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宣璐聊了一会儿,阮欣便先回家了。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她在猫咖做兼职的同时,帮弟弟物色了一个老实可靠的保姆。
谈妥了2000一个月的价钱后,她将保姆安置在了家里,安排在了自己的卧房内。
跟阮尉说明了情况以后,他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几天的试用期过去,阮欣见这人手脚勤快,人也憨厚老实,便放心的将弟弟交给了她。
五天以后,她就按照经纪公司的要求进了剧组。
深蓝的开机仪式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阮欣不仅在演员的剧目表中,看到了和自己一起参加面试的几个学生,还意外的在群中发现了婉箐的名字。
开机当天,婉箐据说有事请假,会迟来剧组几天。
阮欣只觉眼不见为净,跟副导演,编剧,和剧组的工作人员,一一打了招呼以后,按时参与了拍摄。
深蓝剧情果然不出她所料,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舞为主题的一部大型剧情片。
阮欣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不可能是女一号。
论资历,咖位和演出水平来说,她都还够不上这个档次。
但好在这次公开海选,招聘的角色的确还算不错。
算是一个女3号。
她扮演的是这位著名舞蹈家玛日耶姆的少女时期。
玛日耶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少女,年轻时,就展现出了极佳的舞蹈天赋。
她能将自己本民族的舞蹈表演的惟妙惟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的神韵,用生动的面部表情,传递舞蹈的情绪。
高中时期,她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考到了省城里的一所中学。
在这里,这位著名的舞蹈家,第一次接受到了系统,正规的舞蹈训练。
玛日耶姆参加了本校的舞蹈社团,舞社里聘请有固定指导学员的民族舞老师。
这是她所接触到的第一位舞蹈老师。
也是这位老师,第一个发现了她的天赋,并竭尽所能,调动了这位伟大的舞蹈家,在少女时期对舞蹈的全部热情。
玛日耶姆对于民族舞。从最初的接触,喜爱,到后来的沉溺与痴迷。
极佳的舞蹈天赋和高涨的热情,让她很快从一众舞团社员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社长和副社长的青睐。
在两位前辈的肯定和鼓励下,玛日耶姆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上课,下课,练习,这一枯燥乏味的循环。
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对舞蹈的无限热爱,在一次全省范围的舞蹈大赛中,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展露头脚,一路夺冠以后,玛日耶姆被当地舞蹈协会一位担任评委的成员看中。
经过一年时间的苦练,她如愿以偿拿到了推荐信,正式成为省舞蹈协会的一员。
她这一生本应就此顺风顺水,在高中毕业后,以艺考生的身份进入舞蹈学院,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假以时日,必定能在舞蹈间有一席之地。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玛日耶姆的故乡在临近高考之际,忽然传来了遭遇洪灾的消息。
她的父母下落不明,最疼爱的弟妹无人看管。
得知了消息的玛日耶姆,连夜乘坐火车赶回故乡,却只得到了父母双亡的噩耗。
于是年仅18岁的她,猝不及防的扛上了抚养弟妹长大的重担。
在那段混乱而艰苦的日子里,玛日耶姆无暇顾及时间临近的高考,也没空去钻研自己最热爱的舞蹈。
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将对舞蹈的热爱藏匿于心间。
从繁华的城市回到了落魄的农村。
从人人称赞的舞蹈天才,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拖家带口的农村少女。
十年的时间里,玛日耶姆灵活的身体因常年的劳作变得迟缓,秀丽的容颜在风霜日晒的摧残下,老的像一个中年妇女。
但她的弟弟妹妹,却被这位伟大的姐姐抚养成人,相继读了大学,在校成绩优异。
眼看着弟妹已经长大。
就像雏鸟钻出了雄鹰的羽翼,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玛日耶姆沉寂在心间多年的梦再次萌芽。
妄想如阳光照耀到的荆棘,从泥泞的希望中破土而出。
田间劳作的玛日耶姆离开土地,扔下锤头,放下背篓。
绕着学校早已废弃的操场,一圈圈跑步,每日每夜的锻炼身体,疯狂减肥。
在一日日的暴瘦中,重新穿上了舞蹈服,踩着被磨破的舞鞋,向自己迟到的梦想,马不停蹄的疾驰着。
十年的时间。
她褪去一身浮华,承载着生活的磨难和岁月的摧残,再次踏足舞蹈领域。
这一次,她没有收获鲜花和掌声。
在各大舞蹈比赛中辗转一年之后,她得到的是失望的摇头和悲伤的叹息。
所有人都对她说。
“你老了,年龄太大了。”
“舞蹈是留给年轻人的。”
“你的舞太平凡,你的动作太平庸,没有一点创新意识。”
“28岁,追梦可以,但你已经落下了同龄的人一大截。”
这一次没有鲜花簇拥的路。
这一次追梦的尽头是无声的否定。
这一次,那些曾经为她鼓掌的人,都已站在了舞台的对立面。
玛日耶姆陷入迷茫与困顿之中,她的人生找不到目标,找不到理想,找不到方向。
她开始不断的练舞,昼夜不歇地看着练习室的镜子,在一次次舞蹈中不断的否定自我,越来越怀疑自己,越来越不信任。
颓废了半年之后。
去酒吧买醉的她遇见了自己人生的转折。
一位名叫雅布的青年舞蹈家。
也是她后来相伴携手一生的爱人。
雅布对于她的舞蹈始终是赞赏的态度。
但玛日耶姆舞蹈中的弊病也格外明显。
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民族舞,在流光飞逝的十年后,已经无法与审美的主流重合。
她的动作太简单,她的舞蹈没有新意。
在舞蹈领域中,各种舞种交织叠加,百花齐放的今天。
玛日耶姆的舞尽管动作优美,渲染力极强,可放在一众舞种之间,单调的民族动作实在是显得过于平凡了。
在雅布的建议,玛日耶姆首次开始尝试舞种融合。
她用半年时间辗转各地的舞团,集百家之所长,尝试着将民族舞与各类舞蹈融合创作。
但结果都不是很满意。
民族舞的特色鲜明,兼容性不强。
与现代舞的节奏也各有所长。
在经历过数百次失败的尝试,玛日耶姆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再尝试融合创作。
她要凭借一解之力,创造出一个新的舞种来。
她将思维跳出局限,以自己最擅长的民族舞,作为舞蹈创作的基础。
融入了地方特色,甄选各地没有列入名录的舞蹈。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筛选后,她将目光锁定在了敦煌。
敦煌壁画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驰名中外。
敦煌飞天正是敦煌壁画最具盛名的象征。
壁画上的飞天姿态各异,舞姿优美,飘飘若仙。
玛日耶姆在走进莫高窟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源源不绝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向她涌来。
玛日耶姆就此驻扎敦煌,花了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剖析了敦煌壁画上飞天的每一个动作,将它们与民族舞相融合。
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小众舞蹈,敦煌舞。
著名的敦煌舞曲,丝路飞天,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