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明朗的一笑,身开一立,神情和姿态瞬息就变了,像换了个人,不似考场上彬彬有礼的学子,反而有种武者的潇洒。
恍惚中,众人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个大军得胜,策马归来的武当候。
“回圣上,在下叔叔姓燕,大名由当今圣上所赐辰逸二字。”燕明轩一句一字清晰有力字腔正圆地吐出来。
终于听到正主的回应了,早有疑测的人皆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还有的人暗念了一句“苍天果然开眼了”;而和大皇子有关的人则是不安地往大皇子和肃宁王爷那偷瞄去。
“逸儿。”圣帝喃喃自语了两句,然后跌坐于帝座上。总管大太监赶紧上前扶住他,然后一边喊御医。
“不用,不用,朕没事。你,你刚才说什么?”圣帝颤颤巍巍地走下首来。
肃宁王也站了起来,走到圣帝下首,正对着燕明轩这不掩饰地打量着。
“圣上,众考生从早上至今尚未进过一滴水。现不如让他们退下,回去待宣榜。其余的事,礼闱后再议?”林尚书前几日已经激动过了,现此时亲耳听到自己的外孙承认,心里除了高兴,想到的更多的是外孙为什么不早日和他们相认,而是要以此方式,在大殿上承认身份呢?
经由林尚书提醒,圣帝也醒悟过来,此时正是殿试,这时追问逸儿的下落不恰当。
于是,传令余下的卷子交由内阁大臣们评阅。燕明轩留下,其他人则回去等成绩。
殿试上发生这样的事,众考生们皆是又惊又疑。一出了皇宫大殿,还没回到住所,就已议论开来了。
“那燕状元是何许人也?”
“逸公子又是谁?”
“是当年那个名动帝都的逸公子吗?”
“名动帝都的逸公子?怎么吾从未听闻过?”
……
大殿中的考生和部份官员们离去后,殿内除了几个权要大臣及林尚书这样的关系人外,其他人陆陆续续都退下了。
燕明轩还没等圣帝开口到偏殿去的时候,当下就跪了下来,行了个晚辈礼。
“燕氏明轩拜见曾外祖!”
“你是浩昱的孩子?你们还活着?”
“你们为什么不上帝都来找朕?万大的事都有朕为你们作主。逸儿还好吗?他为什么不来?你们还有谁逃了出来?”
“燕辰逸是要连我也不认了吗?”肃宁王也冷着一张脸怒斥道。
几位大臣正要告退,结果却被燕明轩的一句话给惊住了,脚动不得了!
“我们燕山庄被人以通敌叛国罪灭庄。叔叔带着我们逃了出去,可是却一路被追杀。”
“荒谬!”
“胡扯!”
“大胆!”
三道怒斥分别出自于圣帝、肃宁王爷、大皇子。
燕明轩怒目瞪向大皇子。
“你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误解?朕何曾派人去追杀过你们?朕得知你们遇难的消息,还派人去搜寻过。”
“对,书白是逸儿的贴身小厮,他就曾我府上。你们是不是通敌叛国,难道他不知道吗?没告诉你们吗?”肃字王也非常地气愤。
这表明什么?表明自家外甥也是一直都不信任自己,包括那个书白和燕昭,可能都是在利用自己。
“对啊!燕状元。通适叛国可不是小事,你这样来污蔑圣上,可是大罪啊!”高尚书看到那篇策论,起了爱才惜才之心,忍不住善意地提醒道。
燕明轩向他微微点点头,谢过他,转而继续道:“回禀圣下,明轩没有说谎。当时我们一家都在,皆在为妹妹准备弥月宴。突然来了一队官兵侍卫,拿出圣旨,说我们通敌叛国,格杀勿论。奶奶斥责质疑对方,然后当场被人射杀。”
燕明轩想到当时的场景,忍不住又红了眼。
“你确定是官后侍卫?到底是何人这么大胆,胆敢假传圣旨?”肃宁王爷厉声问道。
“对!到底是何人,胆敢冒充朕的御旨!”圣帝也十分震怒。
“对!到底是何许人,居然连皇妹也不放在眼里,敢射杀我皇家的人!”大皇子也咬着牙一字一字地低喝道。
燕明轩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领头的太监是宫中的冯诺,那领头的侍卫则是左骁卫统领马锋。”
“不可能!朕记得,冯诺他们是淑妃娘娘派出去给清乐还有曾外孙女的赏赐。只是他们迟了一步,他们人赶到的时候,燕山庄已遭魔教毒手,他们只能请罪而归。”
“是冯诺他们和魔教的人联手灭了我们燕山庄的!”燕明轩愤怒地胀红了脸。
“明轩,冯诺他们是淑妃娘娘派出的人。还有逸儿呢?为什么只有你前来,逸儿他们呢?你们当中还有谁?”圣帝虽然恼怒他殿前污蔑,但想他丧亲破家,年纪又小,暂时略过他不当之处。
“回圣上,我们家逃出的就只有叔叔和我还有妹妹及小虾姐。叔叔现不便前来,是因为他一出现就被追杀。哪怕是最近,也有人在追杀我们,怕我们将他的罪证交出来。”燕明轩言之凿凿地说。
“现在还有人在追杀你们?青天白晶,在帝都的脚下追杀朕的外甥?何人这么大胆,传令禁卫统领来见朕,让他速速去把逸儿回来。我看到底是何许人这么大胆!朕诛他九族!”圣帝大怒,要立即令人前来,且务必要把燕辰逸他们安好无恙地带回宫中。
“父皇,我们现是不是该把冯诺和马锋先给扣起来再说?”
“明轩,你说的可当真?你们当真有人证物证?”圣帝还是很难相信,很难相信清乐一家被灭门会是这样的原因,是被人假借自己的御旨。
“圣上,明轩敢以颈上人头保证。且追杀一事,千真万确,而我们也曾试图和官府联系,结果叔叔为此还卧床静养一年多才能落地行走。”燕明轩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哽咽了起来。
“逸儿受了伤,还卧床静养一年多才能落地?那他现在怎样?可有大碍?”圣帝急急地问道,一边又让人宣御医准备。
因为女儿的执拗,他不舍地将清乐嫁于那燕磊。可孝顺的清乐为了一解自己和淑妃的思女之愁,在逸儿长到六七岁时,就派人送到了宫中小住。
后来,逸儿就一直养中宫中,是自己看着长大,亲自开蒙的。他对着自家的几个儿孙都不曾这样用心过。当时得知他人没了,他的伤心可不比淑妃少,人也差点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