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余音2023-06-28 11:052,420

  

  对于中年人来说,少年时的记忆,就仿佛是记忆中的初恋情人一样,虽渐行渐远,却日益珍贵。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0年代,前南斯拉夫的故事片,曾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经过斗智斗勇,狡猾、残忍的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最终还是败在了游击队长瓦尔特手下。就在离开伤心之城萨拉热窝时,他突然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可以认为,他说出这句话,并不是表明他对瓦尔特及其波黑游击队员的崇敬,而是他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纳粹分子无法征服这群人,甚至也无法打败他们,因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他们与正义站在一起……

  南斯拉夫游击队浴血奋战,抗击希特勒侵略者的传奇故事,曾让孤寂的中国夜晚多次失眠,并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个中国观众的心。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在“八个样板戏”塞满中国人脑袋的年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让物质匮乏、精神饥饿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们真切地感到“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从此,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瓦尔特,记住了萨拉热窝,也记住了波黑——萨拉热窝是它的首都。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时代的年轮刚刚滚进2001年的门槛,瓦尔特和萨拉热窝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记忆就像经年累月的老照片那样,印象虽在,却很模糊。突然,2001年1月5日,5名中国维和警察的身影出现在战火纷飞的萨拉热窝街头。中国维和警察“保卫”萨拉热窝的帷幕一经拉开,就轻而易举地唤醒了中国人沉睡的记忆,将大家连老带少一股脑地领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国维和警察,为何要不远千里,前往巴尔干,到瓦尔特的家乡去“保卫”萨拉热窝?由于事情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理清来龙去脉,不得不多费一些笔墨加以交代——

  在土耳其语中,“巴尔干”含有多山之意。巴尔干半岛面积只有50万平方公里,包括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四国全部,前南斯拉夫大部以及罗马尼亚、土耳其的一小部分领土。由于她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了把该地区居为己有,并成为攻占他国的桥头堡,几百年来,俄、奥、英、法等国之间多次爆发战争,所以,她又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波黑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中西部,其全称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她位于南斯拉夫中部,是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新国家之一。真面积5.1万平万公里,人口436万(1991年统计),其中,塞尔维亚族占37.4%,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族占13.3%,信仰天主教;穆斯林族占43.7%,信仰伊斯兰教。此外,还有阿尔巴尼亚、马其顿、黑山等民族。通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在历史上,萨拉热窝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检阅奥军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军事演习;28日,在访问萨拉热窝时,被争取民族解放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刺杀身亡。在德国的怂恿和支持下,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条件苛刻的最后通牒,并于次日以条件未被全部接受为由,向其发起军事进攻;8月,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结为同盟国,俄国、法国、英国、以及日本、美国等结为协约国,两大政治集团展开激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后来,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参加同盟国,意大利从同盟国转为协约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宣布退出协约国。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4年零3个月的大战中,共有33个国家先后参战,投入战争的总人口在15亿以上,死伤3000万人,经济损失越2700亿美元。

  一战结束,波黑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的组成部分。二战中,在南共的领导下,波黑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了最后胜利。二战后,波黑加入南斯拉夫。在铁托执政时期,由于其“铁腕”统治,使所有的民族矛盾都被掩盖、暂时遏制了。但是,矛盾却日积月累,日益加深,一旦爆发,更具有毁灭性的力量。“铁腕”统治让所谓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表面化了,正如浩瀚而汹涌的北冰洋,表面上千里冰封,实际上却孕育着惊涛骇浪。1989年10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下,南共联盟放弃了“一党制”,实行了“多党制”。多年来积累的民族矛盾终于显露出来了。

  1990年,各共和国举行多党制选举后,“斯洛文尼亚民主反对派”、“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波黑民主行动党”、“民族民主党”分别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上台执政,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继续由原南共联盟的领导人执政。各共和国领导人在国家发展道路、意识形态、权力结构等重大问题上各持己见,形成多党纷争的局面,使早已严重的民族矛盾逐渐公开化,并演变成一场军事冲突。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时宣布独立,就像多古诺骨牌一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各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南联盟开始分崩离析。

  战火首先在斯洛文尼亚燃起。为了抑制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行动,6月27日,2000名南联邦人民军官兵、300名警察和200名海关人员,在80辆坦克的护送下,开进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强行接管边防站和海关,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截止到7月4日,双方共有360余人死伤。7月8日,在欧洲共同体的斡旋下,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和前南联邦签订了《布里俄尼宣言》,前南人民军撤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获得了独立。

  然而,正当欧共体、南联邦和斯洛文尼亚三方就和平解决斯境内的武装冲突的谈判取得突破之时,7月7日晚,在克罗地亚境内,要求与其母国塞尔维亚共和国生活在一起的60万塞族居民,同时宣布脱离克罗地亚共和国,建立了国中之国——“克拉伊纳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派出军队进行镇压,塞族居民则在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支持下奋起反击,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波黑危机四伏,新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已经初露峥嵘。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后,马其顿、波黑相继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至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继续阅读:二、维和:国际社会携手灭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中国维和警察传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