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皇上,迁都吧!
楚山孤2025-07-28 18:263,125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乾清宫,此时正在进行今日的朝会,朱慈烺也在缺席几次的朝会后再次出现在朝会之上,今日不禁是文臣武将,就连平日里不经常商上朝的勋贵也来了不少。

  然而,今日的朝会注定又是一场混乱,朝会刚刚开始兵部尚书张缙彦便给崇祯爆了个大雷。

  三月十三日,大同总兵姜襄伙同监军杜勋率众向大顺军献城投降,大同巡抚朱之冯不知所踪。

  三月十四日,大顺军进逼居庸关,总兵唐通伙同监军杜之轶一矢未发便率居庸关八千官兵献城投降,现在大顺军主力正向着京城奔袭而来。

  居庸关无疑是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太原、大同、宣府至居庸关本来就是大明用来阻挡蒙古铁骑护卫京师的一道屏障,现在这道屏障已是完全被大顺军撕了粉碎,朝廷已是毫无招架之力了。

  此时高坐在御座之上的崇祯虽然仍旧一副九五之尊的威仪,但内心之中的惊慌已经压制不住了。

  “吴三桂和刘泽清的兵马现在到哪里了?”

  崇祯的声音有些沙哑,恰恰向众臣流露出了他此时内心的焦急与彷徨。

  殿中众臣此时却是沉默不语,但是作为兵部尚书的张缙彦却是不能装聋作哑,犹豫片刻还是举起了手中的笏板。

  “皇上,平西伯和刘泽清接到圣旨后便称日夜进京,只是目前兵部还未接到他们行程的公文。”

  其实张缙彦这里并没有敢向崇祯说出实情,事实上自从三边沦陷,流寇有进逼京师的那一刻起,各地如吴三桂刘泽清等有实力的军镇,此时都已经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按照现在的情势发展下去,大顺占领山西之后便是进攻直隶,现在的直隶只剩了一个在蓟州被打残的保定巡抚徐标。

  凭他手里的万把保定兵对上流寇无异于以卵击石,直隶必定也会不保,一旦直隶落到李自成手中,那么京城和其他各省的联系瞬间便会被切断。

  众臣心里都明镜一样,真到了那一步大顺取代大明也便成了必然的结果。

  人心浮动,所以此时的北京中枢对于各省军镇的约束已经是弱到了微乎其微,对于这些手握兵权的军阀而言,此时隔岸观火才是最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选择。

  所以,吴三桂和刘泽清等人的兵马,恐怕是等不到了。当然这个想法张缙彦等众臣也只敢在心里想想,却是不敢说出来。

  只是,即使不说也不代表崇祯看不出来,此时的崇祯脸色变得一片铁青。

  “这些废物,平日里一个个对朝廷表现的无比恭顺,流寇来了却是投降的投降怯战的怯战,当真该死!”

  见崇祯发火,殿中众臣赶忙跪在了地上,一个个都像是将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把脸往怀里一藏便一眼不发了。

  此时的朱慈烺却是明白,这已经是大明最后的机会了,如果再把握不住,恐怕前世甲申之变的惨剧又要在中原大地上演了。

  当下朱慈烺便向着殿下跪着的李邦华,李邦华人老成精立即便读懂了朱慈烺眼神中的含义,随即李邦华便手持笏板站出朝班。

  “皇上,如今三边皆失直隶也已无可用之兵,宁远和山东的援兵短期之内恐怕也赶不到京师了,如今神京不稳为保我大明三百年国祚延续,老臣斗胆再次上书,请求皇上下旨迁都南直隶,以保留大明火种啊!”

  李邦华说完便恭敬的跪倒在了地上,此时有了起头的,朝中和李邦华交好的东林众臣也纷纷表示附议,范景文倪元璐孟兆祥等一众大臣也一同跪在了地上。

  此时崇祯的内心再度陷入了纠结和煎熬当中,就在此时次辅陈演一抖袍袖站了出来。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我大明立国三百年,就算是英宗朝遭遇土木堡之大难尚且都没有动过迁都的念头,李自成一流寇耳,朝廷现在在各省尚有百万大军,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守住京城,再发下诏书号令全国勤王,必然会将流寇歼灭于京城之下!”

  陈演的周围也有一群为他马首是瞻的小弟,他一站出来反对那些小弟也都站出来一起的唱起了反调,顿时朝堂上又是吵成了一片。

  见陈演又在这里喊口号,朱慈烺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他又得了周延儒的授意,目前朝臣已经分成了两派吵了个不可开交。

  朱慈烺可不想再沉默了,当下便转过身冲着崇祯微微的一躬身。

  “父皇,儿臣认为当下的形势,首当其冲的应当是保住祖宗的血脉延续,不应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人活着一切都还会有机会!”

  崇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一向是赞成迁都的,李邦华刚才这么大胆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当靶子说不定也是得了太子的授意。

  见崇祯依然犹豫,朱慈烺自然知道他八成还是在担心迁都对自己皇威带来的损害以及后世史书对自己的评价,当下便又往前走了一步。

  “父皇,您看殿中这些反对的臣子,虽然他们嘴上口口声声的说着对大明的考虑,可是他们心中想的未必是这样......”

  此时朱慈烺距离崇祯非常的近,几乎快要将整张脸都贴到崇祯的脸上,所以虽然朱慈烺压低了声音崇祯仍然能够清楚的听到朱慈烺的话。

  面对着崇祯有些诧异的目光,朱慈烺缓缓的说着自己心中所想。

  “父皇,当今的大明是我朱姓的大明,而非是殿中这些人的大明,换句话来说大明没了,他们或许还能做官没准还会升官,可是如果大明没了,等待我们父子的却只能是死亡!”

  崇祯眼中的诧异变得更大了,他似乎没又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朱慈烺的这一席话很明显给崇祯造成了极大的触动,是啊,如果李自成进了京这些人老老实实的投降,下场应该都不会太惨,姜襄那几个判臣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

  想到此崇祯对着殿中正在争吵的众臣竟然无端的有了些厌恶和恨意,即使如此崇祯还是没能下定决心迁都。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崇祯冲着一旁的王承恩摆了摆手。

  “朕有些累了,要去休息片刻,尔等先退朝吧......”

  随即不等朱慈烺再次开口,崇祯便一脸疲倦的站起身在身后两个小黄门的搀扶下朝后宫走去。

  眼见崇祯离开,殿下吵架的众臣眼见没了裁判也就没了吵架的心情,顿时在王承恩的一声高喝之下纷纷偃旗息鼓退出了乾清宫。

  望着崇祯远去的身形竟是已经有了些佝偻的样子,朱慈烺的心中竟是有些微微地心酸,他非常努力的想要做一个好皇帝。

  无奈此时的大明已经成了一个到处漏风的破屋子,他越是努力的想要修补这个破屋子反而坍塌的越快。

  看着崇祯才三十多岁便已显老态的崇祯,朱慈烺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定,如果最后仍然不能说服崇祯迁都,他就带着周遇吉兵谏,即使成为千古罪人也要将崇祯带到南京.....

  下了朝后崇祯浑浑噩噩的来到后宫,此时他的内心也同样是一片煎熬,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明明每天都宵衣旰食处理政务,可是十几年下来,大明怎么却落到了这个局面?

  不知走了多久,竟然已是到了坤宁宫的门口。想到已经多日没有见过周后,崇祯思索片刻便走进了坤宁宫。

  周后此时正在准备用午膳,没想到崇祯会来坤宁宫,欣喜之下便命宫女再准备一套餐具。

  崇祯走到桌边坐下,看着桌上摆着的两个简单的青菜还有几碟小咸菜,心中不禁又是微微一苦。

  自从他当上皇帝之后,国库一直不充裕,内库的银子也有大部分的贴补了国库,所以宫中的用度也一再的削减。

  眼见自己的妻子午膳如此的简单,崇祯的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周后眼见崇祯盯着桌上的餐食还以为是他对这些菜不是很喜欢,当下便要吩咐御膳房多准备几个菜,却被崇祯制止了。

  “朕没什么胃口,这两个小菜已经很好了,不必再加了。”

  两个小菜一碗稀粥,吃完之后崇祯感觉身上暖洋洋的,可是紧皱的眉头却仍然没有散开。

  周后当然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忧愁什么,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是这几日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她仍然是听说了不少。

  眼见丈夫忧愁,周后此时也顾不上祖制约束了,当下便挥挥手将身后的宫女支了出去。

  崇祯知道周后是有话要说,当下也调整了一下坐姿神情郑重的看向周后。

  “皇上,虽说祖制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当下大明已是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刻,有些话即使皇上责罚臣妾也要说出来。”

  周后说着便要跪下去,崇祯见状赶忙站起身将周后扶住,在他还是藩王的时候就已经和周后成亲了,无论多么艰难周后都无怨无悔的站在他的身后,对于这个妻子崇祯还是很敬重的。

  “多年的夫妻你这是干什么,有什么话你说就是了,朕听着......”

  见崇祯如此,两行感动的泪水从周后的腮边缓缓滑落.....

  “皇上,慈琅说的没错,如果咱们朱家的人都和流寇玉石俱焚了大明就真的没希望了,还请皇上放下个人荣辱以社稷为重!迁都吧!”

继续阅读:第九十九章 迁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归日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