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之事棘手就在于此。
她身为沈家宗妇,如今膝下儿女环绕,孙子孙女都有了,本该是养尊处优,尽享天伦之乐的年岁。
若是这个时候爆出这样的丑事,那整个沈家都会沦为笑柄,成为众人眼里的肮脏不堪的代表。
到时候,谁又愿意与沈家这样门户不清白的人家议亲呢。
别说议亲了,怕是有点脸面尊严的,都不愿与沈家、乃至抚安王府来往。
丹娘所出的玉姐儿、承哥儿,王氏身边的松哥儿,以及章氏那边新得的一子,全都要在这样不堪的阴影中长大。
他们何其无辜?
男孩子还算好些,尤其是女孩。
待大了谈婚论嫁,人家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就能堵得抚安王府说不出话来。
思来想去,这事儿只能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去。
丹娘的担忧沈寒天都明白。
她的不安,也正是他所担忧的。
如今他已经不是孤家寡人,他有妻有子,儿女成双,要顾虑周全的人或事太多了。
听出了妻子语气里的担忧,他紧握着她的手,昏暗中那双眸子已经褪去了迷茫:“嗯,听你的。”
不管母亲如何,最起码他要守住自己所爱的人。
为了他们,支撑起这一片天。
这一夜过后,夫妻二人都默契地没有再提沈夫人这三个字,好像那个被送去云州的母亲就此成为记忆里的某一个符号。
倒是沈府那头,王氏章氏两人忙得脚不沾地。
王氏日日都来接松哥儿下学。
章氏也跟着过来,说是顺便向长嫂请教。
于是每日下午偏偏是最热闹的时候,妯娌三人说说笑笑的,倒也融洽快活。
章氏笑道:“松哥儿瞧着小小的,没想到念书倒是有些能耐。”
她翻开了松哥儿上课时用的本子。
那上头一页页都沾了墨迹,全是松哥儿勤学苦练留下的。
一开始写得还歪歪扭扭、不成样子,越往后翻越能看出进益了,尤其最后一页上几个大字,写得端端正正。
丹娘凑过去瞧了一眼,发现除了几个书本上先生教过的字之外,另有一个“沈”字,一个“母”字。
这两个字写得尤其工整,瞧着就是下了大功夫的。
丹娘赞道:“咱们松哥儿真是有长进了,这两个字竟也能写得这般好了。”
松哥儿被夸,小脸红红的。
他冲着丹娘行了个学生礼,道:“多谢大伯母夸奖,我乃沈家人,这沈字写不好岂不是愧对列祖列宗?我又是母亲抚养的,母亲待我照料细致,这个字也是该写好的。”
瞧他小小的身板却站得笔直,圆溜溜的眼睛倒是显出几分认真,颇有读书人的风范。
丹娘轻轻颔首:“这样很好。”
王氏早已喜悦不已,嘴角都含着欣慰的笑。
章氏拍着手羡慕道:“真是二嫂嫂有福气,我家那鹏哥儿往后但凡有松哥儿一半的用功,我就谢天谢地喽。”
“你别急,往后呀有的你忙得呢。”丹娘凑趣。
三人正说着,外头陈妈妈来传话,说是吴大娘子的马车已经在府门口了。
丹娘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快快有请。”
王氏章氏都没见过吴大娘子,有些困惑。
丹娘又笑着解释道:“这位吴大娘子可是位走南闯北的厉害人物,咱们这些整日困在内宅的跟人家比起来就差得远了,等会儿你们也瞧瞧,与她说说话,长不少见识呢。”
说起来,丹娘上回见吴大娘子,还是在年前。
细算一下,也没多少日子。
吴大娘子着一身簇新的袄子,上头是姜黄刺绣的短袄,绣了大片团花纹,大约是掺了银线绣成的缘故,叫人一眼看去水光流动,煞是漂亮;下头配的却是花青的棉裙,倒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绣花,就是那料子沉稳压得住,走起路来越发显得有气度,衬得脚上那双新做的鞋子也跟着光鲜起来。
丹娘瞧了,忙笑道:“吴大娘子快请坐,多日不见,大娘子瞧着气色甚好,想来是有什么喜事,也穿得这一身鲜艳,倒把我们几个年轻的比下去了。”
吴大娘子老脸微红:“瞧夫人说的,这一套衣裳我原也不想穿出来的,我都多大年纪了……还着这样鲜的颜色,没的叫人笑话。”
“这不是到了夫人的府上,又是年节过后,少不得要给夫人添些脸面。总不能迎来送往的,尽是些灰头土脸的人物,却叫夫人寒碜得很,倒是我的罪过了。”
吴大娘子边说边笑得灿烂,“说是喜事嘛,也是有的!这不文瑞家媳妇有了,如今肚子也老大了,没个两三个月也该生了,我这一趟除了来见夫人,就是给他们两口子捎带些东西。”
过了年节,南歌的肚子越发大了起来。
说来也是怪,刚诊出有喜那阵子,南歌还很精神的,根本不像是怀孕的人,一点害喜都没有。
可孕期过半就不行了,人懒懒的,总也没胃口,脾气也见长了。
丹娘听说,大年初五那一日,南歌发脾气把吴夫子狠狠骂了一通,可怜吴夫子一个读书人被媳妇说得哑口无言,又不能离了媳妇,只好守在南歌的床边一边作揖一边哄着。
翠柳把这事儿说给她时,主仆二人笑成一团。
如今听吴大娘子说起,她还是忍不住扬起嘴角:“你放心,南歌好着呢,如今隔几日我便让大夫登门给她把脉,妇人有孕本就辛苦,等熬过了这阵子,待瓜熟蒂落就好了。”
“借夫人吉言。”吴大娘子喜不自胜。
又说了一会子,丹娘便问起对方这段时日的见闻。
吴大娘子虽没读过书,字也没有正经识过几个,但她见识多,人也豁达开朗,很是健谈。
不过寥寥数语,就说得王氏章氏来了兴致,忍不住追问着那些外头的事情。
什么风雨人情,秀丽山河,对她们而言都是极为新鲜的。
丹娘骨子里到底不是实打实的古代人。
吴大娘子说的这些,她都了解过,且都比对方知晓得更多。只不过今日从旁人口中再次听到,她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说了足足一个时辰,王氏章氏还意犹未尽。
瞧瞧外头的天色已然开始沉了,两人不得已才起身告辞。
送走了二人,丹娘话锋一转,问道:“上回托大娘子的事儿,有眉目了?”
吴大娘子敛住笑意:“夫人所托,自然尽心尽力。正如夫人所料的那样,府上那位二爷确实去了南朝使团必经之路,这一路上的买卖,他占了少说也有三四成。”
“这么多?”丹娘微微心惊。
“可不是。”吴大娘子叹了一声,“夫人与我说的时候,我还没怎么放在心上,谁知这一查探,反倒给我们商行提了个醒。多亏了夫人,我们也在这一趟里头赚了不少,只是……到底不如府上二爷。”
南朝使团进京,沿途会留下不少痕迹。
其中就有与大雍各州县的买卖合作。
且使团进京,一路上也有他们那边的商行伴行,自然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南朝的特产与大雍截然不同,很多矿石也都是大雍没有的,因此受到了很多达官贵人的欢迎。
“我家二弟倒是长进了不少。”丹娘闻言,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