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刘勋带着一干人等走出太守府去军营排布阵。
刘晔走到张烨身旁。
拱手到:“久闻陈宫陈公台大名,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多谢你为我挡下这杖责!”
张烨笑道:“公台素闻子扬有佐世之才,有先见之明,刚才闻子扬之言,一语戳中孙策的调虎离山之计,真乃神人也!”
刘晔淡淡说道:“我在庐江已多年,对孙策军的动向了如指掌,但陈公台你一来就能识破孙策计谋,子扬佩服。刚才你在刘太守耳旁说了什么,竟让刘太守抚掌大笑,颇为意动!想必公台已想出破解孙策军调虎离山计的方法,子扬愿闻其详!”
张烨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也。不过我跟子扬一见如故,告诉你倒也无妨。破解调虎离山计的方法有三个,一是‘老虎不离山’;二是‘老虎假离山’;三是‘离山仍是虎’。详细的部署我已告知刘太守。子扬,貌似你在庐江混得不如意,刘太守对你并不重视,你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不知道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刘晔黯然道“:“我原本以为刘勋能在乱世中成大事,但是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才感觉刘勋志大才疏,而且贪恋财物,对事情的看法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眼光与格局。我打算明日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效忠朝廷!”
张烨惊讶道:“当下,袁绍坐拥河北四州,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势力,子扬为何不投奔袁绍····袁本初?”
刘晔缓缓道:“纵论天下大势,袁绍势力虽大,但却分属各个不同的利益阵营,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安插在其中,利益牵扯过大。袁绍虽广交士人,爱才却也妒才,来投靠的很多士人慕名而来,却不能在袁绍身边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我观用不了多久,袁绍和曹操必有一战,且袁绍并不能占到便宜!”
张烨暗忖道,刘晔果然不愧是三国时期的战略家。
对袁绍分析透彻!
但是绝不能让刘晔投奔曹操。
如曹操得到刘晔就是如虎添翼。
以后对付他就会难上加难。
张烨于是语重心长地说道:“子扬,汝不投奔袁绍我能理解,但是汝欲投奔曹操,不是明智之举也!”
刘晔匪夷所思地说道:“愿闻公台兄高见!”
“曹操···曹阿瞒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阿瞒名义上拥戴汉献帝,但其实狼子野心众人皆知,他只是将汉献帝当成自己的傀儡,做出有违君臣之礼之事,用汉献帝名义来实现自己谋取天下的野心罢了。汝为汉室宗亲之后,应当联合有识之士与我共诛之!”
张烨意味深长地说道。
刘晔听罢,铿锵有力地说道:“公台兄高见,令子扬茅塞顿开,我一直在寻找可以共事的明主,如今遇到了公台又听到如此,向,刘晔愿意追随公台共谋大事!”
张烨道:“奉先有子扬辅佐,犹如如虎添翼也!此间刘勋和孙策事了,我们即回下邳城,由我向主公为你引荐!”
第二天,张烨与刘晔一同前往刘勋军中大营。
“公台兄,你昨天跟我讲的上中下三策,经我与我的部下和幕僚讨论,决定采用上策,即‘老虎假离山’,同时我已按你的吩咐部署下去。就等孙策大军上钩了!”
刘晔向张烨悄悄问道:“公台兄,你向刘勋献计破解孙策调虎离山计的计谋有上中下三策。详细的计谋,可否一一道来·······”
张烨轻声道:“上策是‘老虎假离山’,即刘勋主力大军假装前往上缭城剿匪,并于中途埋伏起来,待孙策军进攻皖县时来个回马枪,再和城内守军里应外合攻击孙策军。但是也有风险,就是如果城内守军等不到刘勋主力大军回来就沦陷了,那么刘勋就成无根的浮萍了,老巢没有了;中策是‘老虎不离山’,即刘勋主力大军不出城,孙策军想暗中偷袭出城大军和攻击兵少的城内军也没有机会;下策是‘离山仍是虎’,即刘勋主力大军出城,如在外遇到孙策军偷袭也是迎面而上,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晔叹道:“公台兄,汝真高见也!为什么谋士都喜欢向当权者献上中下三策呢?”
中国古代关于“上中下”三策的记载,最早见于被誉为中国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
“谋攻篇”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就是战争过程中,用谋略挫败敌人为上策,用外交战胜敌人为中策,用武力击败敌军为下策,攻打敌人的城池为下下策。
古代的谋士在给自己的主公或他人献策之时,的确是很喜欢给出“上中下”三策,然后让主公或他人自行选择。
张烨答道:“《资治通鉴》中曾经说过,上策通常风险很大,战略效果往往是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决策者没有十足的勇气是不会选择的。中策通常都是比较稳妥,进可攻,退可守的计策。而下策通常则是最为保守。换句话说,所谓的上策,通常是比较激进的方案,它的高收益背后往往也意味着高风险;同样,所谓的下策,通常都是非常保守的方案,它的低风险背后往往也意味着低收益;至于所谓的中策,通常就是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
当下皖县有3万名将士。
刘勋令偏将刘偕带兵5000名步兵留守皖县。
刘勋亲自带主力部队2000名骑兵、20000名朴刀兵、3000名弓箭兵佯装出城攻打上缭城。
走到离皖县五十里时,躲进森林茂密的野崖岭,然后令副将唐茗率2000名兵士。
将沿途掠夺得来的20000名妇孺假扮成兵士前往上缭城。
孙策率兵向西进攻黄祖。
走到石城县,得知刘勋已领军外出。
孙策便在帅营和帐下谋士及武将商量如何打败刘勋夺取庐江郡。
孙策(武力值95,智力值83)此时坐在帅营上首,沉声道:“黄祖是肯定要打的,但计划的第一步还是取庐江,否则万一我军去征黄祖,反过来被刘勋断了后路怎么办。我军当前欲向北推进,必须要夺取江北庐江郡。庐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庐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如若我军强行攻城,那么取胜的机会很小。幸亏公瑾军师想出了这条‘调虎离山’计谋,我素知刘勋贪财,我已经给他送去一份厚礼,并附信一封,大肆吹嘘他的威名。”
军师周瑜(智力值98,武力值77)神采飞扬地说道:“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有心夺取,如今刘勋又见我军对其示弱,他顿觉没有了后顾之忧,据潜伏在皖县的探子来报,刘勋已中计,他亲自领军25000名将士前往攻打上缭,皖县守城的士兵只剩不到5000人,而已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兵士。天佑我军也!”
孙策铿锵有力地说道:“众将士听令!孙贲、孙辅率10000名精兵前往彭泽,在刘勋主力大军攻击上缭城无果返回皖县路过彭泽时进行偷袭。”
“诺!定不辱命!”
孙贲、孙辅高声说道,接着便领兵出击。
孙策接着道:“余下20000名将士随我从牛渚出发逆江而上,在皖城附近登陆,刘勋后方空虚,我军有备而来,皖城是我囊中之物也!”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