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恨铁不成钢的说:“广安王今天休沐,宁紫又在你家里住。
你不回去看着,真的可以吗?
你越是不在家,越是赌气,广安王的心里,越是恐怕多少会有些不满。
到时候,那宁紫要是真的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要是跟上官凤儿一样大了肚子。
你觉得宁紫会看得开,会把孩子扔下给你她再嫁人?
不可能的,我劝你赶紧回去吧。”
刘可乐一听,心里确实是有些慌乱。
但面上,仍装作不在意的说:
“不会的,我相信王爷。”
太后笑着说:“你相信王爷,可是你相信宁紫吗?
王爷毕竟是个男人,宁紫要是真的扑上去,他能像对待敌人一样,一刀把她劈成两半不成?
你别忘了,就算他不喜欢宁紫,他跟那个女的,不是也有多年的少年情谊吗?
男人呢,才是最忘不了自己的初恋的。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先帝是怎么看上我的。
恐怕先帝啊,自己都忘记了,但是赵太妃明白。
先帝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一个宫女伺候他,他对那女子动了情。
太皇太后不愿意这种宫廷丑闻发生,就杖毙了那名宫女。
赵太妃见过那名女子的画像,也听老嬷嬷讲过这桩密事。
赵太妃说,有个老妈妈对她说,我跟那女子,长得有三分像。
你想想,只有三分像,我就做到了如今的太后。
更何况宁紫,可是一个活脱脱的人。
少年时的感情,男人才是最看重的。
你赶紧回去吧,听我的,大大方方地招待宁紫,该怎么样怎么样。
到时候我来给广安王说,我来下旨,我来施压。
那个东西,不是说是给我,或是给广安王的。
最终还是给咱们武朝的,要是拿到了这个东西,你也是头功一件。
听话,回去拿出你广安王府正牌王妃的气度来,正儿八经的招待她。
宁紫的家不是离得远吗?过些日子我一赐婚,你马上给她准备一些嫁妆。
到时候,咱们里应外合,内外加价,她不嫁,都不行。”
刘可乐点点头,又想了想,说:
“可是太后,你那侄儿,他会不会看不上宁紫呀?”
太后说:“我有六个侄儿呢,总有一个看得上的。
我的侄儿看不上,我的外甥总有看的上的吧。
这边儿阵营里,有几百个未婚的男子,总会有一个人看得上的,这点不劳你费心了。
反正给她说个婆家,不辱没,不委屈了她。
让广安王无话可说就行了。”
刘可乐点头,赶紧起身就往外走。
太后看着她的背影,笑着说:
“哎,你不是不着急吗?”
刘可乐回头说:“不着急是假的。”
说着就大跨步地走了。
刘可乐回到府里,张冀北正在午睡。
刘可乐询问了外院的丫头,说王爷一上午都在书房,没有见过任何人。
刘可乐这才松了一口气。
她回到房间内,脱下衣服,躺在张冀北的旁边,趴在他的身上,一起午睡。
张冀北被她弄醒了,刚想说些什么,刘可乐一把捂住他的嘴。
趴在他的怀里,像往常一样伸伸懒腰,慵懒的睡了。
张冀北伸出手搂着刘可乐,甜甜的笑了,低头吻了她一下,闭上眼继续睡了。
过了约莫一个多时辰,张冀北醒了,他想要起身,刘可乐睁开了眼睛,又把他按倒。
张冀北无奈的继续躺着。
天气炎热,刘可乐出了汗,张冀北伸手拿起床旁的折扇,轻轻地为刘可乐扇风。
刘可乐脸上的汗珠逐渐下去,睡得更加熟了。
张冀北就这样一直看着她,看着她。
不知过了多久,刘可乐醒来,见张冀北盯着自己,有一些害羞了。
刘可乐起身,张冀北也起来,两个人换好了衣服。
刘可乐问王爷接下来要干什么,张冀北说不知道要干什么。
张冀北见刘可乐好像完全忘了宁紫字的事情,心里也窃喜不已。
刘可乐说:“刘武今天不是来了,咱们晚上请他们夫妇一起,还有宁紫,咱们一起吃顿晚饭吧。
这么热的天,做一个家庭版小小的曲水流觞有。
再把刘妈妈,外院管家也叫来,咱们多拉些人,凑够了怎么样?
这样的话才不枉费开宴一次。”
张冀北本来是想答应的,但是想了想宁紫,又有些拿不定。
刘可乐说:“有什么呀,你们都是西北的,你们几个在一起说话,我也插不上。
要是叫刘妈妈全家一起来,人多也热闹。”
刘可乐故意岔开话题。
张冀北见她这样说,也就不好推脱。
刘可乐赶紧吩咐刘妈妈去准备曲水流觞宴。
曲水流觞的规则并不复杂,参与者按主客、长幼依次落座于水边。
主人从上游将酒觞放入水中,让它顺流漂去。
停在哪位客人面前,客人就要将酒一饮而尽。
规则如此雅致,用具更不能落入俗套。
曲水流觞,顾名思义,要用到“曲水”和“流觞”。
“曲水”是游戏的关键,选择的水流要清浅平缓,不易冲翻酒觞。
又要蜿蜒曲折,保证酒觞能流经每一位宾客面前。
以前,曲水流觞宴会大多在山林之中举办。
将天然的溪水稍加改造,环绕为渠,就成了宴会所需的“曲”
然而这却苦了许多朝中要员,他们往往忙于政事,时间不充裕。
为了使更多文臣名士能享受到曲水流觞之乐,皇家出资修建大量园林。
将曲水流觞安置于其中,以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弥补浑然天成的野趣,亦是别有风情。
“觞”是一种的酒器,外形椭圆、浅腹、平底。
仿佛一只小船,却又在两侧多出两个小巧的耳,好似一对可爱的翅膀。
觞是最适合漂流在水中的酒器,但若要它能平稳地将酒从上游送到下游,还需要在材质上下一番功夫。
金银玉石等沾水就沉的材质自然不行,陶瓷也略显沉重,使用时需要在觞下衬一片大荷叶增加浮力。
挑来挑去,机智的古代工匠选择了浮力极好的木头来制作用于漂流的觞。
但木头同样有着自身的问题,它极易腐朽,不能长期泡在水中。
到了武朝,这些东西就全部被简化了,不过,却保留了所有的精华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