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玄山一案,七十多名勋贵被查。
纵然是当朝皇太后的亲弟弟都被斩首。
“大家都听说了吧??”
梁成沉声道:“朕之所以要开刀问斩吴家的几位皇亲国戚,就是要告诉你们,朕这辈子最为痛恨的就是贪墨之官,贪得无厌的官员跟恶贯满盈的商人暗中勾结,荼毒百姓,视人命如同草芥。”
“诸位作为朕的郡守,是要替朕守护一方百姓。”
“若有再犯者,朕绝不容情。”
郡守老爷们听的一个个神色肃穆。
他们都明白梁成的意思。
杀鸡儆猴。
杀一儆百。
就连当朝皇太后的家族成员,陛下都毫不犹豫的处以极刑。
更别说他们这些草头官了。
接下来,梁成摆了摆手。
兵部尚书兼京都北大营尹严太虚到前台。
他是梁成委任的首届金牌讲师。
民间有受众的说书人。
京都皇城,梁成也搞了一些金牌讲师。
除了严太虚之外,还会有刘承柱,薛建德等……
他们所陈述的自然是如何处置那些伏法官员的细节。
比如沙头的时候……
等等的细节!
如此冷酷无情的执法方式,确保每一位郡守老爷都听的一清二楚,听的胆颤心惊。
梁成就坐在堂上。
目光威严的俯视所有人。
他相信这帮封疆大佬们会有所收敛,会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梁成必须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因为京郊的孤玄山都能发生那么庞大的瞒天过海的案子。
那么远离了皇帝约束的那些各大郡府呢?
犯罪的成本岂不是更低?
严太虚,方堃,薛建德等讲师说完之后。
梁成做起了总结。
“朕只有一句话送给诸位,莫要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一经发现,朕不会容情,到时候诸位的官爵甚至家族,都会步了吴家后尘……”
皇帝的话,振聋发聩。
直击官老爷们的灵魂深处。
随后的安排就简单顺利了很多。
梁成开始跟各大郡守们讲述朝廷要推行的政令。
以及具体的运行方式方法。
曹诩在这一期的黄埔学堂上可谓是大出风头。
梁成也顺利将曹诩管理的永昌郡作为了试点。
然后,梁成又让沈培艺讲述全民交税。
还有恩科制度的改革。
总的来说,有两位郡守的铺垫。
黄埔学堂的氛围颇为健康。
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声音。
这就是梁成想要的效果。
“陛下,这些政令,臣都觉得不错,利国利民。可是难免有抗议的声音,不知陛下如何消除杂音?”
其中一位郡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并且故作深沉的说道:“倘若陛下凭借简单粗暴的杀戮,恐怕会导致矛盾愈演愈烈,臣想知道的是解决问题的本质。”
他一说话,其他郡守们纷纷点头。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梁成看着诸多官员。
微微颔首。
旋即看向了沈培艺。
“这个很简单,秦律来约束。”
沈培艺知道该自己表现了,他挺身而出,说道:“陛下曾经教诲过微臣,微臣颇为赞同。”
“炎西六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政不禁让税收增多,还压缩了一些贪墨官员的嚣张气焰跟贪墨空间。”
“只要大秦律法深.入人心,那天下的黎民百姓自然就可以免除压迫。”
“此举,利国利民,且功在千秋。”
“此外,全民交税也有了规范,大秦的官员年俸达到九百两银子,便需要交纳十五两税。”
“换而言之,俸禄低语九百两银子的不需要交纳。”
沈培艺继续说道:“总而言之,陛下的核心观点就是,不允许豪门勋贵无休止的兼并资源,而不需要承担丝毫的税银。”
“他们应该跟普通老百姓一样。”
“如此可以做到公平,公正。”
“嗯!”
众人纷纷颔首。
看大家的神态,似乎对沈培艺的说法极为认同。
“沈大人,本届恩科,炎西六郡的仕子会不会刻意弃考?”
终于!
黄埔学堂讨论的主题开始围绕上核心的问题。
这个!
沈培艺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刻意弃考的情况肯定会发生的。
而且也不止是炎西六郡。
两淮跟北方的学子也是蠢蠢欲动。
这是沈培艺所担心的。
也是现在吏部的尚书所担心的。
大秦帝国的首届恩科,尽是刻意弃考的学子。
到那个时候,朝廷的权威何在?
陛下的公信力何在?
沈培艺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这是个送命题。
如何回答,自己都要陷入死局之中。
“还是让朕来为诸位答疑解惑吧。”
梁成示意沈培艺坐下。
大多数郡守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台上。
大家都很不解。
皇帝陛下到底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大秦帝国,官职所缺甚多,是也不是?”
“陛下圣明。”
众人异口同声。
梁成颔首说道:“朕知晓各郡府的情况,是以朝廷当选拔人才,查缺补漏。”
“所以,朕也在恩科的制度上进行了优化。”
“往后天下学子,只需要参加一次高考,成绩优秀便可入仕。”
“啊?”
“高考?”
“这……”
什么鬼啊?
怎么从来没听过这个词汇?
黄埔学堂内的郡守老爷们一个个面面相觑。
真如丈二的和尚,彻底摸不着脑门。
陛下此举未免太狠了吧?
前朝恩科,大小的考试需要经过五轮。
从乡到县。
从县到府。
从府到郡。
从郡到州。
从州到殿试。
如此繁琐的考试制度进行人才的筛选。
最终才会出现状元、榜眼、探花以及诸位进士,孝员。
说白了,就是海洋生物跃龙门呢。
从概率学来说,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可是陛下却直接打了个骨折。
五轮.大考变成了一次高考。
这会不会导致录取的门槛低了?
会不会放很多滥竽充数之辈进入官员队伍之中?
看得出大家都很懵逼,且面露担忧之色。
梁成解释道:“教材规格之后,一次高考就能充分的做一个人的炼金石。”
“说白了就是试卷更复杂,更有难度,但是流程却得到了很大的缩减!”
“既减少时间成本,也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