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世子云烨急马入宫,领着太监总管范公公火急火燎去了英国公府的事,立马就被整个京城八卦了起来。
众人纷纷猜测云南王世子去英国公府所为何事?更何况还有太监总管范公公和他一起!
“总不至于是领旨赐死姜二小姐,免得影响自己日后娶妻吧?”
“如果要娶公主,金枝玉叶的公主殿下,肯定不愿意成婚后天天被人跟一个臣子之女相提并论,岂不是辱没了公主的千金之躯?”
“那云王世子也不必做得这么绝吧?竟然还入宫求取圣旨赐死姜二小姐……未免太过心狠手辣!”
“你心疼?那你去娶她啊!”
“如此说来,姜二小姐可是我们大邺朝第一位因为不守妇道被皇帝亲自赐死的女子,整个英国公府都要抬不起头来了吧?听说英国公府的谢少夫人前不久还生了一个小女儿,这小女儿长大,怕也是无人愿意娶,被她那个不检点的姐姐给连累喽!”
“俗话说得好,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姐姐不守妇道,妹妹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上梁不正下梁歪嘛!”
就在众人津津乐道,鄙夷嘲笑姜二小姐和她那“倒霉却不无辜的”妹妹的时候,忽然又有消息传来——
“你们听说了吗?我有个表兄的姑姑的外甥女婿在英国公府里当差,听说云南王世子亲自去宫里求了圣旨赐婚,要姜二小姐嫁给他做世子妃呢!他还当众说,他早就爱慕姜二小姐,此举是蓄谋已久,姜二小姐从头到尾都很无辜,根本就没有任何逾矩的举动!”
“天呐!不可能吧?骗人的吧??”
“就是啊,云王世子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怎么会娶英国公府那个十九岁都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他们之间的身份地位,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骗你们做什么?不信的话,定亲就在三日后,到时候,你们去英国公府门前看,就知道云王世子抬了多少抬聘礼了!”
.
三日后,英国公府门前如闹市,整个京城的闲人都来看热闹。
因着府内二小姐订婚乃是喜事,所以管家并没有驱赶人群。
“都说云南王世子今日来定亲,怎么还没到?”
“吉时又没到,你们急什么?”
“万一吉时已至云王世子依旧没来,那英国公府岂不是闹了天大的笑话?”
“圣旨都下了,怎么可能还有假?有些人怕是嫉妒死姜二小姐找了个好姻缘,平时嘲笑她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人,一定有你们吧?”
就在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人群中忽然有人喊道:“云南王世子来提亲了——”
只见长街的那头,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望不见尽头。年轻健壮的小伙们穿着喜气的红色衣衫,两人一组,用扁担抬着红绸装饰过的聘礼,循序而来。
好事者便开始数了起来。
“一、二、三……十……一百!后面还有!”
“足足有三百六十抬啊!京城里高门大户的婚事我也见过,也不知是不是我孤陋寡闻了,云南王世子下的聘礼是轻还是重啊?”
“重!重如千钧啊!看样子传言说云王世子爱慕姜二小姐,所以才会求娶是真的!这么多的聘礼,足以可见云王世子有多么想娶姜二小姐过门。”
“云王世子还当众说,当日,是姜二小姐受了伤,他路过相助,两人从头到尾都是清白的,未曾有过任何苟且。这些时日来加诸在姜二小姐身上的污名,也该清白了!”
“唉,不管曾经他们之间有无苟且,如今既是郎情妾意,明媒正娶,还有陛下为之做媒,那必然是顶好的姻缘,谁又敢说什么闲话?”
“咦?怎么后面还有十八抬聘礼?”
“哦!那可是陛下亲自为云南王世子准备的,如今云南王世子来京久住,没有长辈在身边,陛下才准备了聘礼,替他下聘。”
“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姜二小姐怎么这么好命?”
“可不就是好命嘛!人人都以为她嫁不出去,可是人家等待十九年,就是为了等这么一个好夫婿,这么一段好姻缘啊!”
“……云南王世子呢?怎么不见他的人?”
“正门人多,我们聚在这里,世子为了躲我们,从后门进去了。”
“提亲之日,世子竟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能从后门进未来的老丈人家,可见,他对姜二小姐之情深,什么都可以妥协……”
英国公府外热闹非凡,府内也是热热闹闹的。
云烨拜见了姜乘云和谢如韫,过了定亲的流程,他最想见的姜笙歌,自然是见不到的。
虽然相见的欲.望急切,可是,云烨也知道不能坏了礼数,怠慢了笙歌妹妹……可见,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你,便不会让你担风险、受委屈、为他妥协,他自会处处替你着想。
这是云烨与林檀的不同。
云烨坐在大堂里与未来的岳丈和丈母娘说话,不论他们问什么,他都一一答了,姿态举止十分谦和。
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谢如韫见云烨,心中欢喜的不得了,想到笙歌求得好姻缘,托付良人,便激动的想要流下泪水,不过都被她忍住了。
姜乘云也在堂堂云王世子面前摆足了谱,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也是满面笑容,春风得意的模样。
忽然,云烨道:“不知府上老夫人何在?晚辈该去拜见。”他嘴角含笑,姿态谦和。
英国公府的老夫人不仅是笙歌妹妹的祖母,还是陛下亲封的一品诰命,于情于理,他拜访英国公府都不能对老夫人视而不见。
虽然他也奇怪此次上门老夫人为什么没有前来,不过许是京城有什么规矩他一个云南人不懂,便也没多想。
他如此问出口,却没想到姜乘云脸色微变,又不能不答,只好支支吾吾道:“家母身子不适,在府中静养。”
云烨站起了身:“老夫人既患病在身,晚辈更该探病。晚辈这里有从云南带来的一披上好的药材,看过老夫人,对症下药,回去后刚好让人送到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