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物是人非
知棠2025-07-21 18:362,118

  楚婕妤的丧讯,当日就传出来了。

  咸阳宫内外还处在东厂的看管之中,但是这些人并不阻碍嫔妃们在咸阳宫内的行动。

  沈贤妃去了西偏殿。

  殿内静悄悄的,楚婕妤的尸体已经被放在了薄薄的棺椁之中。

  再也没有人会欢欢喜喜的跑出去,拽着她的袖子喊沈姐姐了。

  棺椁还未封死,东厂的人也并未阻拦沈贤妃走到棺椁旁边,伸手去为里面躺着的人整理发鬓。

  去寻那些宫人的时候,楚姐儿到底知不知道自己传的究竟是什么话啊?

  永远没有人能为沈贤妃解答这个疑惑了。

  而这个疑惑,在楚婕妤的生死面前,也变的那样不值一提。

  棺椁中的人静静的躺着,就像很多年前的琼华宫,她听着她讲的话本睡着时一样。

  怎么就那么傻啊?

  沈贤妃想,这样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为了替她去抢皇后的位置,就要去做旁人的刀,走上那样一条死路啊。

  没有什么是能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吗?

  过去她劝她,她总是不爱听。

  现在,她是真的不必再听了。

  沈贤妃吃力的替楚婕妤合上棺椁,她问东厂的人:“楚姐儿何时下葬?”

  东厂的人躬身答:今日就葬。

  再问什么时候移棺,东厂的人再答,两个时辰之后。

  沈贤妃点了点头,静静的贴着棺椁席地而坐。

  她摸着那口薄棺说:“楚姐儿,我把之前的故事给你讲完吧?”

  自然没有人应答。

  沈贤妃就自顾续上那个年前没来得及讲完的故事。

  可惜故事太长,到东厂的人来抬棺,沈贤妃也没能讲完,于是她只好跟着抬棺的人一路往殿外走,一边走、一边讲。

  但也就只能送到咸阳宫的宫门处了。

  东厂的人躬身向沈贤妃告退,请沈贤妃留步,沈贤妃点点头,不再继续跟着抬棺的人走。

  但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侍墨劝不回自家娘娘,只好扶着魔怔了似的沈贤妃,看着自家娘娘对着面前的空气,继续讲那个没能讲完的故事。

  等到那话本子里面的才子佳人终于圆满,侍墨已经满脸都是眼泪。

  “娘娘……”她紧紧的搀着沈贤妃劝,“您别这样,奴婢扶您回去吧。”

  沈贤妃便又点了点头,任由侍墨扶着自己往正殿的方向走。

  宋贵人当日还到正殿给沈贤妃侍膳。

  沈贤妃强撑着喝了一碗汤,其他的就都是吃什么吐什么了。

  用完膳,侍墨送宋贵人出去,忍不住求宋贵人:“宋主子最近若是无事,就多来陪陪贤妃娘娘吧?奴婢、奴婢怕娘娘……”

  宋贵人拍拍侍墨的手点了点头。

  “你放心吧,”她说,“沈娘娘待我的好,我都记着呢,会时常来陪沈娘娘说话的。”

  侍墨跟着点头,又赶紧给宋贵人福身道谢。

  宣成二十九年,四个嫔妃先后搬入咸阳宫,到元徽二年,又添了司婕妤和辛选侍。

  现在,曾经让沈贤妃骂也不是、急也不是,只好匆匆从坤宁宫赶回来收拾烂摊子的人全部都不在了。

  剩下的宋贵人和辛选侍,一个比一个更能让人放心。

  可是侍墨的心,也从未揪的像此时这样紧。

  ……

  继楚婕妤“病故”之后,元徽六年很快就迎来了第二场丧事——

  内安乐堂的涂娘娘没了。

  就在上元节的前一日。

  与之前那场大病时的帝后、嫔妃先后赶去探望不一样,涂娘娘是安安静静的走的。

  就连此时代掌宫务的贵妃,都不知道涂娘娘究竟被葬到了哪儿。

  到这时候,她才慢慢琢磨过来,可能大皇子的“意外”,与涂娘娘有关系?

  哪怕有再多的疑问堆在面前,长乐宫的所有人也都很默契的选择不再去提及“涂娘娘”这三个字,就好像宫中从未有过这号人物似的。

  而由于被先皇废黜了后位,不再享有任何尊位的涂娘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必须要有的丧仪规格。

  如果不是因为代皇后掌宫的缘故,庄韫兰很可能就像向贵人她们似的,连涂娘娘病逝这件事情都无从得知。

  内宫尚且如此,宫外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到上元节这日,外命妇们入宫朝贺,也只当宫内这低沉的氛围是因为大皇子的病重。

  除了照旧留在十王府,不曾回坤宁宫受礼的皇后娘娘之外,今日连慈宁宫的太后也没有请诸命妇入殿内说话。

  贵妃才领着众人达到慈宁宫,钱嬷嬷就出来传太后娘娘的意思:偶感风寒,乏的厉害,就不请大家进去说话了。

  于是一行人就按品级站好,在贵妃娘娘的带领下,跪在正殿外面的小广场上给太后娘娘行礼。

  然后再由贵妃娘娘领着,按品级退出慈宁宫。

  等问安的人全部都散了,太后娘娘由钱嬷嬷扶着走出大殿,朝着某个方向遥遥祭一壶酒。

  钱嬷嬷扶着太后回到殿内,轻轻劝她:“娘娘别太难受,涂娘娘想是预感自己大限将至,这才会等不及对大皇子下手,如今不入先皇陵寝,对涂娘娘而言,未尝不是得偿所愿。”

  太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千防万防,终究是迟了一步。

  但是不入皇陵,就能抹去这三十几年的苦,只当这一切从未发生吗?

  钱嬷嬷又说:“皇上还愿意亲自来慈宁宫告知您涂娘娘的身后事,想是也能明白,大皇子的事情,与您是没有关系的。”

  太后又摇了下头,长长的叹出了一口气。

  ……

  上元节后,元徽六年这氛围淡至几乎没有的年节便也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大本堂的课业也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二皇子每日都是先去大本堂进学,散学之后就赶去十王府,给昏迷之中的大皇子念先生们当日所讲的文章。

  “好孩子,”皇后一只手紧紧握着大皇子的手,另一只手紧紧的搂住二皇子,她说,“等康哥儿好了,知道你这样待他,定然会好好谢你的。”

  二皇子在皇后怀中点点头,好像这样就说定了大皇子定然会病愈似的。

  到了二月初,刚满三周岁的三皇子也喜提大名“谢允瑢”。

  在完成一系列皇子正式出阁读书之前需要完成的仪式之后,他也要预备去大本堂读书了。

  咸阳宫还没有从禁足状态之中恢复,于是二皇子问贵妃,他能不能像大哥当时来接他一块去进学似的,也去咸阳宫接三弟。

继续阅读:第三百九十一章想罢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书咸鱼我在后宫摆烂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