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相心里念着故人,心思一点都不在这酒宴上面。
对他而言,自亡妻过世之后,这年过的越发没有年味儿。
说实话,他真想能够在那时随她而去。毕竟失去了她,他活着还有什么趣味可言了?
但是,整个丞相府上上下下,都需要他来安顿,而且对于朝政大事,也不可少了他的参与。
作为一个君子,他至少明白忠君的道理。
世俗的羁绊太多,害他只能每日了无趣味地活着。
从前与平阳郡主在一起时,每时每刻都是过的有滋有味,充满希望。
但是自她故去之后,他再看这些东西,只觉得索然无味。
功名人人都想要、钱财人人都想贪,但于他而言,真的只是过眼烟云,浮云罢了。
没有真心相处的人在旁边,纵然权势滔天、富可敌国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种消极厌世的思想已经伴随了他几十年。
甚至他不受控制的将这种情绪发泄在了家人身上。
其中,最首当其冲的,就是她的女儿林若曦。
林相想着,朝坐席上的贤王看去,果不其然,看到了在他的一左一右,坐着自己的两个女儿。
他只淡淡地看了一眼,就立刻冷淡地收回了目光。
他其实是相当厌恶林若曦的。
这一点不但离相府上下众人皆知,恐怕连贤王也会有所耳闻。
他对女儿是有隐恨的。
他的正妻平阳郡主,就是在分娩时难产而死。
他多么希望,那时代替妻子死去的,是林若曦。
当时,他们夫妻之间感情甚笃,正是浓情蜜意、如胶似漆的时候,两个人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过生下孩子之后的甜蜜生活。
但这样简单而期待的想法,却没法实现。
在听到产婆说情况并不乐观的时候,林相的心就止不住的开始焦躁。
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够代替妻子来生儿育女,只求那张美丽的脸上,一瞬也不要出现痛苦的神情。
他一个男人,甚至不顾礼数,执意地要往产房去闯,想要陪在绝望的妻子身边,安慰她,给她鼓励,让她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但最终的结局还是妻子死了,孩子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这个存活下来的孩子就是林若曦。
当时产婆抱着刚生下来的孩子,林相却看都不看一眼,直直地奔到床边,握着妻子的双手。
晚了,什么都晚了。
妻子没有为自己留下只言片语,甚至都没有力气冲自己微笑,而是合着眼睛,面上的表情分明是难受的。
房间里都是血腥的味道。
耳边是新生儿哇哇的哭声。
林相当时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他疯了似地,对妻子说了许多话,神经质的又哭又笑。
他根本不相信妻子竟然会难产而亡。
而那个生下来的孩子就一直哭闹着,他心头涌上涌上一阵恨意。
丧妻之痛过于强烈,一下子把他摧毁了,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当做无事发生。
心中的怨气无处发泄,只能全部放在这个孩子身上。
凭什么?凭什么要红颜薄命?
本来他还以为,老天待他一向不薄,让他年少高中、娶得良妻、效忠朝廷、位高权重。
但是谁能想到,一夕之间,他美丽动人、活泼可爱的妻子,就这样痛苦地死了。
他无法怪罪老天,只能怨自己的孩子。
就是林若曦!
活生生的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偷了母亲的人生。
所以林相一直对他的女儿非常冷淡,从来不过问女儿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这些事情他只是随意地交代管事去办。
并且随着林若曦逐渐长大,虽然变得越来越漂亮,但是一点都不像她的母亲,反而还是像他多些。
而且林若曦性情懦弱,平时见了他,头都不敢抬,对话时也唯唯诺诺,上不得台面,相当小家子气。
在外貌上没有遗传到母亲的绝色,在性情上更是半丝母亲的气质也无。
林相看见她,就觉得生气。
为什么这样一个蠢物,竟然夺了妻子的光辉?
林相喝了口酒,目光又看了林若曦一眼。
她坐在贤王旁边,笑容倒是颇为得体,相比于从前在相府的时候,看上去成熟了不少。
看来嫁入夫家,还是得到了一些成长。
林若曦巧笑倩兮,看向贤王的眼神也是脉脉含情,看上去夫妻感情不错,还诞下了两个皇孙。
林相目光一动,又瞥向了坐在贤王另一侧的林若宛。
林若晚安是他侧室林氏所出。
当时他痛失爱妻,心情沮丧,几乎每日买醉,在相府颓废得不行。
在那段难熬的时期里,林氏一直对他温馨照顾,体贴有加,不断的劝慰他,理解他,开导他。
对他相当体贴入微,若不是林氏的宽慰和悉心照顾,他恐怕很难走出那种难熬的状态,必然要在沉沦许久。
后来,他和林氏又有了孩子,那就是林若宛。
林若宛的个性与她姐姐截然不同。
林若宛这孩子从小就是听话懂事,乖巧有礼,与人说话也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而且功课也学得相当不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是有名的才女。
不过在当时,圣上下旨,要给贤王和林若曦赐婚。
政治联姻是常有的事,林相当然借旨,但林若宛这个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却一反常态,执意要求,想一同嫁到贤王府。
林相当时还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女儿竟然也有这么执着的时候。
但后来一想,贤王英俊潇洒、身份尊贵,是不少京城贵女的深闺梦里人,能让小女儿心动,也属正常。
再说,他一向对这些事情不是很关注,女儿们的婚姻就由她们自己决定,于是也没有横加阻拦,就把两个女儿都嫁到了贤王府。
后来,林相听说林若曦在贤王府也还是不受人欢迎,半点也没有当家主母的样子,根本撑不起场面来。
而且,贤王对她好像也态度颇为冷淡,并不喜欢。
反倒是林若宛,颇得贤王欢喜。
比如今日这种场合,竟然把宛儿也带来国宴,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