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要去徐州,那里的大汉大学对寒门学生读书有补助?”有寒门学子打听到消息。
“大将军果然大手笔,竟然会公开开放书籍,我李家藏书数百,如果能去抄录一些没有的书籍回来,岂不美哉。”
有世家想派人前去偷偷抄录书籍。
“去徐州,那的产品那么多,听说大将军都愿意开放合作。”有商人想道。
“陈宫的动静太大,加派人手,我要了解徐州的更多消息。”有诸侯说道。
许多不同阶级的人纷纷对徐州产生兴趣,要到徐州去。
到徐州去,已经是最近所热议的。
世家、寒门、豪族都对徐州产生了兴趣,只是他们的目的不同而已。
不过在豫州却发生了一件事情,注定要影响巨大。
“贤弟,这大将军陈宫这回动静可真大了。”许虔说道。
许劭慎重的考虑了一会儿说道:“我想去徐州一看。”
许虔很惊讶,要知道许劭最不愿意卷入这些诸侯之中,曹操、刘表、刘璋等人不知道来请了多少次,他都不会去,如今却说要去徐州。
“好,既然贤弟要去,那么作为兄长自然愿意陪同你前去。”
许劭,字子将,乃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少有名节,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
曹操曾问许劭:“我何如人?”
许劭不回答。
曹操坚持要问,许劭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大笑。
而许虔,字子政,乃是许劭的兄长。
许劭、许虔兄弟二人被合称为平舆二龙。
“也好,到时候可以与司马徽论道。”许劭说道。
司马徽跟庞德公一直住在乡下,甚至自己耕种,然后培养学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的这句话可与许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相媲美,堪称三国演义中最出名的两大广告语。
他们从来没打算出仕,就算曹操、刘表、刘璋等人亲自去邀请也没用。
但是此时却传出一个消息,他们两人将带学生要前往徐州与“水镜先生”司马徽论道。这是一个多么重磅的消息。
“听说了没有,平舆二龙要去徐州和“水镜先生”司马徽论道。”茶馆里面一个文士说道。
“当然听说了,前几天我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这次没说的,我已经准备过几天召集好友一同前去。”一个文士说道。
“你们恐怕不知道吧,平舆二龙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昨天徐州传来消息,“水镜先生”司马徽将公开讲学,哪怕到时候见不到平舆二龙公,能听“水镜先生”司马徽授课,那也不枉此行啊。”
一个叫李志强士说道。
此话一处众人都唏嘘起来。
“段李,此话当真?”只见那李志强轻轻的拿起茶碗喝了一口才说道:“你们可知道刘备刘玄德?”
“当然知道,此人素来仁义,又是汉室宗亲,有谁不知道,只是李兄扯到刘玄德干嘛?”一个朋友发出疑问说道。
那李志强并没有生气,反而轻笑了几声说道:“你们可知道,早年出道的时候,刘玄德一直自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学生,但是你们可知道他与司马徽真正的关系?”那李志强如此说道,众人更加不解,要李志强解释。
李志强没有吊大家的胃口,而是说道:“其实“水镜先生”根本不认识什么刘玄德,但刘玄德也可以说是“水镜先生”的学生?这是为何?早年司马徽经常在院子里讲学,常有人去旁听,这刘玄德便是去旁听了几次。”
“刘玄德旁听过“水镜先生”授课,岂不是“水镜先生”的学生?那么若我们前去徐州,听“水镜先生”的课,你们说又会如何?”
“这刘玄德真无耻,不对,真机智,我们也去。”
“对,以后我们也是“水镜先生”的学生。”
“哈哈,我在家族地位一般,若是成了“水镜先生”的学生,到时候一定受到家族的重视。”
“到徐州去。”
“对,到徐州去。”之前或许还有人在考虑,但现在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前去。
李志强看着众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心中暗自高兴。
“吾两年前去徐州,投奔主公,如今能为主公做事,是吾之幸啊。”李志强心中暗想。
他是豫州本地人,但他还有另外的身份,便是张烨中央情报司中的一员。
只是他不是负责刺探消息的,而是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而在文士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次他便是接到任务,散布这些消息的。
这些消息,一是可以让那些文士迅速了解徐州的情况。
这些消息还有一个隐藏的作用,便是诋毁刘备,而且让人更加的想要前去徐州。
要知道,刘备靠“投机”获得巨大的名望,而他们此时也有机会,何不学学人家刘玄德。
这样的消息很快在整个大汉扩散,当然也在荆州扩散。
刘备得到消息,又羞又恼,他成了投机中的大佬。
“到底是谁?谁敢如此诋毁我?”刘备大怒的骂了起来。
这事确实让人窝火,对刘备打击十分巨大。
如果消息被坐实,那么刘备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名望就完全毁了。
刘备派人去打听。
“到徐州去,学学人家刘玄德。”
“机智如刘玄德。”
“人家刘玄德为何能成功?聪明人跟我们一般人就是不一样。”
“到徐州去,成为刘玄德的师兄弟。”
市面上很多就是这种消息,虽然一个个“称赞”刘备,但是刘备可是一点都不高兴,甚至气得要将这些人都给抓起来。
但是他收到的消息太多太过杂乱,根本不知道消息的来源。
这让刘备无计可施,气得团团转。
其实刘备并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他确实是“水镜先生”的学生。
只是没有他自己吹的那样,他在“水镜先生”门下就学了几个月,而且学的也不是很好。
成为“水镜先生”的学生,已经是很多学子心中的梦想。
于是,很多人便心动起来。
大汉十三州,不管是南北,很多学子近期的一个目标便是去徐州,去大汉大学求学。
徐州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这些学子前去。
一些世家甚至派出专门的队伍,护送家族子弟前去。
特别是一些小世家,他们要提升家族的名望跟地位很难,但这次让他们看到迅速借东风的机会,于是便抓住机会,准备将家族的子弟都派过去。
路费什么,对这些小世家来说完全没问题,世家虽然小,但财富可不少。
于是,去徐州已经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只要是读过书的,不管是寒门还是世家都想要徐州去。
要知道,之前世家可是一点都不想去,再怎样也不能给张烨捧场。
但是现在,他们却争着要前去。
徐州的影响,因为张烨的决定而迅速蹿升,这让各大诸侯始料不及。
各大诸侯,他们也知道竞争人才,但没想到张烨会出如此“偏门”的办法出来。
此时他们也只能妒忌。
“求贤令,求贤令,张烨虽然最早使用招贤令,但是效果却没有我们的好,但这次不一样,这次谁都无法跟张烨比拟。”
曹操郁闷的说道。
当张烨推出求贤令之后,曹操马上就效仿,效果很好,比张烨还好。
但是这次他就算想学也学不来。
曹操一直在关注着徐州地区,张烨每每有什么举措他都会研究一下,这次可算真的是惊到他了。
其实张烨的颁布的三次求贤令,全都是提前照抄历史上曹操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