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白最终还是没能给出答案,鲍芙着急去学校上课,也没等他考虑好再回答就走了。
人没法一瞬间选出答案的时候,那个答案其实已经有了。
方一白身在其中没能看的明白,但是鲍芙这个旁观者却看的明了。
每一次见面对儿时的怀念,对过往的叹息,这些都有迹可循,方一白喜欢的一直都是小时候的‘鲍芙’,是原主,不是她。
就算是她顶着跟原主一样的面皮,人心的偏好也是不一样的,方一白喜欢的从一开始就是他记忆中那个儿时的玩伴,不是她这个后来者。
从方一白家出来之后,鲍芙就直奔学校上课去了。
感情的事情没能妥善解决,这学习可不能落下了。
情场失意,这学习场和生意场可不得加把劲。
炮灰就得做好炮灰的自觉性,这是她过来这些这三年最好的觉悟。
不是每一个穿越者都是上天的宠儿,都有数不清的金手指和机遇,如她这种,刚来的时候以为自己是特别的,其实也没啥特别的,无非就是狗血的事情遇到多了,该怎么解决也只能靠自己,别想着指望男主或者其他贵人,压根没有,自己扛着,谁让她是炮灰呢!
方一白表白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鲍芙,日子该怎么过就这么过,偶尔在学校跟宋青山碰面,鲍芙也只当瞎了,没看到这个人了。
每天都是学校和铺面两边跑,有空的时候还会跑去后街那块帮着黄翠花女士摆摊,生活充实的不得了。
到五月份天气热一点的时候,鲍贵和赵丹琴也写了信件过来。
信件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赵丹琴写的,鲍贵只在信中提了一句让鲍芙别忘记帮他找夜校的事情。
赵丹琴则更多的表示,鲍芙在杏花村给她留下的复习资料和书籍对她起了很大的作用,她现在大部分的题目都会做了,但还是不太敢冒险考B大跟她上同一所大学,只能尽力考上B市其他的大学,好早日跟她团聚。
信中还写到了,杏花村那边的知青有不少开始陆续回城的,苗凤就在第一批回城名额里,剩下知青点除了结婚留在乡下过日子的,基本都已经回城走空了。
鲍芙看到知青回城这里若有所思,高考恢复的第二年知青下乡基本已经取消,接下来就是大批量的知青返城。
知青返城现在看来对知青是一种好处,不用接着在乡下种田受苦,但是大批量的知青返城,城市这边又没有多余的岗位,工作岗位的定数还是那么多,否则先前也不会大批量将知青给遣返下乡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大批量的知青返回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接纳,长时间没有收入,只怕后边城市的治安也会出问题。
治安出现问题,这出行摆摊也会受到影响。
黄翠花女士这在后街摆摊每次没卖完都要等到晚上天黑,到时候知青返城高潮,城市治安不好控制,这也是个安全隐患。
让黄翠花女士一直摆摊下去也不是个问题,还是得趁着知青返城高潮那段时间提前忽悠黄翠花女士弄个铺面,有个铺面,怎么也比在外头摆摊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