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回归客栈,秋萦梦突然开口道“星阑,那琵琶鬼……”
苏星阑稍作思索,幽幽道:“恐怕是留恋人世的世钦公子吧。”
秋萦梦点头赞同道:“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真要用少阴震魂?”
苏星阑浅浅一笑,道:“这是唯一能两全其美的法子。世钦公子阴魂久留人间,迟早会成祸事,不如早送他转世。”
秋萦梦见他决心已下,骂声“倔牛”,也只得接受了现实。
是日夜,子时,庭院中,苏星阑手中持根三尺来长桃木棍,与秋萦梦并肩立身琵琶前,万事俱备,只待它最终变化。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1]。白屑满园仍未消,家丁将琵琶架于院中,夜半时分,随着清脆弦音响起,雾气大盛,须臾结成人形。那琵琶鬼,依旧不理会旁人,闭着眼,踱着步,口中哼着调不成调的古曲。
苏星阑缓缓抬起手中桃木棍,秋萦梦忽然按住他手腕,忧心忡忡望着他,满眼尽是疼惜,却并未开口。
苏星阑凝视她,微微一笑,左手轻搭秋萦梦素手,细语道:“没事的。魂一飞出,后面靠你了。”
秋萦梦手心冰凉,略略颤抖。僵持了许久,最终放弃,深深叹口气,收回手来。
苏星阑转过身去,屏气凝神,双手结印,将少阴震魂真气聚于桃木棍顶端,发出淡淡白光。
琵琶鬼觉出不妥,睁开眼,盯着苏星阑,忽然,抽身要逃。苏星阑纵身前跃,弓步直刺,棍端奔琵琶鬼面门而去。两声惨叫同时响起,屋中纪小姐以为琵琶被戳破,不由惊呼,眼前琵琶鬼身中炼魂诀,痛苦尖啸。
小鬼身体再化作白雾,脱出寄物,向上遁走。苏星阑一招之后,身体负担极大,勉强接住琵琶,半跪着靠木棒支撑方能不倒。
秋萦梦‘常羲’出鞘,数道剑气转瞬劈出,道道斩在白雾之上。小鬼阴气大损,无以为继,被九幽之门摄入地府。
秋萦梦还剑入鞘,急忙奔至苏星阑身侧,将他搀起。纪府小厮也跑了过来,甚是无礼,不由分说一把抢下琵琶,朝屋内奔去。
纪小姐怀抱琵琶,再三确认无损后,方开口淡淡道:“多谢二位高人驱魔降妖。”
纪公子此刻也来至苏星阑身侧,见秋萦梦浑身上下煞气逼人,没敢靠的太近,拱手道:“二位辛苦,我命人已备下茶点,客房也收拾妥当,请二位稍事休息。”
秋萦梦寒声道:“不用,备辆车,送我们回客栈。”语气容不得他质疑半分。
纪公子知她厉害,哪敢怠慢,只得命人依其所言,送那两人出府。
回至客栈,秋萦梦将苏星阑扶至床上,放其躺下,边躬身替他脱鞋,边气不过,埋怨道:“也就你,好心!那纪家人心里只有琵琶!”
苏星阑呵呵憨笑,任她责备,也不反驳。
秋萦梦扶苏星阑躺下,为他盖好被子,气不过道:“若换做同门,早把纪府给拆了!好了,你睡吧,我明早再来看你。”
说罢,吹熄了灯,出屋将门掩好。
一夜调息后,秋萦梦清早过来给苏星阑号脉,假嗔道:“还真是奇了,你倒是恢复的快,虽未痊愈,也跟前两日差不了多少,还好没损修为,害我白担心了一宿。痊愈之前,不许你再使炼魂诀了。”
苏星阑赧笑,道:“遵命!”
秋萦梦不满道:“遵命?性子就是个倔牛!你遵我的命才怪!”
此时,小二门外道:“客官,纪府来人了,客栈外候着呢。说是答谢昨日驱鬼之功,送银子的。”
苏星阑刚要相迎,秋萦梦一把将其按住,道:“前面的事,我都依了你。后面的事,由我处置,你就在屋中乖乖养伤,哪儿也不许去!”
苏星阑仍欲起身,秋萦梦怒道:“刚说过听我话的,怎么这么快就反悔了!”
苏星阑挠头,嘿嘿笑道:“好,你去,我坐着。别太为难他们啊。”
秋萦梦转身出门,冷哼道:“不会太为难。也休想讨到好果子!”
至于秋萦梦和纪府来人谈了什么,苏星阑问她,她只道:“不需你管,没为难他们就是了!”
苏星阑怕真惹恼秋萦梦,也便不敢再多问。
又逗留两日,算行程也近一月,苏星阑叹道:“与赵师兄约定的日子近在眼前,看来要回去了。”
秋萦梦道:“嗯,回去还要赶几天路呢,确是不能再南下了。你身子怎样,没问题吧。”
苏星阑道:“早好了,放心吧。”
秋萦梦道:“信你?就会逞强。”
苏星阑道:“真的,真没事了!走吧,已是日上三竿,咱们出城吧。”
台州城内,大街两侧,许是年关将至,热闹非凡,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叫卖吆喝此起彼伏。
两人信步缓行,秋萦梦忽然停住,望向路旁小摊,摊上摆了些首饰,材质并非金玉,只是些铜木。
苏星阑问道:“喜欢?”
秋萦梦指着一物道:“那个铜簪打的好精致。”
顺着她手指方向看去,见是个长五寸有余的黄铜精雕团云绕月簪,苏星阑来至摊前,问道:“婆婆,这簪子多少钱?”
摊主老妇人瞧有生意上门,乐道:“小子,你眼光真好,这个啊,是我这里最好的一支,三两银子。”
苏星阑想也未想,掏出银子买下。接过那簪子,回到秋萦梦身旁,递予她,道:“送你。”
秋萦梦愣了下,偏头瞧着他,道:“送我?”
苏星阑颔首,道:“嗯,送你!”
秋萦梦毫不犹豫抬手取下发髻上那支凤凰翎釵,道:“帮我戴上吧,没有铜镜,我怕戴不正。”
苏星阑轻抚她如绢青丝,小心翼翼将簪子插好,淡淡清香让人不禁沉醉。
“走,走吧。”秋萦梦低头柔声道,声若黄鹂,似水如歌。
“哦噢……好,咱,咱们出城。”苏星阑支吾道。两人默契无语,并肩缓步离开台州府。
注:[1]吕中《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