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里夫妻蜜里调油,沈知节和兰芳的关系也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得平和,虽说算不得缠绵恩爱,却也够得着一句相敬如宾了。
这日,沈知节和兰芳正在用午膳,沈知节细心的给兰芳剥了好几只虾。
见兰方面色平静的吃了,沈知节这才神色温和道:“这虾原是陛下赏给诸位皇子的,大皇子一贯与我们沈家亲近,所以把一多半都送来了我们这,公主觉得味道如何?”
兰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声音无波无澜道:“这个季节的虾是难得,谢铭卿也算有心了。”
看兰芳果真顺着话头说了下去,沈知节不由心中一喜,知道时机到了。
沈知节赶忙清咳两声,这才试探着道:“我正有件事要跟公主商量,大殿下为人宽和,又一向与我沈家亲近,也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不瞒公主,我们沈家是一贯站在他那边的。如今正是两国和谈的重要时候,公主是云国的掌上明珠,公主不如写信回去,借云国势力助大皇子重登储位如何?”
兰芳言有些犹豫,她虽然对谢铭珂夫妻有些心结,也不太赞同他对兄弟和朝臣的苛刻,可也不可否认谢铭珂是中原皇子中最有能力的,比起自己几位皇兄更胜一筹,谢铭卿跟他相比也确实是差了些。
兰芳思来想去心里不由有些拿不定主意。
像是看出兰芳有几分几分举棋不定,沈知节赶紧又道:“原本我也不想让公主为难,只是现在沈家与东宫算是结了仇了,以太子如此强势的性格一旦真的坐上皇位,我们沈氏一门只怕会不得善果。夫妻一体,我是怕公主受我拖累。”
兰芳握了握拳,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她就是心里再不甘愿,如今也上了沈家的船了,成了沈知节的妻子,就算是为了以后能好过些,她也得站在沈家这一边。
心绪飞转间,兰芳到底答应了,低声道:“本宫会写信同父皇说的。”
沈知节闻言喜出望外,赶忙连连道谢,又往兰芳碗里夹了好几样菜,兰芳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一点食欲都没有了。
纵然心里有几分不舒服,在沈知节走后,兰芳还是写了一封信,让准备云国的使臣带给了她父亲。
半个月后
皇帝最近这些日子心情颇为不错,两国联姻的事顺利完成,几个儿子也没再闹出什么烦心事,他感觉经过修养,自己的身体都强健不少。
上午阳光暖融融的,皇帝来了兴趣,便悠闲的在太叶池边喂鱼。这时,康礼却又急匆匆的跑过来,声音急切道:陛下边关出事了!”
皇帝被这话吓得手一松,手里的鱼食哗啦一下,全掉进了太液池里,他却顾不得许多,只声音低沉的问道:“云国不是撤军了吗,难道他们临时反悔了?”
康礼擦擦额头的冷汗,连连点头,声音微颤道:“原本是定好今日撤军的,却不知为何云国的兵马元帅突然吩咐军队调转马头,就疯了一样的要攻城,甚至连一个解释都没给我军将士。”
顿了顿康礼又道:“您看现在是要把官员都宣进来,商议对策吗。”
皇帝摇了摇头道:“不,你先去把兰芳给朕宣进宫来,朕倒要看看云国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看着皇帝强忍怒火的样子,汤里低着头应了声是,就急忙退下了。
兰芳进官的路上心里七上八下的,却还是强忍着内心的不安跟着康礼来到了御书房。
兰芳低着头给皇帝行了礼,却见他并没有向往常一样叫起,声音也不复以往的和蔼,而是冰冷的道:“云国推翻了之前的约定,在我国军时卸下防备之时,像我朝进宫了,公主知道吗?”
直面帝王的怒火,兰芳嘴唇不由些颤抖,然而,这却是她早就预料到的。使臣的信刚送回不久,她父皇那边便给了回音,说是愿意帮她。
只是若在两国和平的前提下,只怕皇帝不会答应,所以要先发起战争并取得胜利,能以此逼迫皇帝妥协。
兰芳心里有些不愿,只是她父皇在信里苦口婆心的同她分析了一番利弊,又说这都是为了让她余生安稳,兰芳到底还是压下了心头的酸涩,同意了这个决定。
这些心思兰芳自然不会宣之于口,只是一脸惊讶道:“陛下我并未收到云国的什么消息,对您说的事是一无所知呀。”
说着,兰芳顿了顿又道:“我竟然已经嫁给了沈家,我的根就在京城了,若是真有什么消息又怎么会不禀报朝廷呢?”
兰芳的话说的似乎很是坚定,心里却在不住的颤抖,好在皇帝神色到底缓了下来,淡淡道:“既如此你先起身吧,不管怎样还得劳烦你写信回去问问云国,到底是怎么个想法,总得把话给朕说明白才是!”
兰芳心里松了口气,连忙点头答应。
皇帝这才挥挥手让她退下了。
等兰芳走出了御书房,皇帝才声音沉冷的吩咐康礼道:“你去一趟锦衣卫让指使室派几个人盯着兰芳,可千万别让他稀里糊涂的逃回了云国,到时候云国皇帝可就真无所顾忌了。”
康礼听着皇帝话里的冰冷,心里不由一缩,应诺了一声,就小跑着退下了。
兰芳回到沈府进了自己院子之后,就忍不住瘫坐在了椅子上,后背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层冷汗,她缓了一会,这才又找到书桌前提笔写了封信寄出去。
看着飞远的信鸽,兰芳不由自自言自语的喃喃道:“没事的,我都跟父皇说好了,只要他收到信,就会顺势向中原朝廷提出换储君的要求。”
“只要谢铭卿当上了储君,这一切就都可以结束了,我以后的日子都会平平静静的,会的……”
兰芳心里如此打算,只是还没等他的信到达云国,第二日早朝上谢铭珂便主动请缨要前往边关,带兵应战了。
谢铭珂的请求一提出,朝野便都振动起来,许多朝臣纷纷出言反对,让谢铭珂三思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