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还没到三伏天,但天气晴好,中午的太阳依然很热辣,现在不是农忙季节,因此村民中午都会在家歇晌。
当然,那些手脚勤快的人也并没闲着,男人大多是在堂屋里或树荫下编箩筐,修整农具,女人们则是缝缝补补或做衣服鞋袜。这里人夜晚用来照明的灯油是山里的一种小指甲盖大的野果子。将成熟的野果子砸碎后,就糊的,将棉灯芯埋在里面,可以
一段时间。但这种油灯火焰小,光线暗,明灭不定,自然没有蜡烛好用。
村里人除非晚上要做比较重要的活计,否则都是舍不得点蜡烛的。那野果子油灯虽然不好使,但勉强用来照明还是行的。因此人们晚上大多早早的睡下,然后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起来,尽量利用白日充足的光线做各种活计。
李莞坐在屋旁的一棵桃树下,又开始合计今后的生活。
在这个远离城镇的深山之中,就算她有现代人的经商头脑,也是毫无用处。她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吃饱穿暖。这个季节,小麦正在抽穗灌浆,水稻也正在生长中期,她就算这时去开出荒地,也来不及种上米面这两种主食了,粮食是只能想办法靠村民的接济了。开荒还要是开的,得种上青菜。
她不会打猎,不能得到肉食,但她可以去捕鱼,菜倒是可以不用愁。对了,还可以养几只鸡鸭。她食量也不大,有手有脚,身体健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想来总不至于落到饿死或者乞讨的地步。
想到这里,李莞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看看天色,大概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了,得去干活了。虽然有些畏惧那热辣的太阳,但她现在已经不是那有一丁点阳光就必须抹上防嗮霜,撑着小花伞的都市女白领了,她现在是一个必须为糊口劳作的农村女子了。
扛起锄头,拿上镰刀,正要出门,就看到杨木拿着一个竹编的筲箕和一个提篮过来了。
“这是我自己编的,你,你拿去用吧。”
李莞大喜,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具她自然是要的,竹篮的用处自不用说了,就是那农村人常用的筲箕,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外婆家至今都还是使用它淘米洗菜盛东西,而不是用塑料制品。有了筲箕,她就可以滤去米汤做干饭,而不用顿顿喝粥了。
“谢谢杨大哥啊。”笑眯眯的接了过去。
杨木扫了一眼她拿着的锄头镰刀,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
李莞来到张定山家,打听到哪儿开荒合适。张定山看了看她那小身板,想要开口劝阻,但又想到她如果不自己开荒种地,以后的日子又如何过下去?而且劝她不要去费力气,干脆找个男人嫁了的这种话,他堂堂一个族长兼隐形的村长,也说不出口。
于是指了指东,南,北三个方位的山头,“这里除了西面是峭壁的那个山头外,其余三方都可以开垦,你可以到别人开垦出来的田地旁边接着开垦,只要你有力气,你就算是把整个山头都开垦出来,都是你的。”
李莞强忍住要翻白眼的冲动,这不是调侃她的废话吗?她就算是猪八戒转世,恐怕也没力气将整个山头都开垦出来啊。
谢过张定山,她正要走,老头却又叫住她,从屋子里拿出一个竹斗笠来递给她。李莞立刻喜滋滋的连连道谢。虽然戴上这竹斗笠,样子看上去真的很滑稽,但她如今穿着翠花的衣衫,本就是地地道道的古代农妇装扮了,也不差再添点更滑稽的造型了。
一面往山上走,一面观看田地里的农作物。这些田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模式,种的有小麦,大豆,粟米,荞麦,间或夹杂着蔬菜田。感谢在外婆家住的那几年,她对这些农作物都不陌生。特别是看到荞麦,让她忍不住驻足观看了好一会。
她很小的时候,外婆家还有种植荞麦,但后来就渐渐的没人种,几乎绝迹了。也许别的地域还有种植,但外婆家那里是再看不到了。她之所以对荞麦印象深刻,则是因为它奇特的个性和黄梅戏《对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
发了一棵芽,
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
结的是黑子,
磨得是白*粉,
做的是黑粑,
此花叫做荞麦花。
荞麦的确是一种很奇异的物种,它的茎杆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开的花却是白色的,然后结的种籽又是黑色的,里面包裹的又是如小麦一样的白*粉,等高温做熟后又变成了黑灰色。
李莞在荞麦田边看了好一会,才忍下对外婆的怀恋,对不知能否再回到现代社会的怅然,一瘸一拐的向梯田边缘走去。
来到最后被开垦的田地旁边,看到那半人高的荆棘灌木杂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挥动镰刀。
好吧,姐再次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了,可怜她还没能清理出一平方米的空里来,手上就起了好几个血泡。
望着自己右手上的血泡,深深的挫败感袭上心头。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我帮你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