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就这么碎了啊,关老爷保佑!关老爷保佑!”老板娘赶紧走过来,用一块丝绒红布铺在供桌上,把碎成大块的石牌坊仔仔细细地收拾好,口里还碎碎念着,“关老爷这是替我们店挡了灾了啊!”
“石牌坊哪儿来的?”陈尘宁出于好奇,问光头老板。
“印尼一个华人朋友‘请’回来的,说是花了不少刀($),你看这石料里面闪着金线,这石料可稀有了,在东南亚可采购不到,全是国内贩来的,石头很贵的。”光头老板解释说。
“我咋看着像咱们国内辽西产的石料。”陈尘宁说。
“我也听过这么一耳朵,但具体的咱就不知道了。咱们开餐饮的,有佛就拜,有钱就挣,心里平顺,不问出身。”光头老板说的在理。
陈尘宁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这天夜里陈尘宁辗转难眠,新加坡的雷电再次卷云而来,他干脆从床上起身,关掉冷气机,打开窗户,闻着扑面而来的咸味海风。
被闪电照亮的天空遍布云团,一层一层的云就像佛祖的鬓边,变换着神秘的身形。
这海岛的雷雨如此频繁,地狱般的黑和人间的灯火交织在一起,相融相长。住在新加坡的华人,就是这样一晚又一晚、一辈子又一辈子过来的。一瞬间,陈尘宁悟到佛祖脚下那阵清风的含义。
“坚持住,活下去。”陈尘宁对自己说。
次日雨过天晴,天蓝草绿,空气干净的耀眼,一切都好。
送小山上学后,陈尘宁换上了衬衫、西裤,把自己整理的利索帅气。今天要去Aressa叔叔办公室,签那份蓝天救援队的背书函。
陈尘宁按照Aressa发来的地址,通过GoogleMap查找,坐标定位在不远处新CBD Marina View 办公楼。
Google Map给那幢楼的标注就是“Dark Rock Tower”(暗石座)
陈尘宁看到距离并不远,打算自己走过去。
Marina View(滨海景)是源自千禧年初新加坡李家政府的填海大项目,经过十年的新土地沉降结固,填海区已经稳定后,李家政府释出最优惠的政策,将新加坡的CBD从传统新加坡河附近莱佛士,迁徙至滨海景一带。
2019年起,新加坡政府就一直致力于开发走向社区化的滨海景新CBD复兴。
政府提出“我们的市中心将持续进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也将是一个适宜生活和娱乐的活力场所。”
所以,新的填海区的CBD已经不似老钱CBD那般高傲,老钱CBD只有让人仰视的穹顶和巴洛克奢华;而在新CBD,人们可以住、可以玩儿、可以随处找到食阁吃饭、可以随处落脚公园歇息喝咖啡。
新CBD代表着万事皆可行。
轻松自在的,甩开老钱风格束缚的新中央商务区,这可以看成是一种政府行为的进化,带起年轻一代的复兴。
陈尘宁很喜欢这感觉,他沿着Google Map所示的道路一路前行,赫然发现原来China Town直通新CBD,只需10分钟的脚程而已。
随着脚步移动,陈尘宁的视野一下子从China Town五十/六十年代的祖屋风景,切换到二零二零年代的智慧高层。
一步踏入新区,冷气从任何一个你经过的建筑边,以令人无比舒适的方式吹来。
自然界的三十五度,似乎可以被隔绝在外,这里的一切都是贴合、舒适。
燥热和舒适、传统和现代、守旧与复兴、连同父辈的旧时光和儿孙的路,都交错在一起。
陈尘宁惊诧于新加坡这方寸之地的旖旎变化。
变化和融合才是人世间永恒不变的主题。在他目视所及的地方,Aressa依然背着她的Chanel战斗包,站在巨大的Marine View穹顶之下,等着自己。
这女孩的眼神里的辣,就像新加坡的饭,陈尘宁一看便知:她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