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曲折
红日东方2024-09-22 10:482,016

文化人有一万个借口,为自己的弃考行为解释。

睡觉迟到。

长辈生病,无法远行。

心灰意冷,想要赋闲田耕。

这么多理由。

难不成你皇帝都要将大家斩尽杀绝吗?

这确实是个办法。

但是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做。

大秦皇帝与众不同。

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已经让所有人都摸索出皇帝的秉性。

大秦皇帝是属驴的。

你越是跟他倔,陛下的屠刀也就越是锋利。

所以,抵制朝廷的新政,方式方法还得讲究。

于是!

大家交流心得之后,得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法。

那就是索性不应试。

所谓弃考,就是报名了我没去。

那我直接不应试。

导致朝廷的应试名单上压根没有我。

你还怎么给我扣上一个恶意弃考的帽子呢?

如此弯弯绕绕,便是这些书生们的仰仗。

只不过,下面一抵制。

郡府的主官们反而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应者寥寥,这事必然有人在暗中撺掇。”

“可曾查出背后捣乱之人?”

“已经查过了,不曾发现蓄意之人。”主簿黄从祖解释道:“很大程度上,都是那些书生们的主观想法。”

郡守沈培艺听了之后,微微点头。

他作为广寒郡的郡守。

已经奉了陛下旨意,在此提领了一年多的时间。

对于这里的实际情况,他比较了解。

当初陛下在北方跟车迟以及龟兹国开战的时候。

就跟原来提领两淮地区的淮王有些不对付。

怀王攻打两淮。

梁成坐看成败。

从那个时候开始,两淮地区的士子们就跟梁成产生了芥蒂。

随后,梁成为了强制大秦新政的推行。

勒令两淮地区押运钱粮给国库。

如此掏兜的行为,更让当地富贵家族对陛下的隔阂更深。

而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

梁成在朝堂之上压杀了龙图阁大学士康绍宁。

康氏家族,从前朝的宰相康伯仲到康韶华,康绍宁手上,发扬光大。

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虽然康家已经没落。

但是康家的门生故吏,几乎是遍布两淮。

梁成打压大学士。

率先激起的就是两淮文人的谴责。

甚至两淮地区的大街小巷,都在传言。

大秦皇帝导致两淮文明衰落了至少五十年。

这么一个巨大的黑锅都敢给梁成扣上去。

沈培艺自然清楚此地的人心跟民意。

他曾在郡守们入京期间,跟梁成秘谈过。

两淮地区的文人,由于地理因素跟贫富差距的影响。

造成彼此的思维跟习惯,跟北方的寒门士子们截然不同。

南人性格坚韧。

擅长小聪明。

确切的说,他们对为官之道的看法,一点也不纯粹。

归根结底,还是皆为了私利。

不过南人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们为了彼此的利益从而形成捆绑。

积孤寡之人成为聚行之众。

从而拧成一团不可小觑的力量。

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但团结,还极具骨气。

说起来,陛下针对大秦帝国的南方,若要治理的话。

逐个击破的方法是很难行得通的。

“那这么说的话,我们广寒郡的恩科不能顺利举行了?”

沈培艺愁容不展。

这段时间他积极思索应对之策。

奈何广寒郡的书生完全是铁板一块。

他下面的州丞叹道:“此事有难度,可也不能怪我们。”

“依下官看,朝廷推行的所谓高考,完全就是瞎胡闹。”

“变数太大,大家都难以接受。”

“此外,权威性跟专业性也大打折扣。”

“给人感觉,高考中榜的期待值不高,也不够荣幸。”

“毕竟,是朝廷率先拟定职位的。”

“整的书生们好像成了集上待售的大白菜。”

“没有衣锦还乡的喜庆,更像是锦衣夜行。”

这番话,多少在官员们心中引起了一些共鸣。

大家做官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希望光宗耀祖,光大门楣吗?

要成为人人羡慕,百姓仰望的高高存在!

可是,朝廷的一些新制,尤其是陛下钦定的那极为严苛的秦律。

几乎剥夺了官员士大夫们装比的权力。

稍有不慎就得遭受秦律的惩治。

这样的官,可不就是锦衣夜行么?

完全跟大家的私欲背道而驰。

遭到抵制,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有人点头表示认可。

“不管怎么说,我等作为朝廷命官,当为朝廷考虑,若只有我们广寒郡如此,我等如何跟上面交代?”

“诸位还是考虑如何处理此事吧。”

“是啊!全国统一的乡试就在七月六日,若是那天应试者依旧寥寥,我们广寒郡真成了最大的笑话。”

“那又怪不着我们!”

“到时候我等联合给陛下递个奏折说明一下情况。”

“大家不来应试,我们也没办法强迫。”

“祝延风,你说的这算是什么话?”

“怎么?我说的难道不是我们这边的实际情况吗?”

名为祝延风的官员耸了耸肩,故作清白的解释道:“下官已经郡守大人的指示把新考规矩全部公布,也重点强调了朝廷对那些恶意弃考之人的处罚条款,但是没有人应考,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官也无可奈何。”

“这么说你已经尽力了?”

“是啊。”

“下官这几日夜不能寐,很是操劳。”

“哼,可是据我所知,清河县是应试者最少的县。”

听闻祝县丞故作清白,黄从祖冷冷的说道:“本官觉得你,执法不明,监管不力,有意糊弄郡府。”

“再一个,本官要提醒你,本年度的恩科,是要算在每一位大人的业绩之中的。”

“若你无法提升清河县的应者数量,本府有权将你撤职。”

黄从祖很是气愤。

他虽是广寒郡的主簿。

但是诺大一郡之地,因此刷新了大秦帝国应者最少的记录的话。

他不禁乌纱帽不保。

颜面也彻底无存。

跟他同府为官的这些同僚。

在日常生活之中,彼此相互尊重。

私交也甚笃。

但是,遇到涉及彼此前程的事业,他们却一个个打起了太极。

对朝廷的法.令,阳奉阴违。

跟自己还兜兜转转的玩免责游戏。

继续阅读:第七百零二章 摆烂吗?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古代去种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