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梁成在处理货币通行之事的同时,也在一直关注着黄河库和洛津渠的工程进展。
黄河库跟洛津渠都是大秦帝国重点筹办的水库项目。
尤其是洛津渠,那是沟通洛阳跟天津卫之间的河渠通道。
便于南北跟中原地区的水务运输。
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很麻烦。
即便有梁成的指导,在最开始的时候进展都很不顺利。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流程都执行的相对顺畅。
往后延续一些时日,自然会水到渠成。
水利民生工程,是梁成重点关注的工程。
所以秦皇帝也亲自主抓。
严格禁止在这些行业内出现贪墨之风。
河道开挖已有两个来月。
现在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到河道的轮廓。
在炸药的助力下确实压缩了很多施工时间。
而那些拥有军籍的劳工也得到了满意的报酬。
粮食三十斛,银子十五两。
银子不算多,但给到手的粮食却是实实在在的。
足以让一家老小吃喝无忧。
本来朝廷动用军人,军人已经有了军饷。
也没权力领取这份赏银。
但是朝廷还是给了。
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梁成还特别褒奖了优秀的工作者。
优秀工作者能够额外领取双倍银子。
另外还有一块为国尽忠的牌匾。
回家之后可以挂在门楣上,可谓是光宗耀祖。
而上面的提字,也是皇帝陛下亲授。
这就导致牌匾愈发珍贵。
被当做传世之宝。
梁成这么做,就是给其他人树立典范。
典范的积极带头作用,是非常大的。
有方向,大家干起活来才会更加有力量。
梁成可谓是深谙其中的道理。
事实上,在褒奖了优秀工作者之后。
工作态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甚至很多人都觉得朝廷规定的上班时间不够长。
他们都争着抢着要做优秀工作者呢。
当然,有正面人物。
也有反面的人物。
整个工程的施工者之中,也有投机取巧,滥竽充数的人。
梁成对待他们也给予了处分跟批评。
彻底阻断了他们想要白嫖的想法跟初衷。
不过说起来。
这种人只是寥寥几个。
大多数人还是干劲十足。
今日,梁成前来考察。
被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属实是惊了一会心神。
“陛下?”
听到负责渠道开发的工部侍郎张谦说话,梁成才回过了神。
“张爱卿管理得当,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啊。”
梁成情不自禁的发起感慨。
“回禀陛下,主要是陛下仁德阔绰。”
张谦的话,说明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这些人的要求不高。
在这个战线上,最起码比沙场征战安全了许多。
此外,梁成还没让他们白忙活。
粮食跟银子,抚慰他们的心。
“我大秦的军民,是最可爱的人。”
“陛下谬赞。”
张谦也点头感叹了起来。
确实,自从他赴任工部侍郎以来。
也是头一次见这么积极的施工场面。
而且大炎时期的工地上,那简直怨气吞天。
在大秦,没有此类现象。
不过他更好奇的是,陛下居然能想到如此激励人心的好办法。
现在他只知道,陛下是前所未有的圣主明君。
“挖掘期间有什么困难吗?”
“回禀陛下,没有。”
张谦解释道:“通水渠本身来说并不复杂,工部的人就可以绘制地形跟工程图。”
“只要下面执行的军民认真执行就可以了。”
梁成点了点头。
张谦的说法,他还是比较认同的。
河渠跟水库,本来就没太多的技术含量。
随即梁成朝着一位身穿盔甲的将领摆了摆手。
那人立刻会意,上前拜谒道:“臣见过陛下。”
“朕让军械制造局给你们提供的炸药,你们有没有泄漏到外面?”
梁成询问的这位将军,名为季郎。
是公孙衍麾下的心腹将领。
梁成让他负责整个水渠工程的安全。
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保密,确保炸药不会流到外面。
“回禀陛下,不会泄漏。”
季郎一五一十的说道:“末将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嗯,那就好。”
在这个问题上,梁成保持着绝对的谨慎。
所谓战略级别的军用资源。
就是要在未来的某一天,扭转战场局面的。
若是泄漏出去,让敌对势力掌握的话。
那无异于给自己竖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
“对了,朕……”
梁成正打算说明自己的来意。
便听的不远处一座山体坍塌,在旷野之上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随着山体崩塌,原本积蓄在上游的江水也从缺口出流淌而下。
“决堤了。”
“要决堤了。”
现场顿时传出众人大呼小叫的声音。
“快,快放下手里的活。”
“把那条备用的水渠清理开,快点。”
“你们,快点过来搭把手。”
“这边人手不够,快继续叫人过来。”
旷野上的嘈杂声愈演愈烈。
不过梁成看大家的心神并不是很夸张也不显得过于紧张。
原来,大秦的工部在挖掘水渠的时候,采用了一段一段的施工方案。
挖掘一段,就将上游的江畔依山傍水修建一座临时水库。
由于现在快到冬季。
所以上游的储水量也不多。
施工成功一段,就炸山放水,储存到下一座水库。
以此来降低整个上游的水位。
从而杜绝大江大害的彻底崩塌。
刚才的山崩之势,就是炸药产生的效果。
这里的居民对这种场面早已司空见惯。
今儿有序的展开手里的工作。
张谦站在梁成身边说道:“陛下,入冬之后,工程将会中断,河面也会结冰,现在降低整个上游的水位,来年春暖之时,工人们挖掘会更加安全。”
他顿了顿,又继续道:“冬季来临之后,降雪量暴增。”
“挖掘好的河渠若不进行疏通蓄水的话,来年破冰更加麻烦。”
梁成点了点头,他大概知道张谦要说什么了。
说白了就是要赶在冬讯之前赶水渠的进展。
不过他的想法也确实如此。
张谦则继续阐述道:“这段工程,不能等到上冻,否则就没办法再赶三里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