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大方些,向小姗笑着把自己手上的蛋糕盒也递过去:“谁吃都一样的,我是怕你们到那边晚上肚子饿没得吃,给,小雨不要,水果蛋糕我记是你喜欢的,你拿着吧。”
路思燕吐了吐舌头,做了个超可爱的鬼脸:“那我就收了,我可喜欢吃甜品了,谢谢小姗姐!”
她人美嘴甜,哄得向小姗重又堆起了笑脸。
周向雨走了之后,家里顿时冷清许多。
平时他也没什么声响,但少了个人就是不一样,向小姗觉得家里特别空荡,并且很无聊。
托着腮坐在玻璃花房里,盯着棵香水月季看了一个下午,她不知道要做什么,以前放假在家都干吗呢?
好像也没干吗,只是时间过得飞快,眨眼就一天过去了,没一会就又要开学了。
向小姗不喜欢上学,老师讲的她听得很努力,当时好像也懂了,过后就全成了一堆浆糊,乱作一团,考试时脑子总是一片空白。
她知道她的脑子有问题,小时候那场病她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一直以为自己很幸福,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没有想到,最疼爱她的父亲,突然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我不要你了,你以后就和你妈一起生活吧。
被送回到母亲身边的她,还没弄明白出了什么事,母亲便遭遇车祸去世了。
目睹了车祸全过程的她,惊吓过度,高烧不退。
苏醒过来时,已经在孤儿院里了。
孤儿院的规矩很多,老师很严厉,做得不好便会有惩罚。
她很害怕,每天都小心翼翼,还是会犯错,犯了错的孩子,会罚站,会被关小黑屋,会被禁食。
这样战战兢兢的日子,她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直到姨妈向钱来找到她。
其实,向钱应当算是她的姑母,但向进都不是她的父亲了,怎么叫都是一样的。
跟着向钱回家,光明才再次回到了她的生活中。
原以为苦难都过去了,却发现,她学东西比任何人都慢,记不住,怎么努力都记不住。
向钱带着她去看了医生,医生说她小时候生病没有及时治疗,智力上有些缺陷。
说得很委婉,其实直接的意思,便是,她是个看起来还算正常的傻子。
家里没人嫌弃她,对她更加好了,特别是向钱,护着她比护着弟弟的时候都多,小雨有时候还会妒忌,问到底谁是向钱亲生的。
妒忌归妒忌,小雨对她也是很照顾很好。
好到,离开小雨,她觉得天都会塌,每天连要做什么事都不知道了。
“姗小姐,你怎么在这里?”小张的声音响起来。
“这边太阳好,”小姗回转头,被太阳直晒得看什么都是黑的,连小张的脸都看不清楚了。
“我试着做了个芝士蛋糕,可是味道尝起来不太对,太太出去了,你来帮我看看。”
小张做家常菜还不错,中式糕点也可,西式糕点就不行,像是没那个天赋一般,总是失败。
而向小姗,其他都不好,厨艺却是一流,她学厨艺特别有天份,向钱经常开玩笑,以后我们家小姗要成为米奇林大师。
米奇林大师是什么,她才没兴趣,做好吃的给家人吃,是她最喜欢做的事。
向小姗一眼看出来问题:“你做好后,放冰箱放了多久?”
“二个多小时。”
“至少得四小时。”她尝了尝;“你蛋白打发得也不够。”
“啊?可是已经全部打成白色膏状了。”
“不够的,要打到提起来成钩不落下。”向小姗说。
小张把蛋糕放回冰箱,然后取了蛋清和糖:“我再打发一次,你帮着看看。”
“好。”
小张用电动打蛋器打发着蛋白,自己看着觉得差不多了,“这样可以吗?”
“打过头了。”小姗轻声细语。
“啊,又打过头了?要么你打一下我看看。”
反正下午,大家都没事,小姗干脆便开始做芝士蛋糕。
“这样子啊,哦,我明白了。”小张盯在旁边仔细看,向钱回来,闻到家里一股子甜香,走进厨房。
“你俩做什么呢?”
一桌子的各式蛋糕点心。
向小姗手上不停:“我做些蛋黄酥,小雨爱吃那个。”
周向雨不喜欢鲜奶蛋糕,却很喜欢咸味的蛋黄酥。
向钱伸手拈了一块:“好吃,酥脆。”
“明天让唐叔叔送去杭城吧。”向小姗笑嘻嘻说。
“不用了,”向钱摆手;“一个十来天的冬天令营,咱们都送过两次吃的了,让别人看起来,娇生惯养的,不好,小雨在抱怨。”
这次的奥数冬令营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数学尖子生,和成美高中不同,里面很多普通家庭的学生,太特殊化了会引起非议。
“这样啊,”向小姗有点失望,随即灿然一笑:“没事,等小雨回来我再做就好,这个很方便的。”
“嗯。”向钱摸摸她头:“可以。”
眼看着向钱往楼上走,向小姗跟出去:“姨妈。”
向钱温柔地回过头来,向小姗鼓足勇气:“我有件事,想和您商量。”
“好啊,走,上楼说。”
向钱回来习惯先换掉外衣然后卸妆,在家她喜欢素面朝天。
向小姗坐在她旁边,晃着脚看她对着梳妆镜慢慢卸妆。
“姨妈,我不想上学了。”
向钱抹了卸妆油,正在脸上打圈按摩,一听,带着一脸的卸妆油转过头来:“不上学?你才高一呢!”
向钱的态度在向小姗的意料之间,向钱对她真心实意的好,向小姗对谁都有些胆怯,独对向钱,爱撒娇也一点都不紧张害怕。
“我学不进去,也不爱学。”向小姗耐心解释自己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上学真的很累啊。”她皱起小脸,从背后抱住向钱的腰,把脸贴到她背上:“每天早上我都希望生病了,这样便可以不用去上课了。”
小姑娘香软的身体趴在背上,软糯的声音嘟囔着。
向钱心一颤,向小姗学习很困难,这不是她自己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后天的病造成的原因。
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觉得,孩子就应当去上学,在最好的时光里,尽量多学习些知识。
可是,谁又去真正她考虑过,她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