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司马徽推荐了王璨,而许劭推荐了田豫,这让张烨已经喜出望外了,这陈群又来了一个。
其实这些都是外来学子的,而徐州的考卷他们还没看。
徐州的考卷一律先打分,最后会用分数来说话,他们要看的是分数打的差异的,而他们要等最后成绩出来之后再看卷子。
陈群将卷子拿过来。
“嗯,这字不错,写的很好,而且这文章条理清晰,文采也很好。”张烨边看边点评起来。
看完卷子,张烨说道:“确实是个人才,并不输王璨跟田豫多少啊。”
司马徽跟许劭也看了一下卷子,这考生确实不见得。
“还是让章大人你来吧。”许劭看完,将考卷递给张烨。
张烨当场拆开。
“诸葛瑾,这是孔明的哥哥啊。”张烨拆开试卷之后顿时有所哦失望。
人才是人才,但是张烨之前试探过诸葛亮,知道诸葛瑾打算去孙策那。
而这次来考试,很多并不是为了来徐州出仕,而是为了扬名立万,或者其他目的。
别人不清楚,但是这诸葛瑾很可能不会来徐州。
一旁的郑玄一直都没有说话,此时他也拿出一份试卷来。
“我这一份试卷,想必也不会比你们的差。”郑玄拿出一份试卷来。
众人来了兴趣,开始传阅起来。
“不错,不错,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一些我们都没有考虑到。”
“此人并不输给其他几个,或许在一些地方比他们都出彩。”
几个人都对这份试卷评价很高,众人拿给张烨,让他拆开。
“田畴,幽州人。”
张烨大概知道了是谁,这田畴确实厉害,如今才二十出头的样子。
张烨大喜,这田畴还是很有机会将他争取过来的。
“哈哈,太好了,这次考试,已经发现了四个大才,如此这次科举,人才济济,今后的科举就好办多了。”张烨振奋的说道。
接着几个人又推荐了许多人,这些人才华都很出众,只是张烨没太多的印象而已。
“又一个名人。”
张烨在拆试卷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名人,此人才能很好。
只是张烨在情报中已经知道,此人已经归属曹操。
“陈登,陈元龙,没想到你也来了。”张烨心中暗道。
此人很有才能,可惜已经归属了曹操。
这次他是受曹昂委派前来参加考试。
曹昂派他前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试探这次徐州科举的虚实。
只要考试出来,看看陈登的排名,就能分析出很多问题。
曹昂需要一个参照物,需要有对比分析的东西,而他就可以以陈登为参照物。
这次陈登考卷答的不错,成绩也比较靠前,但是这陈登不管张烨会不会偏袒都不会是状元,甚至三甲之内,没有他的名字。
其实诸葛瑾来参加考试也有徐州来试探这次科考的虚实。
张烨分析出很多东西,这次科考各诸侯都关注着,自己最后的排名恐怕也是一个挑战。
张烨突然想到了马云璐,他拆的试卷并没有她,不知道她最后能否上榜。
阅卷继续,几个主考官不时的发出赞叹,定是他们发现了好文章。
张烨在大汉大学待了两天又回去,这次他先回去处理政务。
这些徐州学子留在这里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小问题,也有一部分考生在见识到外面的人才之后才知道人外有人,开始自暴自弃,有些干脆开始闹事。
原因很简单,有些人没有读多少书,就读了家里的几本藏书,然后就觉得自己很厉害,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到了徐州,试卷发下来,竟然连看懂题目都有些困难。
可想而知,他们平常的高傲自然就一扫而空。
经过那么长的时间,徐州的试卷跟参考答案已经传遍了华夏,很多人都购买了,然后回去研究。
程昱、满庞、荀攸等人一起来找曹操,他们手里都拿着徐州出的卷子。
“主公,这徐州的考卷当真有难度,也有水平,属下自问,去参加的话说不定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程昱首先说道。
满庞也说道:“非常实用,可以发掘真正的人才。”
荀攸也说道:“建议主公也开科取士。”
曹操自然也一直在研究,他心中也认同。
“唉,之前的招贤令我们就落后张烨很多,这次他的可就更是一举扫荡了大量的人才,我们如果开科取士,恐怕就要废除招贤令,这会挡住很多人才啊。”曹操说道。
不是所有的人才都会考试,有些才华出众,就是考不出太好的成绩,但是也不会太差。
另外许多人有才华,但不见得愿意来参加考试。
而不废除招贤令,那些来参加考试的就会觉得不公平,就会分成两派来。
“主公,得有取舍。”程昱说道:“通过这两份考卷,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这张烨自己培养的人才,素质绝对很高,我们必须效仿,否则不用多久,便追赶不上。”
两份试卷,难度差异很大,不说难度,就说徐州的那份试卷,考察的知识面也非常全面,可见徐州的教育也必然很全面。
另外就是孙策也想效仿,派了专门的人研究。
研究之后,这出题就是一个大难题,还有就是如何让更多的考生参加,别到时候没多少人参加,到时候脸面往哪里搁。
其他诸侯,影响力没那么大,有些影响力大的也不愿意如此做,比如刘表就要守着大汉的制度,甚至一直让人抨击这科举。
张烨无疑已经推动了人才取用的改革,没人能违逆这股潮流。*随*梦*小*说.lā
世家已经无法阻挡平民阶层的崛起,只能延缓崛起的速度。
在江东,周瑜找到孙策说道“伯符,你应该尽快回徐州主持大局,可以将蒋钦和周泰调过来。”
孙策说道“蒋钦跟周泰在秘密训练水军,将来如果跟徐州开战,可做奇兵之用,将他们调过来,影响计划。”
周瑜也知道这计划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只能舍弃。
“伯符,不尽快的举办科举,人才都让张烨给收拢了,这损失也许更大。”
孙策听了周瑜的话,沉思了很久,最后说道“好,那就将他们两人调过来,我回去,不过等你稳定住这里,也需要回去帮我。”
“好,伯符尽快启程,这诸葛瑾对徐州研究比较深,可重用,让他主持可就。”周瑜说道。
孙策不在有疑,去安排人员调整事物。
各诸侯反应比较大,开始谁都没有预料到会有那么多人去考试,更没想到影响会那么大。
此时徐州正在紧张的阅卷。
阅卷已经基本结束,如今正在排序,安排上榜人员。
张烨几天没去,等到要确定状元的时候他去了。
到了之后,几个人都在那商量,显然对排序也是一项难题。
刘晔也在,看到张烨来了之后就主动上前汇报说道“主公,阅卷已经结束了,但是那么多人,要排个先后来,也不容易啊。”
这次科举,太多人关注,如果不能让人家心服口服,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张烨将几个人都召集起来,然后说道“我有个建议,就是对前三十名,我们不仅将考卷公布出去,还有请几位考官写个点评,一起公布出去。”
将考生的试卷公布出去,确实可以堵住大部分人的嘴。
不服气,那你自己答的跟别人答的对比一下,差距是不是很明显。
这可以让很多人打消有内幕的怀疑。
加上有几个大佬的点评,还不服气,除非你能拿出明确的证据出来,否则完全站不住脚。
三老的名望可以抵挡很多明枪暗箭,至少大部分诸侯,大部分的名人,还不敢公开质疑。
三老跟陈群都同意张烨的计划,可以少很多麻烦,接着就是商议状元榜样探花了。
当然,还有前五百名。
这次科举要取前五百名,这是指非徐州考生。
这次徐州考生直接录取前一千名。
大概十万考生,只录取一千五百名,这竞争也非常大。
“主公,前十名不好排啊,不如您来做主。”刘晔拿了一叠试卷给张烨。
他们大概挑选出三十份试卷来,这些可以进入前三十,成绩都非常好,但是要排个先后来可没那么容易。
张烨看了好久,都不好决定。
“咦,此人是谁,答的秒。”张烨又从里面发现了一份试卷,完全不比之前看过的几份试卷差。
“邓艾。”
看了名字,张烨大概猜到是谁,此人的才能绝对够好。
一番对比排序,张烨说道“状元就这个邓艾了。”
张烨拍了几下试卷,然后将试卷给其他几个人。
邓艾的试卷他们看过了,确实非常好。
几个人对张烨定邓艾为状元并没有觉得不对,这邓艾确实有资格成为状元。
接着就是榜样,张烨私心给了田畴,之后是诸葛瑾是探花,而第四名给了田豫,至于陈登,张烨排名排到了第七,而王璨,张烨给排到了二十三名。
王璨赢在文采,他的文采十分的好,但是其他的并不是很好。
张烨他们取士,不是要那些风花雪月,而是要治国良才,文采可以加分,但却不能单靠文采获胜。
其他的一大半也都是当下有名的才子,或者一些世家子弟。
平民也有,张烨他们排了一天一夜才慢慢将排名排好。
查看了那些档案,徐州以外的人有四分之三都是世家子弟。
从张烨了解的情况来看,来参加考试的有三分之一是平民子弟,但是能够上榜的只有四分之一,可见平民还是有天生的劣势,眼界不够,没有人教,同时也不能专心读书,很多人要边赚钱边读书。
张烨知道,一些人到了徐州之后就去打小工,空闲的时候读书。
不够他们的资源太少,张烨他们考的内容比较多,那些世家子弟可以买一堆书籍开拓眼界,但是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学子却没有这个条件。
张烨已经筹划,在王城内划归一大片区域,建立一个国家级别的图书馆,天下人尽可去。
大汉大学毕竟是一个学校,闲杂人等进进出出可不好,张烨对大汉大学实行半开放,大部分时候没有开放,有开放的时候外来人也只能走固定路线。
在王城内建立一个大型图书馆,对寒门子弟吸引力将会非常大,借此,张烨可以吸引天下读书人到这里来。
而且这一定会有一大批人才涌现出来。
想要建立图书馆,还是超级大型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或者说不是哪个势力能随便做到的。
首先,书籍还是非常贵的,在徐州比较便宜,一本好的书籍也要几十铜币,而其他地方一本书就要上百甚至更贵的铜币。
接着便是要有种类丰富的书籍。
而徐州有这个条件,这个时代,建筑没办法建的很高,张烨只能选择建一层楼,所以需要的区域很大。
所幸这王城里面空旷的很,大量的空地还没开始建,张烨专门划出一个地方来建大型图书馆。
张烨的定义是藏书三十万册以上,这跟后世几百万,上千万册自然没办法比。
但是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大工程,这个时代总的书籍种类加起来恐怕也没那么多。
不过不要紧,张烨先将目标定下来,有可能超过这个规模。
建造一个可以吸引天下读书人的地方,多培养一些大师,在张烨有生之年,看到再次出现百花齐放,而不是独尊儒术。
“尽快将评语写好,公布出去,后天发榜,同时将我们的决定也一起告知。”张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