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片刻,令销云嘴角开始有了笑意,转头道,"你想开山分流?"
谢清寻望着他点头。
令销云看着眼前的地形图,心中有些震惊,这般大的工程,只怕要些日子了。
谢清寻走上前去,指着一段河流旁的山脉,"这些都是皇叔去看过的,我在想,与其劳民伤财,每隔几年要分拨大笔的银两去巩固堤坝,倒不如一次性将这祸端解决掉!你瞧,"
谢清寻用手示意着河流走向,"到了这段,河流正值遇到急坡,有大量支流汇入,又值急弯,所以到了雨季才这般容易发生洪灾,我想,如果将这座山劈开,挖一条河道,让河水尚未转弯之际,便分流而去,这般,下游的河水便减少了,必然不会再发生水患!"
令销云有些吃惊的点头,他向来知道谢清寻不同寻常,但却想不到她竟这般聪慧。
楚王看着他二人含情脉脉,心中有些不适,便走上前去,"寻儿认为,此事该交给何人去办?"
谢清寻想了一下,"既然此事一直是皇叔在管,那便由皇叔去办吧!该要的人,该用的银两,皇叔只管拿去,无需回我!"
楚王微微俯身,"是!"
谢清寻又想了一下,"如今,距离南方雨季约莫还有半载,得快些了!不然,待雨季来临,便前功尽弃了!"
"嗯,我知道了!"楚王说道。
"那便劳烦皇叔了!"谢清寻说道。
到了第二日,果真不出谢清寻所料,有大臣在朝堂上对此事存有异议。
"公主,这可是劳民伤财之举,实在不妥!不妥啊!"右相痛心疾首道。
谢清寻微微抬眼,扬声道,"既是这般劳民伤财,那么以后的每一笔水患震灾之款,便由丞相大人来出吧,如何?"
此话一出,右相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谢清寻微微冷笑,自位子上站起来,"既然想不出好办法,就好好听着便是!如若还有谁对此事有异,那么以后所有的水患震灾之款便由谁出,听清楚了吗?"
"是,臣等遵旨!"
待楚王离开那日,谢清寻带着令销云站在城楼上。
"你这次之所以态度这般坚决,还派了楚王前去,怕不只是为了修改河道吧!"令销云看着前方说道。
谢清寻微微抬头,笑道,"知我者,莫过销云也!"
随后,谢清寻转身看着他,叹道,"朝中许多老臣子太过固执,过于遵循礼法,做事畏畏缩缩,再者,他们并不服我!"
"所以,你是想震慑住他们?"令销云转身问道。
"嗯,"谢清寻点头,"只要拿下了右相大人,便一切都好办了!"
"对了!"谢清寻突然说道,"如今宣国百废俱兴,正值重要之时,切不可松了边防,过几日,你便到各处去看上一看,切莫大意,让人钻了空子!"
"是!"令销云做辑道。
谢清寻微微抬住他的手,"一切小心!"
几日之后,吟霜殿中。
谢锦安看着手中的书,有些心不在焉。
"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谢清寻手下写字的速度不变,扬起说道。
谢锦安抿唇,"孔子曾说,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阿姑觉得,此为何意?"
谢清寻将手中的笔放下,抬眼道,"你是想说,我为何要在殿中责骂右相是吗?"
谢锦安沉默起来,不置可否。
谢清寻微微一笑,"安儿,你长大了!"随后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易经》中曾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长久,作为一个帝王,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治理朝臣,还要学会何为变通,让国家变得富强起来,右相顽固不化,是该点醒一下,你知道了吗?"
"嗯,安儿知道了!"谢锦安恍然大悟,点头道。
话音刚落,小李子便走了进来。
谢清寻抬眼,勾唇一笑,"怎么,右相大人还是不肯来上朝?"
小李子微微点头。
谢清寻转头看了一眼谢锦安,然后朝遂天问道,"晋王殿下可回来了?"
遂天点头。
"那便让皇伯去瞧瞧,想必右相大人就会好了!"谢清寻笑道。
"这……,"遂天有些停顿。
谢清寻将毛笔拿了起来,"放心吧,本宫知道右相与皇伯向来不合,此次让皇伯去,正好,让他看清楚,到底要不要再家中继续待下去!"
"是!"遂天做了一个辑,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