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十六日,并州州牧府。
“拜见主公!”众谋臣和将士聚集一堂,对着坐在上首的张烨下拜道。
张烨朝着所有人说道:“众位兄弟请起,陈宫不才,得汝等青睐,今我并州得到上天眷顾,打败敌方联军二十多万铁骑,陈宫愿与众将士齐心奋进,共创大业,早日平定大汉。”
刘晔道:“启禀主公,联军溃败,无心经营并州,据探子来报,并州辖内的除太原郡和上党郡属于并州州牧府管辖,其他的西部西河郡、东部乐平郡,以及北部的雁门郡和新兴郡,每郡的守城士兵不超过二千名,且辖内的诸县每县守卫不过一千余名。现如今我军士气如虹、战士作战勇猛,微臣建议我军应乘胜出击,将并州的西河郡、乐平郡、雁门郡、新兴郡以及辖内诸县全境收服,主公以为如何?”
帐下众将俱也大喝道:“末将请求出战!”
“子扬言之有理也!!!”张烨沉吟一会,暗忖道,并州其他四郡留下的都是一些虾兵虾将,士气低沉,自己的大军一到肯定是望风而降了,所以也不打算派出手下一流战将出马,派一些普通战将、文臣即可应付,于是大喝道:“杜长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雁门郡太守,带兵三千攻克雁门郡及辖内诸县!”
“诺!末将遵命!!!”
“魏续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新兴郡太守,带兵三千攻克新兴郡及辖内诸县!”
“诺!末将遵命!!!”
“张方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西河郡太守,带兵三千攻克西河郡及辖内诸县!!”
“诺!末将遵命!!!”
“辛评先生上前听令,命汝为乐平郡太守,带兵三千攻克乐平郡及辖内诸县!!”老是提拔武将而冷落文臣那是不妥的,那样文臣就会有意见,所以张烨沉思再三,提拔辛评担任乐平郡太守一职。
“诺!微臣遵命!!!”
“牵招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护鲜卑、乌桓中郎将,治所设在并州雁门郡!领兵五千,全力掌管鲜卑、乌桓两族的各项事务!”
“诺!末将遵命!!!”
“马超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护羌胡、匈奴中郎将,治所设在并州西河郡!领兵五千,全力掌管羌胡、匈奴两族的各项事务!”
“诺!末将遵命!!!”
“庞德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护羌胡、匈奴中校尉,领兵三千,全力协助马超将军处理羌胡、匈奴两族的各项事务!”
“诺!末将遵命!!!”
张烨眼睛望向着马超、庞德两人,语重心长地说道:“东羌胡首领北宫离被我军在狼孟关射杀,他麾下的五万骑兵除了五千降兵外全部被歼灭,汝二人可伺机招揽这五千余名羌胡降兵,然后率精兵将整个东羌胡的地盘打下来,东羌胡控制的区域并不比并州小,现在他们的兵力空虚,汝二人可有信心为大汉建功立业!扩增版图!!!将并州和凉州连成一片!!!”
马超、庞德二人听得热血澎湃,拜倒于地,高呼道:“末将定不辱命,为主公肝脑涂地、建功立业!”
张烨继续说道:“刘豹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安西将军,组建匈奴骑兵营,从你原来的手下以及并州大战虏获的匈奴降兵中选择最优秀的士兵,组建完成后要加紧训练,然后装备我军最新武器,随后跟我南下征战九州!!!”
“诺,末将必结草衔环,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刘豹激动说道。
张烨再道:“素利将军上前听令,命汝为安北将军,组建鲜卑骑兵营,编制一万名,就从投降的数万鲜卑骑士中择优录取!组建完成后要加紧训练,然后装备我军最新武器,随后跟我南下征战九州!!!”
“诺,末将必鞠躬尽瘁,以报主公再造之恩!!!”素利想不到自己一名降将竟能再次得到陈宫的重用,一时间激动不已·······
“刘晔听令,命你为徐州府长史和太原郡太守,总揽晋阳城所有事务!”
刘晔拜道:“臣遵命!定不辱命!请主公放心!”
"其他诸将均论功行赏,加紧训练!不得有误!并州前线吃紧,我军休整一个月,然后南下开赴并州前线!!!同时我军在晋阳成立并州军校,也请各军团将优秀的校官送进并州军校学习深造,各位将军都是并州军校里面的教习!!!"
“诺!末将(微臣)遵命!”众将领一听,又有大仗要打,兴奋不已·········而到军校当教习,似乎自己并不会呀·········
众人走后,张烨看着案上的并州地图,久久不语。使命在身,自当尽职尽责;现在自己重任在肩,更须再接再厉。
现在徐州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已经渐入正轨。现在更寻思如何才能在并州站稳脚跟,进一步经营好并州。
并州人口记录有38万户,210万的人口。
而刚刚经历半年的大战,并州的人口急剧下降,只有26万户,130多万人口。
而自从张烨发布了《求贤令》,有近20万名能人异士聚集晋阳,现在并州总人口150多万人。其中鲜卑人、乌桓人、匈奴人、羌胡人口众多,将近四十万余人,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并州人口。
西汉以来,并州与北方部族匈奴、乌桓、鲜卑活动区紧挨,并州正北方向是匈奴占领的蒙古大草原,正北偏东方向是乌桓、鲜卑等占领的东北沃野,正西方向紧挨凉州,从雁门郡穿越蒙古草原的南角一路向西,经阳关、玉门关,直达广阔的西域,那里集聚着楼兰、车师、龟兹、乌孙、大宛、于阗、高昌、大月氏等三十六个国家。
东汉初期,晋地的正北、东北、正西方向三面直接面对匈奴、鲜卑。由于北方草原上遭受连年的蝗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为了生存,匈奴不得不求助于汉朝。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北南二部,北匈奴在汉朝和南匈奴的联手打击下逃离漠北,向西迁徙,最终消亡在大漠风沙中;而匈奴南边八部四五万人组成的南匈奴,由单于率领归附东汉,被安置在并州各郡,享受与内地汉民族居民相同的待遇,帮助东汉王朝驻守边疆,并与北匈奴、乌桓、鲜卑对峙对战,开始了汉化的进程,最终与汉民族融为一体,三晋大地是大熔炉。
无论是游牧部族的抢掠,还是华夏王朝的讨伐,都是以山西为前沿阵地,发兵于三晋,收兵于三晋。
北方民族铁骑南下,中原势力战车北上,以晋地为通道、为跳板,北人南下则得天下,南车北上则通天下。
华夏民族在这里吸收和消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营养,少数民族在这里展现自己的文化魄力、吸纳汉族文化成分。
在兵戎交战中交流,在物资交换中交流,三晋古地既是战场又是市场,农耕产品从这里走向草原深处,畜牧产品从这里走向中原腹地。
张烨就此打算在并州建立经济贸易特区,负责对接和鲜卑、匈奴、羌胡、乌桓等北方诸部落的贸易,只要他们都有地方住,且吃饱喝足了,就不会再南下掠边了和侵略。
然后再扶持亲汉的部落担任首领,以后就可以共同繁荣·······
··············
并州这地方,粮食可能产量不会太多,但这地方是矿产之地,煤矿,金属矿,盐矿,有着很多,因此需要做工的人也很多。
随着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能人异士的到来,并州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各能人异士也有了发挥的场地。
会瓦匠手艺的去修建被联军攻破的城墙·····
铁匠打铁,修补装备·····
木匠制造各种家具,农用设备····
女人做饭,织衣服········
并州医学院的弟子要治疗受伤的将士和生病的百姓·········
各种商会不断的运送各种物资·······
而并州生产的蜂窝煤正络绎不绝的运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