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本宫要练兵
楚山孤2025-07-30 10:043,821

  崇祯在一众大臣和太监的簇拥下登上龙辇回宫,很快殿中就只剩了朱慈烺和孟兆祥,朱慈烺的贴身太监赵敬轻轻的将殿门关了起来。

  此时殿中已是变得有些昏暗,赵敬吩咐一旁的小太监小林将灯掌上,这小林是他最近刚收的徒弟,倒也机敏机灵。

  孟兆祥依然恭敬的站在殿中,不敢有丝毫懈怠,朱慈烺微微一笑走到殿中主位坐了下来。

  “老大人还请宽坐,本宫心中有很多疑惑想和老大人谈啊!”

  朱慈烺一遍笑着一遍指了指自己身边的椅子示意让孟兆祥坐过来,孟兆祥怎么说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今天大典的繁文缛节早就搞得他筋疲力尽,双腿也有些发软,可是在太子面前他怎么敢坐着,岂非失了君臣的体统?

  似乎是看出了孟兆祥的顾虑,朱慈烺又是微微一笑。

  “父皇已是加封老大人太子太保,老大人已是本宫的老师,在这学宫之中圣人面前,岂有老师站着学生坐着的道理?”

  听朱慈烺如此说,孟兆祥也就没再坚持,拱手施了一礼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不知太子殿下有何疑惑?”

  “不知老大人对如今大明的内外局势有何看法?”

  朱慈烺开门见山的抛出了自己的问题,虽然孟兆祥是大明的忠臣,但朱慈烺也要确定他是否认同自己的理念,如果他是那种守旧的愚忠之人,不仅帮不了自己恐怕还会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大加掣肘,那样就麻烦了。所以朱慈烺想要借这个问题探探他的底。

  见太子一上来就问了一个这么敏感的问题,孟兆祥也很是为难,虽然现在大明已经到了近乎大厦将倾的地步,但看懂是一回事,说出来就又是一回事,尤其面对的又是当朝太子。

  “老大人但说无妨,今日的话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绝不会有其他人知晓。”

  见孟兆祥仍是面露犹豫之色,朱慈烺不禁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如今我大明已是到了非常之时,老大人却还不愿意讲真话,难道真的要坐看他日流寇和鞑子打进北京城吗?”

  朱慈烺此言一出孟兆祥顿时脸色大变,似乎在内心之中挣扎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太子殿下说的很对,已老臣看我大明确实已打了万分紧急的时刻,若再不想出应对之策恐社稷危矣!”

  朱慈烺欣慰的点点头,孟兆祥终究还是说了真话,倒真是一片赤诚,随即朱慈烺微微含笑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如今我大明外有鞑虏,内有流寇已是呈两线对敌的不利形势,况且这十几年的大战我大明的国力已是虚弱不堪,堪战的将领和精锐也已几乎丧失殆尽!”

  “河南陕西各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民变四起,朝廷无兵无饷,只是给左良玉封个爵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

  朱慈烺心中暗暗点头,这老头看问题还是很能抓住重点的,大明问题的根源就是三个,粮、钱、兵。

  没有粮食,百姓和士兵就要挨饿,饿得狠了人就要造反,没有充足的钱和粮,就练不出一支精锐的部队,就无法对抗流寇和鞑子。

  孟兆祥最后那一句话也是想点醒朱慈烺,没钱没粮只是空给个伯爵的头衔,左良玉依然不会下死力,看来孟兆祥也看出了左良玉有成为藩镇的苗头。

  朱慈烺又何曾不知,只是目前朝廷只能先稳住他,所以必须马上整训一支新军并快速形成战力,不仅能自保同时也能震慑住这些地方上手握重兵的武将。

  “老大人,你说的这些本宫深以为然,所以朝廷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

  孟兆祥闻听此言眼睛微微一跳。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京营?”

  “没错,本宫想要重整京营,留其精锐汰其老弱再招收一部分忠勇之士,让京营再次成为保卫祖宗社稷的一支劲旅。”

  听到朱慈烺的想法,孟兆祥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而是双眉紧锁似有难言之隐。

  “老大人有何顾虑但说无妨!”朱慈烺看着孟兆祥的眼睛说道。

  “太子殿下能有此雄心实乃大明之福,只是练兵颇费粮饷,俱臣所知户部的存银已经不多了,皇上的内库也不充裕,这整训京营的粮饷........。”

  “老大人不必担心,粮饷之事本宫自有计较。”朱慈烺微微一笑,一副山人自有妙计的模样。

  孟兆祥却没有这么乐观,粮饷只是其中一个难题,比粮饷更严重的孟兆祥并没有明说,那就是勋贵,现在的京营全被以成国公朱纯臣和定国公徐允帧为首的勋贵把持着。

  这些勋贵能够维持这么多年奢靡的生活全是靠着喝兵血,太子若想整饬京营必会和他们起冲突,若是引起勋贵群体的集体抗议,别说是太子只怕是皇上也不敢等闲视之,想到此孟兆祥的眉头又是紧皱了几分。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本宫虽然一腔热血想要练好兵,可总不能让本宫亲自去操持吧,老大人可有好的人选替本宫带兵啊?”

  崇祯十六年已到了明朝最后的时间了,这时明末有名的猛将上已经阵亡的差不多了,但朱慈烺前世读明史,知道此时还是有一些可用之材的,只是朝廷没能好好发挥他们的作用。

  孟兆祥听出了朱慈烺的话外之音,既然太子问出这话很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拱手道:“不知太子殿下是否已经有了人选。”

  “人选算不上,倒是可以先招进京来,本宫听闻赋闲永平的都督佥事刘肇基和现任山西总兵周遇吉带兵颇有一套,却不知是不是真的,先把他俩调过来吧。”

  这个刘肇基和周遇吉都算得上明末的忠义良将,刘肇基出身辽东将门世家,世袭指挥佥事,最开始在山海关总兵尤世威麾下,打了不少硬仗。

  后来又入关平定中原的流寇,积功胜任辽东副总兵后又擢升都督佥事,只是后来崇祯十二年时与清军在杏山大战因兵少退却被洪承畴解职,后来便一直赋闲在家。

  直到后来清军入关刘肇基才再次被起复,只是已经太晚了。弘光元年,清军围攻扬州,督师史可法命周围驻军增援,只有刘肇基一支孤军赶到,入城守北门。城破之后,刘肇基率部四百人与清兵死战,格杀数百人,但寡不敌众,最后全军覆没。

  而周遇吉较之刘肇基也是不遑多让,周遇吉是去年升任的山西总兵,他上任后裁汰老弱积极备战,只是此时的形势以他一人之力已无力回天。

  如果此时朱慈烺不调他进京,那么在一年后的宁武关,周遇吉将迎来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战斗,一个英雄最悲壮的落幕。

  崇祯十六年冬,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随后李自成率军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

  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闯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

  闯军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在身中数箭被闯军生擒后也仍然破口大骂不愿屈服,闯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

  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闯军放箭,全部被闯军烧死,为大明的江山社稷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朱慈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有机会改变这些悲剧的发生,可以让这些猛将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当然要将他们聚拢在一起。

  孟兆祥确是皱起了眉头,这两人都属于高级武官,刘肇基还好说一些毕竟现在是赋闲在家,但周遇吉可是实职的山西总兵,正二品的武官。他一个兵部侍郎,调动他们怕是不容易。

  朱慈烺似乎是看出了孟兆祥的担心,微微一笑。

  “老大人不必忧心,你只管写奏章呈上去就行了。”

  闻听此言孟兆祥顿时茅塞顿开,皇上刚封自己太子太保监军京营,自己此时上书奏请调动二人入京皇上肯定知道是太子的意思,当然不会阻拦,想通此中关节,孟兆祥不禁冲朱慈烺会心一笑。

  “那老臣回去便写奏章奏请皇上。”

  “还有几个人,现在应该在江阴做小官,老大人顺便也一并调进京来吧。”

  朱慈烺示意赵敬取来纸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递给了孟兆祥,朱慈烺前世学过几年毛笔字,大家风范算不上,但尚算工整。

  孟兆祥恭敬的从朱慈烺手中接过宣纸粗粗扫了一眼,心中不禁微微吃了一惊。纸上写着的三个名字,江阴典史阎应元、吏员陈明遇、武举冯厚敦。

  “这三个人是江阴的俊杰,尤其是这个阎应元,颇为知兵,老大人务必要将此三人调入京师,本宫有大用。”

  听着朱慈烺的话,孟兆祥的心中更是翻江倒海,自己对这三个名字毫无印象,而久居深宫的太子殿下却能详细的得知远在江阴几个无名小卒的生平。

  难道皇上连锦衣卫也交给太子殿下了,孟兆祥心中微微一沉,储君亲近厂卫,非是堂堂的治国之道啊,看来得找机会劝劝太子殿下才是。

  朱慈烺却是没有办法得知孟兆祥此时的心理活动,看着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了便站起身冲孟兆祥微微一笑。

  “明日随本宫,去京营转转。”

  京营乃是明代京军编制,洪武初即设,隶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改隶五军都督府。成祖迁都北京后,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规制渐臻完备。

  明初京营还是颇有些战斗力的,只是土木堡之变后,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京营从此一蹶不振。后经景泰、成化、隆庆几朝,营务整饬,颇为振作。

  但随着万历朝后期,朝政腐败,营帅循狱贪残无能,京营战斗力每况愈下。到了崇祯朝,京营的战斗力所剩无几,以至于李自成攻到北京城下未遇多少抵抗便进入了这个帝国的心脏,可悲可叹。

  而此时的京师大校场辕门前,两个身着大红色公爵袍服的中年人正神色复杂的望着城门的方向。

  “国公,皇上这次让太子抚军,又命兵部侍郎孟兆祥协理京营戎政,是不是要动我们?”

  说话的正是京营提督勋臣定国公徐允帧,而站在他身旁的正是京营总督成国公朱纯臣。

  “可都准备妥当了?”

  朱纯臣并未回答徐允帧的问话,半月前太学学宫发生的事他已经有所耳闻,这几年来大明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让长于深宫的太子抚军京营,怕是已经开始病急乱投医了。

  “都准备妥当了,绝对万无一失。”

  徐允帧面带得色的说道,他们这些勋贵,自打出生就长在世袭的爵位上,这京营更是历代成国公和定国公两大国公的禁脔,这百十年,两个国公府的财富大多都靠着喝兵血而来,怎么应对朝廷和皇帝的检阅早就得心应手,当今圣上都能瞒过去,更何况从未出过宫门的太子。

  朱纯臣并未回应徐允帧,继续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城门方向,这时官道远出已是升腾起阵阵尘土,一支人马正朝着京营大校场赶来。

继续阅读:第四章 真是一条好狗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归日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