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河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按红色的朝服再配上束起的头发,英姿飒爽的很。
“好久都没有看到女子上朝了!”
听着黎姿榕的夸赞,沈星河回头看了她一眼,眼角的笑意浓了些:“听你的意思,似乎也挺想做官的。”
“那可不!之前教书先生还说我是她们其中最有天赋的,只不过没有想到,家主他不允许。”
“为什么?”
沈星河一听,只觉得疑惑:“我可是记得海昌国是允许女子做官的,咱们黎家也不是没有出过,为什么单单你就不行呢?”
“因为……我对太子的情谊。”
沈星河有些无语的摇摇头:“你待着吧,我先走了。”
“好。”
……
随着钟声的响起,沈星河也能感觉到了朝堂的威严。
之前在京都城里的时候,她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旁边的众位朝臣,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站立在整个大殿两侧楼梯的位置。
沈星河过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穿着明黄色朝服的太子,正站在中间的位置,笑着望向自己。
如此,她也大胆了起来,大步的朝前走去,只是刚准备上到最后一节台阶的时候,被旁边的人拦住了:“干什么?”
“不用管那些礼仪,父皇已经说了,让她同本宫一块上朝!”
听着太子这话,一旁的小太太有些为难。
沈星河懒得搭理他,错开步子走到太子身边:“太子殿下今天看起来倒还真是精神。”
“是吗?大小姐看起来也是如此。”
沈星河笑着点了点头,随着最后的一声钟声响完,那边的太监高声的喊话,众臣们已经开始挪动步子向里面走去。
太子收敛了脸上的神色,认真的看了眼沈星河,点头示意:“咱们也该进去了。”
“我可总算知道你的身体到底是怎么垮的了。”沈星河突然觉得做皇帝不是什么好事,一同进去便见到了坐在高堂之上的皇帝。
从她入宫到现在,第一次见皇上,不过和之前在宴会上见到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从她行礼到起身,再到站在太子一侧的位置,从头到尾都没有多看一眼,而只是听着旁边那些大臣们的回话。
沈星河大概听了一下,基本都是百姓民生的事情,可见海昌国也的确繁盛。
直到快结束的时候,才总算是有一个年纪较大的朝臣走了出来,说起了关于萧家人如何判刑的事情。
皇上明显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转头看了一眼旁边从头到尾都没有多说一句的沈星河:“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处置?”
沈星河轻挑了一下眉,看着众臣望向自己的眼神,尤其是刚才提到这个问题的老人,也笑着望着自己,眼里带满了慈爱。
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皇上明显的是不想要判萧家的罪,这些底下的朝臣,却一再逼迫,把自己陷入了这两难的境地。
一旁的太子不等沈星河开口,双手抱拳笑着说道:“父皇怕是忘了,多亏了大小姐才把这条线给牵出来的。”
“本来就是涉案其中的证人,若是来判断的话,恐怕不能服众。”
听到这话,皇上的脸色一变,笑着点了点头:“你说的倒是没错,是朕考虑的不够周全了。”
“大小姐对本朝的律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多学习的。”
“朕看这件事情,还是稍后再议吧,没什么事情就向你们两个到书房门口等着。”
此话说完之后,皇上便向一侧的位置走去,留下来站在中间的脸老臣,脸色难看的冷哼一声,大步的甩袖而去。
太子本想带着沈星河一起离开,看留下来的两位老臣便抱拳行礼,独自先到外面等着了。
“大小姐。”
沈星河赶忙尊敬的冲着二位大人行礼,只是对他们的身份并不知晓多少:“二位大人有事吗?”
“独自在宫中可还习惯?”
“还行。”
“我们有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您能够照顾好自己,宫中是非多,万万不可牵扯其中,朝堂的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们。”
“可是……”
看着沈星河为难的样子,另外一旁看起来更显慈祥的大人笑着说道:“您是有权利召见我们的。”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立了奏本去见您。”
“明白了。”
待送走了人之后,沈星河出门就看到了已经守在那边等候自己多时的太子,匆忙上前多了几分尴尬:“劳烦在这里等我。”
“倒也没用,走吧。”
半道上太子像是无意间提起:“之前我看见你给徐侧妃把脉的时候,好像脸色有些不对,难道她的身体出了什么状况?”
听完这话,沈星河轻挑了一下眉,回头看了眼太子投递过来的眼神,犹豫着摇了摇头:“的确察觉到了一些不对的地方,只不过一时半会儿的也无法判断。”
“原来如此,如果有空的话,希望你能过去再给她瞧一瞧!”
“只要太子殿下需要,我随时都有时间。”
沈星河的话让太子脸上的笑容拉大了几分:“可不见得,一会见到父皇之后,或许接下来这段时间有的忙了。”
“什么意思?”
太子摇摇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看着他神秘的样子,沈星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到了书房里就看到了,正在批改着奏折皇上,扫了一眼面前的书桌,上面放着精致方正的玉玺上,沈星河眼眸一下亮了起来,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东西。
只不过这可是象征皇权的尊贵之物,如今自己的身份尴尬,本来就令人生疑,莫名的碰了让人,瞧见只恐怕又是雪上加霜。
所以虽然着急,但也只能这么等着,回头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笑着望向自己的太子有些烦躁。
这一路上总是喜欢用这样的神色望着自己。
“你们来了。”
听到皇上的声音,沈星河才收敛了神色,抬头望过去,便在皇上已然放下了手中的笔,起身朝他们过来了,脸上满是慈爱:“留给你的时间不多。”
“按照正常的顺序来说,应该找两个朝中的大臣先与你讲一下咱们海昌国历朝历代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学习了解海昌国的一切。”
“光是这个也应该有两到三年的时间,再跟着太子一起上朝听政理政,批改奏版,讨论国事,其中历练也需要四五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