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莞仔细观看了一下古代的脚踏轧花机。
这种轧花机,是用木头做的。机身的下半部是个外撇的三脚架。三脚架中间的横木上安踏板,机身上半部的曲柄与圆木棍相连,另有一根铁棍与木架相连,脚踏板可带动铁棍转动,与手柄转动的木棍相互倾轧,便能将棉花中的棉籽除去。
这样的木头轧花机,自然不能和现代的机械轧花机相比较,但也比山洼村的纯人力手工分离要快许多。
两人参观了一下整个作坊,说定第二天就来学艺。
正事一下子有着落了,李莞顿时有了逛街的闲心。不过,她主要是看看这里还有什么可以引进到山洼村的。
山洼村如今有了铁匠,有了榨油坊,有了烧窑技术,有了棉花可以纺纱织布,似乎生活中的主要必需品,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了。
赵小秋正带着两人闲逛,李莞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嚼甘蔗,顿时眼睛一亮。甘蔗可是榨糖的好东西啊,要是把这个引进回去,又解决了一项好东西。
“小秋妹妹,你们这里有甘蔗啊?”
“甘蔗?”赵小秋有些莫名其妙。
“就是那个啊,那个小孩子吃的东西。”李莞用手指了指在吃甘蔗的小孩。
小秋笑道:“那个叫竹蔗,听说可以榨糖,不过我们这里只是种一点给小孩当零嘴吃,没人懂得榨糖。”
竹蔗?李莞随即明白,这竹蔗肯定是因为甘蔗长得一节一节的像竹子,所以才被取了这个名字。那小孩吃的是青皮甘蔗,甜度没有红皮的好,但应该也可以用来榨糖。
赵小秋说这里人只是钟一点来给小孩当零嘴,不懂得怎么榨糖,那也就没法学习榨糖技术了,好在李莞以前在书本里看到过一点,好像是把甘蔗的水分轧出来后,用锅熬煮得来的。没关系,先引进回去,等种植成功后,再来慢慢摸索,实在不行,也拿来当零嘴得了。
“小秋妹妹,那个竹蔗,等我们离开时,你可不可帮我买一点,我想带回去在我们那里种植。”
“这个,好像没有卖的,都是有田地的人家种植一点点,不过,我帮你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帮你买一点。”
三人回到赵小秋的住处,李莞和小秋做晚饭,杨木则帮忙修理那些破桌子,歪板凳。
当肉`香飘到隔壁大屋子时,惹来了一个人,赵小秋的婆婆。
刘家老太婆板着脸,也没理会正在忙活的杨木,直接走到后面低矮的小厨房。
气势汹汹的问道:“赵氏,你是不是私藏钱了?否则哪里来的钱买肉?”
赵小秋辩解道:“这钱是姐姐出的。”
“姐姐?”老太婆敏感的发现了这称呼上的问题。
“是,堂,堂嫂。”赵小秋到底不够老练,顿时面红耳赤。
李莞急忙出来说道:“亲家母,我和小秋妹妹感情好,她都是叫我姐姐的。”
“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老太婆突然说道。
李莞心念狂转,坏了,忘了口音这一点,自己还好说,外地嫁来的就行,可杨木的口音,如何瞒得住,还好老太婆先前没有注意到杨木的说话口音。
但她很快就想好了说辞,“我是云州人,我家相公小时候跟着一个本家叔叔在云洲居住了十年,结婚后才搬回来,所以还没学会这里的口音。”
因为赵小秋是刘家花钱买来冲喜的媳妇,所以老太婆根本就没把这赵小秋的娘家人当亲戚看,对于李莞喊的亲家母,也觉得特别刺耳。
她虽然对这突然冒出来的赵氏的亲戚很狐疑,却也抓不到赵小秋什么把柄,只好恨恨的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