他知道这张设计图对于整个赈灾计划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说服众臣们,灾区的农民们将失去最后的希望。
当完成最后一笔时,秦川将画笔轻轻放下,抬起头,面对众目睽睽的文武百官。
眼神坚定,他介绍道:
“陛下,这就是我设计的自动力水车。借助水力,将水源引入灌溉田地,可以有效解决人工浇灌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众臣们却以不屑和冷漠的表情目视这张设计图,他们认为一个区区的水车怎么可能缓解关中大旱的困局。
尤其是太常卿裴寒心不屑地冷笑道:“一个简陋的水车,就能对抗无情的旱灾?你也太天真了吧!”
秦川面对着众臣们的怀疑和不信任,他没有慌乱,毕竟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个设备的设计之初,其实是为了能够自动提取地下水源,通过水力传动进行灌溉,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他解释道:“陛下,他不是平常的简单水车。它除了能够借助水力,将水源引入灌溉田地。”
“它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解决灾区的水源问题。”
李二和大臣们都用审视的目光盯着设计图。
然而,工部尚书王珏却举起了手,质疑道:“秦川,这个自动水车的可行性你有没有经过实际验证?工艺和材料是否能够保证?”
秦川面对王珏的质疑,镇定自若地回答道:
“这套自动水车的核心部件靠山村的村民已经亲自制作和测试过,确保了它的可行性。至于工艺和材料,以普通农村的物资,完全可以保证制造。”
王珏还是表现出怀疑的面容,他继续追问道:
“即便设备可行,但大规模制造和推广是否可行?国家的财力和资源是否能够负担起这样的投入?”
秦川知道,这个问题是非常实际的,这个王珏还真是内行人,于是他耐心地回答道:
“尚书之言不无道理,量产和推广确实需要投入。
但在我设计之初,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开放专用权吸引商人参与,构建起一个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这样一来,国家的财力和资源负担将大大减轻。”
秦川的回答令王珏和其他大臣们略微动容。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秦川的设计和方案,考虑其中的可行性和潜在利益。
李二静静地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个人,沉默不语,未说可与不可。
魏征看出了李二的迟疑,对着李二直接说道:“太平不易,灾情摆在眼前。秦川的设计,尽管与我们传统的知识并不全同,但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尝试和机会。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为大唐的未来而努力。”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他们虽然还有疑虑,却也都愿意给秦川一个机会。
秦川心中颇有些惊喜,他并没有期望每个人都能立刻接受他的设计。他知道,改变需要时间和证明。
“皇上,我相信这自动力水车的设计可以改进和完善。”
秦川说道,满怀信心地继续,“如果我们先在一个小区域内进行试点,收集数据和反馈,不断改进,或许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方式。”
王珏继续开口道:“陛下,臣愿意与秦大人在长安城西的农户那里一起实验。”
李二闻言,难得舒展了眉头:“准奏,灾情不等人,务必十日内回报结果。”
“臣,遵旨。”
次日
在长安西边的村庄,工部尚书王珏和秦川来到了村民们的面前,带着一个激动人心的计划:建造一座自动力水车。
他们将这个计划呈现给村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然而,村民们围成一圈,面露困惑与犹豫。
一个老村民抱着怀疑的态度发问道:“水车是什么?我们平日里的劳作方式已经很有效了,为什么要改变呢?”
秦川面对着村民们的不理解,耐心地解释道:
“老人家,改变并不意味着放弃现有的劳作方式,而是更好地劳作。
这座自动力水车能够利用水力推动机械装置,实现快速、高效的灌溉,为我们创造更大的收成,也减轻我们的劳动负担。”
村民们还是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他们从未接触过这种新东西,对此无从得知,因而对于秦川的解释感到有些茫然。
秦川看着村民们的迷茫神情,他知道需要一个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让他们理解。
于是,他开始逐一解释水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通过生动的比喻,将其与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
“村民们,想象一下你们手中的铲子代表传统的灌溉方式,而水车就像是一个能够自动运转的超级铲子。
当我们用铲子单独进行劳作时,耗费了许多体力和时间。
但如果使用水车,它可以自动地将水引入地面,解放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能够同时进行其他重要的农活。”
村民们开始渐渐明白了秦川的比喻,他们的犹豫也开始逐渐放下。
一位年轻的村民 主动走到秦川旁边,表示愿意把自己家的田贡献出来,希望能够亲自体验一下水车的效果。
秦川对此充满感激,他鼓励村民们说道:
“村民们,你们的支持将是实现这个计划的关键。我们将一起合作,建造这座自动力水车,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加富饶、繁荣!”
被秦川的热情和鼓励所感染,村民们开始纷纷表示支持和参与。
他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和秦川一起建造这座自动力水车,并为之努力工作。
当然秦川刚开始并没有马上着手水车的建设,而是开始给参与的村民布置看图纸做零件的任务。
眼看已经过去两天了,秦川还没有组织大家动手的意思,王珏坐不住了:“你到底愿不愿意做?关中百姓可等不了你。”
“王大人应该听过一句话吧,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秦川正勘察着哪里地下水丰富,漫不经心地应答着王珏的质疑。
但这方案是秦川提的,既然秦川不着急,王珏也只能摇摇头不继续追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