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前面他发现历史和现实的差距所以他在这里再次向工匠们确认:“你们知道高炉炼铁吗?”
让秦川提完问后扫了下面听课的人一眼却发现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似乎这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名词,从来没有听过。
“那你们现在用什么样的炉子炼铁呀?”
“我等炼铁都是用的小炉,直接在炉子里放上铁矿石和木炭,然后加热熔炼。”一个工匠回答道。
秦川听到这个回答后,不禁有些无语。
感情这个世界炼铁技术还没有发展到高炉炼铁呀。
不过这样也好,秦川脑海里有现成的高炉炼铁技术,正好可以教给他们。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确定一件事。
“那你们平时都是如何将铁水铸成铁锭铁器的呀?”秦川问了一句。
“等铁水从炉子里出来之后,在铁水的出口放一个木炭火,这样等铁水流入模具中时就会瞬间冷却凝固。”工匠们解释道。
秦川听到这个回答后,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样就好办了,既然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铸铁技术,那么他就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
高炉炼铁技术他可以教给他们,但是铸铁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呀。
铸铁技术又可以分为灰口铸铁、白口铸铁和麻口铸铁三种,其中灰口铸铁又可以分为普通灰口铸铁、孕育铸铁、合金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这些不同的铸铁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合和领域中。
所以接下来秦川开始向工匠们介绍高炉练铁及铸铁技术。
高炉采用焦炭作为燃料,能够提高炉温,增加铁的熔炼量。同时,还采用了鼓风技术,通过鼓风机将空气吹入高炉,提高铁的氧化和熔炼效率。
这些工匠们虽然都是经验丰富的冶铁工匠,但是对于铸铁技术却是一窍不通,所以秦川讲起来他们听得也是格外认真。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秦川看着窗外的天色,不禁有些意外。
没想到自己竟然讲了一天。
此外,秦川还介绍了炒钢技术,炒钢是一种将生铁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搅拌、炼制成钢的技术。
炒钢技术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钢材,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军事、交通等领域。
等到秦川回到殷国公府,刚一进院子,他就直接瘫倒在了摇椅上。
春桃见状,连忙给他送来了一件披风披在身上,更是有些担忧的问他:“公子,这是怎么了?不舒服?”
秦川拢了拢披风,然后曹春桃摆了摆手说道:“没有什么,就是有些累了。”
冶铁炼钢的理论课程已经教学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等待矿场建成后他进行实践教学,那么在这等待的空隙,他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完成。
那就是他要给他的师傅萧禹准备束脩。
秦川一直以来都敬重和感激他的师傅萧禹。
在秦川的世界观价值观里,师傅应当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他解惑答疑,传授知识,是他成长的重要导师。
为了表达自己对师傅的感激之情,也算入乡随俗,他既然来了古代,就遵循一下古人的人情往来吧。
秦川决定为师傅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束脩。
束脩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通常是一束干肉,寓意着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为了准备好这份礼物,秦川亲自去了当地的市集,挑选了上等的猪肉,然后请来了西市有名的屠夫,帮忙切成薄薄的肉片。
他还将自己亲手编织的一根精美的束脩带,用来捆绑肉片。
萧禹的府邸坐落在长安城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地位。
府邸的外观采用了高贵的灰色石材,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
大门两侧站立着两尊巨大的石狮,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势。
进入府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庭院,院内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
穿过大堂,后面是一座幽静的书房。
书房内摆满了各种典籍,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萧禹常常在这里读书、写字、作画,享受着宁静而充实的时光。
府邸的后花园是一个绝佳的休闲场所。
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景色宜人。
萧禹常常在这里品茶、赏花、听曲,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整个府邸充满了优雅与品味,是萧禹品质生活的完美体现。
当秦川将束脩出现在肖禹家门口的时候,他就如同上次一样,被门房直接引入了后院。
在萧禹的书房时,萧禹显然吃了一惊。他看着秦川,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便平复下来。
秦川恭敬地将束脩放在书案上,然后向他行礼道:“师傅,弟子秦川特来向您献上束脩,以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
萧禹看着眼前的束脩,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轻轻抚摸着那精美的束脩带,感慨道:“秦川,你真是有心。为师很是感动。”
秦川微微一笑,道:“师傅的教诲之恩,弟子永远铭记在心。这只是弟子的一点心意,还请师傅不要嫌弃。”
萧禹点了点头,道:“你一直都很用心,为师很欣慰。你的束脩和六礼准备得不错,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如此周到。”
两人聊了一会儿,秦川便起身告辞。萧禹将他送到门口,再次叮嘱他这两日要好好戒酒与荤腥为过几日的仪式做准备。
回到殷国公府,秦川心情愉悦。他觉得,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有萧禹这样的师傅,也是一种难得的温暖。
当然,对拜师礼除了两个当事人最上心的就是殷开山了。
他的伤养好了,幽州那边的工作已经被李靖和太子他们接手了,也不用着急去换防。
现在每天除了追着秦川要吃红烧肉,跑去太乙武馆找何稠切磋。就是开始张罗秦川的这个拜师宴。
本来秦川不打算在殷国公府过这个仪式,毕竟他太知道萧禹之后起起落落的官场途径,所以他不太想连累殷国公府。
但是殷开山哪里会管这些他只是觉得这可是文臣武将大和解的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