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TiAmo,means I love you
王牧辛2023-04-18 11:313,618

也许是发现叶晴虽然是个好拿捏的人,但程施晓确实不好摆布,苏妍妍拿回去了论文,很久都没再找叶晴和程施晓的麻烦。

晓晓乐得安静,学习也更加刻苦。

组内论文的事情,哈里什最靠谱的事情就是永远不靠谱。让他整理资料,他就能做到把资料编个号,原封不动发回来;让他实地调查,他就能做到自己瞎编一串信息,乱七八糟添上来,也不管合不合常理。

一来二去,剩下三个人也懒得理他,干脆直接把工作都做了。

梁教授忙科研,晓晓忙学业,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觉得很多事情都像梦,但是之于她而言,只有一天天重复的日子。一生很长,她总该善待自己。

后来她闲时会看看小说,不再是青春时段熬夜在被窝里看的言情,而是张爱玲。

张爱玲的故事总是那么冷静,她看着故事里的人物悲欢离合,可自己还是会开开心心面对接下来的每一天,思考属于她的人生。比如,学业结束之后,她该去什么的公司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是在加州异乡为客,还是……回国。

她承认,她念想着属于她的过去。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半生缘》里顾曼桢对着沈世钧说的话,“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她同样回不去了。

也许他爱她吧,但是她的重要性,远远不如他的公司、他的事业。

不平等的爱和地位,她就算回去,除了重蹈覆辙再受一次伤,还能得到什么?她已经栽在他身上两次了。第三次她难保还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全身而退。

况且,她真的没办法原谅他。

……

时间在学业里枯燥无味地度过,春去秋来,9月又开学了。

程施晓将第二稿的论文交给学院,如释重负地走出来。

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蓝天无云,阳光明媚,空气里都是清清爽爽的薄荷味。晓晓心情好,买了袋甜甜圈,很没出息地一边走,一边吃。

很久没吃甜食了,也好久没这么轻松了。她吃了一个甜甜圈以后,捏捏自己小肚子上的肉肉,以前单薄得能摸到骨头,现在虽然还是平坦,但是起码不全是骨头了。

晓晓算了下时间,还有不到半年,她就毕业了。毕业以后仗剑走天涯,出门和别人说自己是加州理工的,吹牛都有劲了,谁还敢说她笨,她就一记白眼过去,顺带一个“哼”。

……其实说她笨的人,也就那么一个。

晓晓捧着甜甜圈,走在学校里,甜甜圈这么好吃,总得分给梁教授几个,毕竟她已经很久没给梁教授做饭了。

前面是大型遮阳伞搭建了一个遮阳棚,里面站着不少人,看起来像是在举办什么活动。

在晓晓的视野里,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人的背影,不过看那个秃顶的程度,应该是梁教授的同事那个年纪的。

秃顶这点,梁教授也是奇了。

晓晓去过几次博士站,她对什么尖端仪器、大型设备都没什么印象,唯独对研究员的“秃头现象”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程施晓同学的调查、研究、分析,在人种里,属英国人秃顶现象最为严重;在学科里,诚属物理学和数学秃顶最厉害。

博士站里一个英国籍的物理研究员,简直重灾,才三十出头,第一次见面,晓晓愣是以为他快五十岁了。

而梁赋程就不一样了,他的头发依旧茂盛,加之亚洲人的皮肤比较好,一副黑边眼镜架在他鼻梁上,混在研究员里,就像个学生。

后来整个博士站没事就开始研究“亚洲不老驻颜术”,晓晓听说之后简直无语,说好研究科学呢,怎么就变成了神学院。

不过晓晓还是很好心地安利了一下,霸王防脱、大宝SOD,当然还有上下两用的神器:马应龙。

后来梁赋程学给她听,因为马应龙治好了站里一位化学家的顽疾痔疮,那位化学家已经抛弃化学,转为制药学了,发誓要将马应龙推广到底。

他用过马应龙之后,还说了一个著名比喻,“就像你的屁股在吃薄荷糖,凉爽、飞扬。”

搞得程施晓再也不吃薄荷糖了。

……太飞扬了。

心情真好,她沿着小路往前走,离那个遮阳棚越来越近,晓晓还没来得及过去凑热闹,一个飞扬的男声就叫住了她。

晓晓循声看去,德乔站在遮阳棚的边沿,一边啃苹果、一边招手和她打招呼。

“找Dr.梁?”德乔用力啃了一下,吃得“风生水起”。

在吃这方面,德乔简直是八戒转世,但是奇怪的是,他一点都不胖。也许是意大利人基因好吧。

晓晓走过去几步,“对啊,我来给他送吃的。”

“什么吃的啊?”

“没什么,”晓晓抱住甜甜圈的油纸口袋,“你……不能爱吃。”

天知道他恶迹斑斑,晓晓给梁赋程准备的午餐,他天天使用各种不同借口蹭吃蹭喝。

“谁说的,Dr.梁爱吃的,我就都爱吃。”

看见甜甜圈,学物理的德乔笑得像个300斤的大傻子,上手拿了一个,吃得不亦乐乎。

算了算了,看在他一直给梁赋程提供资料的面子上,就原谅他吧。

晓晓也拿了一个,站在棚子里一起吃。

“德乔,梁教授呢?”

“在实验室呢,最近他挺忙的。”

“他怎么这么忙啊?”

德乔三口解决一个甜甜圈,又从晓晓怀里拿走一个,“好像你们国家有什么事。他急需一个重大科研成果在国际周刊上发论文,然后学校和联邦出什么证明,让他……哎,我也不清楚,我们国家没那复杂。”

他说得语焉不详,但晓晓懂了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她才问道,“那你们怎么在这里聚着,后面的都是教授和研究员吗?”

“是啊,都是我们站的。我们在组织纪念日的活动,乱哄哄地已经准备一个上午了,也没分工明白。”

晓晓好奇地回头看看,“什么活动啊?”

德乔看了她一眼,循循善诱地反问道,“今天几号呀?”

晓晓疑惑道,“9月2号啊,怎么了?”

“1945年9月2号是什么日子,你知道吗?”

“……嗯?70年前?”晓晓奇怪地看着他。

德乔像看个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看着晓晓,感叹道,“离战争最远的是女人,这话果真没错。”

他开始亲身表演,语气热烈像是在讲个热血的钢铁侠故事:

“那天,是正义使者降临的日期,也是世界人民盼望已久的日期,我们意大利,我们伟大的意大利王国,以正义的化身,打败了邪恶的……”

神经病啊。多大人了,还犯中二病。

反正研究尖端科学的人,永远有点不正常。

晓晓将甜甜圈的袋子扣好,准备挤进去看看到底是什么。

德乔眼见晓晓收好甜甜圈,迅速收敛住气势,手快又从里面拿了一个甜甜圈,满不在乎地解释说,

“嗨,那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今天是70年纪念日。”

“二战胜利?”

“对啊,你历史怎么学的,怎么连这么重要的日子都记不住。”

晓晓想到梁赋程形容他们是“哈士奇”,不禁莞尔,“我只记得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投降的。”

晓晓见没什么热闹可凑,决定抱着甜甜圈赶紧去找梁赋程,不然这一口袋的小圈圈,都要被德乔吃没了。

德乔见甜甜圈要没了,赶紧拦住晓晓,没话找话。

“里面横幅上签名字,送电影光盘,你要不要签一下。”

“不要。我赶紧找梁赋程了。”

“别呀,又不要钱,签一下就给,我们得积攒各国签名,这是任务。”

“为什么攒签名啊?”晓晓不解。

“体现世界人民大团结,最好哪个国家的签名都有。”

德乔还在巴望着晓晓怀里的甜甜圈,突然一拍脑门,“对了对了……你们中文最难写,和画画一样。你赶紧签几个,把你能想到的中文名都签上。”

晓晓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德乔连推带拥地送进了人群的最里圈。

晓晓一边拍他抢甜甜圈的手,一边道,“别闹了,我得去找梁教授了,他还没吃饭呢!”

人群里圈一个声音喊道,“诶?海伦?”

晓晓闻声抬头,原来是曾经语言学校的英语老师Leon,她赶紧推开德乔,乖巧点头道,“老师好。”

Leon是英国籍,口音是浓重的伦敦腔,声音很好听,“你英文水平进步很快嘛!我记得以前我们口语课,你都偷偷躲在外面练习好久,才敢进来说话……”

那时候确实口语很差,她初来乍到,生怕出错,天天就像个小学生一样,把对话完完整整地写一遍,然后一遍遍读,与其说她的是口语对话,还不说她是背诵课文。

晓晓羞赧,“我怕影响大家进度……”

“怕什么,梁教授水平高,太太也不会差的,”Leon笑着将手里马克笔交给她,指着桌子上的横幅,“签个名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世界民族都要签的。”

德乔性子一直开朗无拘束,他站在她身边,撩闲道,“诶,梁太太的英文进步确实快啊!你想不想学意大利语?想学的话我教你,你就给我提供午饭就好了。”

他蹭吃蹭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说晓晓自从搬来起,他就一直有事没事过来蹭饭,撵都撵不走,晓晓早就习惯他了。

晓晓将马克笔往他怀里一塞,“才不用嘞,我又不去意大利。”

“别呀,你多学一门语言又不吃亏,走出去和人打招呼都好啊……”

“打招呼say hello,我会啊!”

“嗯?梁太太连意大利语都会?”

“我会……”

晓晓杵着头努力地想,当初陆邵阳教过她的,叫什么来着……是什么单词来着……哎呀,这什么脑子,啥都记不住……

德乔在一边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记不住了吧,给我俩甜甜圈我就教你!”

可能是甜甜圈实在不够了,晓晓灵光乍现,一拍脑门,想起来了!

“Ti Amo!”晓晓认认真真地和德乔说了这么一句。

“Ah?”德乔登时停了笑声,诧异地看她。

“Ti Amo,I say Ti Amo。”

没错,绝对没错。

当时陆邵阳把她抱在腿上,像教小朋友一样教了她好几遍,还嘱咐她好几遍,绝对不要和别人说。

奇怪,为啥不让说呢,难道是他的口音不正宗,怕她被人笑话,所以她说完,德乔才这么惊讶?

“呃……我没说错吧,口音不对吗。”

“谁教你的?梁教授?”德乔突然笑道,“他可真行……”

“怎么了?”晓晓还在疑惑地看他,但是心中却涌起了另外一种不太清晰的第六感——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好”。

德乔伸手打了一个响指,满不在乎地说,

“Ti Amo,means I love you。”

继续阅读:第213章 辛德勒的名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素年相遇的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