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牧良脚步顿住,“樊大哥,还有什么事?”
“我差点忘记了,董姑娘临走前给你留了封信,你等会儿,我去拿。”
樊东很快去又复返,将一封信递给沈牧良。
沈牧良接过就塞进怀里,等到回去再看。
回到兵营,巡逻的士兵们先去见了将军,然后回了帐篷。
沈牧良坐在自己的那张木板床上,拿出信拆封。
熟悉的特殊的笔记,按照这些字,沈牧良的脑海中浮现出董薇晗认真写信的模样。
董薇晗先把自己的事情给简略的说了一遍,然后才是丁勇的事情。
细细看完信上的内容,沈牧良瞳孔一缩。
前面有多心喜,后面就有多震惊。
丁勇竟然死了,死因是被杀害,凶手还不曾抓到。
沈牧良把信和信封扔进了帐篷内的炭炉中。
盯着那团火焰最后与纸灰一起消失,沈牧良心口一阵发闷。
丁勇之死,和查裴景阳一定脱不开关系。
是自己害死了丁勇。
沈牧良深吸一口气,缓缓地闭上双眸,把狠戾,厌恨的目光遮掩在眼皮底下。
自从看过这封信后,沈牧良越加努力。
他要往上爬,只有自己站高,方能护住要护的人,才能找到机会给丁勇讨回公道。
-
腊月二十七,平川镇,双晗食馆
董泽瑞看着董沫晗,温声劝道:“沫妞,你跟我回山河村,你姐姐回来,自然会回去,你不必非要在这里等她。”
临近过年,爹爹董二江没有回来,姐姐董薇晗也没有回来,董沫晗的心底非常不安。
亲人,在董沫晗的认知里,爹爹和姐姐最重要,其次是大堂姐董芳娟,二堂哥董泽瑞,三叔和三婶。
至于爷奶和大伯伯母,大堂哥堂嫂,另外两位堂姐,那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见了面,她能不失礼数,不见面,她也不会想念。
最重要的爹爹和姐姐都不在身边,董沫晗连年都不想过。
董沫晗仰起头,看着董泽瑞,固执地说:“瑞子堂哥,你不用劝我,我就在这里等姐姐。”
张婧在一旁看着,注意到董沫晗在暗自使劲儿捏着帕子,她眉心轻轻皱起,插言道:“董二姑娘想在这里等着大姑娘,便让她等吧。”
宋氏也说:“有我们陪着沫晗,你不用担心。而且,我相信薇晗一定会赶回来,她呀,最宝贝儿沫晗,每一次出门都会好好嘱咐沫晗,又怎么会舍得留她一个人过年,这会儿八成就在路上呢。”
董泽瑞从没发现董沫晗这样倔,再有张婧和宋氏在一边帮着董沫晗说话,董泽瑞也只能不劝了。
他转身,手才摸到门,就听外面传来了宋妙的说话声。
这声音清脆大声,每一个声调都在显示着惊喜二字。
“薇晗姐,你回来了。”
宋妙喊完,转头看向主屋,这下子,沫晗该高兴了。
沈丽瑶出嫁,白日会来食馆,晚上便和赵志一起回家,夜里,宋妙便陪着董沫晗一起睡。
董沫晗每天按照董薇晗的课表做,可到了夜里,她就很沉默。
临近过年这段时间,先生和嬷嬷,绣娘商量好停课,董沫晗除了做课业,闲下来的时间就多了些。
又因为过年团圆,父亲没回来,姐姐又不在身边,董沫晗难免会很想念。
董沫晗听到,蹭地站起来。
冲到屋门前,把‘挡路’的董泽瑞往边上一推,旋即拉开屋门冲出去。
“姐”董沫晗眉眼带笑地跑向董薇晗。
头上梳了两个小麻花辫的董沫晗就像是年画上的福娃娃。
然而,这么可爱俊俏的小姑娘奔过来,董薇晗却拧了眉。
她将斗篷张开,在妹妹扑过来时,赶忙用斗篷包住。
董沫晗带着一身寒气,贴在身上,董薇晗没忍住打了个激灵。
这时,董泽瑞也出来了,说:“薇晗,你可算是回来了,我来接沫晗几次,让她跟着我回山河村过年,她偏不,非要等着你回来。”
董薇晗垂眸看着只露出一个小脑袋的妹妹,弯下腰,额头与妹妹额头相抵着,笑着轻声说:“我的宝贝儿妹妹原来还是个小固执呢。”
轻松的语调并非是动怒,董沫晗心里松了口气,她还担心姐姐知道她耍小性子会生气呢。
不过,姐姐回来了,父亲还没有信儿呢。
董沫晗眨巴眨巴眼睛,湿漉漉的眼眸染着担忧之色,“姐,算上今天还有三天就过年了,爹还没有回来。”
“许是路上耽搁了,咱们姐俩回山河村爷奶家等爹。”
与妹妹说完,董薇晗看向王义,“王义,我和沫晗坐我堂哥的马车回去,我马车上的东西你和顺叔搬下来,你歇息一晚,有张婶跟着,你不用急着过来。”
说罢,董薇晗接过张婧递过来的斗篷,亲自给妹妹披上,然后拉着妹妹的手往外走。
马车内坐四个人还不算挤。
董沫晗抱着姐姐的胳膊,歪靠在姐姐身上,问:“姐,爹今年要是不回来,是不是遇到了危险?”
董薇晗也担心是这一点,可她不能说与妹妹听,她讲道:“沫晗,你想想,兵营里的人那么多,也不能只让咱们爹爹回来,其他孩子的父亲也想念孩子,孩子也思念爹爹,得给他们机会见见面啊。”
董沫晗一听,照比她自己所想的糟糕情况,很快就相信姐姐的说法了,“嗯,姐姐说的是。”
在冬日的寒风中,小蒋赶车,到了董家老宅。
董芳娟出嫁后就跟着夫君去了绛州,另外两个闺女也嫁了人,如今,掌管着灶屋活计的是秦氏和秦春,至于董泽凯的儿子六六,钱氏白日里看着。
秦氏听到声音,探头往门口望。
出远门的董薇晗也跟着回来,秦氏可激动了。
自打厨房里的事都交给董芳娟和董芳兰,除非这姐俩下地,否则秦氏根本就不再管灶屋里的活儿。
现在俩闺女都出嫁了,秦氏又重新管着一大家子的吃,帮手就是儿媳妇秦春。
过年了,可算是能歇一歇了。
秦氏手中的勺子都忘记放下,站在灶屋门口,笑着与董薇晗打招呼,“薇晗回来了,正好,你大伯刚杀了两只公鸡,一会儿我炖一只。”
此话说完,秦氏在心里叨逼叨:体谅长辈,快接话,接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