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一家亲。但军队与警察毕竟是两家,亲兄弟、明算账。1999年5月,身穿警察制服的20名学员穿过高大的梧桐树,悄悄走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还是吸引了行人的眼球,引起了种种猜疑。
当年3月,公安部以“举全国公安之力,选派精干警力,配备一流装备,力争最佳效果”作为标准,决定从国际警务经验较多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六个省市进行初选,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公安部确定考试人选的方式,招贤纳士,遴选维和警察后备人才。
为了确保维和警察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联合国对维和警察的派出资格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和一整套的培训、选拔、考核办法。至少作出了七个方面的明确规定:至少5年正规、现役警察的从业经历;符合联合国要求的警衔;具备流利使用联合国警察工作语言的能力,即具备英语读写听说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应是熟练的机动车驾驶员,能进行轻型机动车的日常维修及驾驶4×4型机动车,必须具备至少两年的驾驶经验,能在山地驾驶汽车,拥有本国的有效驾照或国际驾照;要表现出人事管理才能;身体健康,必须具有在艰苦条件下(特别是在危险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具有体检合格的医疗文件。
有关部门根据联合国的要求,结合中国国情,专门研究,也制定了七条标准,即“七关”:第一是英语关,要求每个候选人的英语水平必须在非专业六级、专业四级以上,听、说能力俱佳;第二是政审关,忠于祖国,热爱维和事业,已婚者夫妻关系和睦;第三是业务关,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从事公安工作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公安业务技能;第四是形象关,对每个候选人的五宫、身材、体态和仪表都有很高的要求;第五是年龄关,缺乏经验的年轻警察不适合,经验丰富但体力不够的大龄警察也不合格,男警45岁以下,女警40岁以下;第六是驾驶关,应是熟练的机动车驾驶员,能进行轻型机动车的日常维修及驾驶4×4型机动车,驾龄不低于两年,拥有中国驾驶执照或国际驾照。第七是身体关,必须具备在艰苦条件下,特别是危险条件下工作和生活能力,具备体检合格的医疗证明等。
经过一个多月层层过筛子“选秀”,40名优秀警官从警察人海中被推荐出来,参加了统一考试。考试的标准按联合国要求,科目主要是英语、国际法和汽车驾驶,最后由专家进行心理稳定性测试。经综合测评,最后只录取了20人;这些人,就成为中国首批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黄埔一期”学员。
5月4日,20名中国警察的佼佼者,从四面八方相聚南京,走进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幽静的校园,开始了严格、系统地维和培训。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维和行动研究与教学的高等学府,中国维和军人就是在这里接受培训的。由于中国警察从未参加过维和行动,公安部各院校尚不具备培训条件,因此,培训中国维和警察“黄埔一期”的任务就落在了这所军校的头上。徐志达来自公安部,综合素质、管理能力都比较好,就被指定为培训班班长。
英语是国际社会最通行的语言。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才能履行职责。而中国警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成为他们参与维和的第一大障碍,也是培训的重点之一。为了营造英文语境,搞好强化训练,学员从跨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到明确通知,无论是上课还是平时,教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一律用英语交流,以增强学员们的英语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熟练的驾驶技术是每个维和警察的基本功。因为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时,必须一专多能,人人会开车,而且,东帝汶维和车辆是右驾驶,与中国车辆方向盘在左边驾驶感觉完全相反。所以,驾驶培训要按联合国的教程进行。车辆发动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国内警察开车一般是上来就开,而联合国要求维和警察接到车以后,先要围着车子转两圈,仔细检查车况、机泊、汽油、电瓶情况是否正常,随车的工具像千斤顶、钢缆、防弹车钢板、钢铲、沙袋是否齐全。还要检查随身装备,如饮用水、野战食品、防弹背心、钢盔、夜视仪、全球定位电台以及有效证件是否带齐,这些例行检查完毕后才能上车启动。汽车驾驶训练有山地驾驶、越野驾驶、泥路水坑特殊条件下驾驶、单双边桥驾驶等。
语言和驾驶两项基本功训练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维和业务培训。
首先是生存训练,诸如在巡逻时发生意外情况如何处置,怎么才能脱险,求生;
其次是武器的识别,虽然维和警察都不配备统一型号的武器,只使用本国枪械,但同样要熟练识别、了解世界各种武器的性能、特点,以防不测;
其三是学习掌握联合国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由于工作需要,维和警察经常要与世界粮农组织、能源组织、卫生组织、难民署、红十字会等进行协调,怎么打交道,如何沟通,都要有必备的常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维和部队的介入是保卫和平,而维和警察的责任则是重建和平。所以,维和警察的责任更重,驻扎逗留期限也比军事维和人员时间更长。
7月25日,维和培训结业,正当大家热血沸腾,想到维和第一线大显身手之时,却接到命令:所有受训警察立即返回原单位待命。待命?待到何时?难道说,世界风云发生新的变化,中国维和警察出国计划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