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7度春秋中,李钦的人生字典里,压根就没有收录过“畏惧”两字。特种侦察兵出身的他,用智慧和血汗,一次又一次书写人生传奇。
李钦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战士、排长、连长、大队长、支队长,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边防部队优秀指挥员。他的一句口头禅“跟我来”,至今还被部下们牢记在心。
2004年11月2日,云南公安边防总队通过情报得知:境外大毒枭韩永万,已经将一大批海洛因偷偷运入我国境内,存放在边境城市云南省瑞丽市的一个村子里,随时可能发往昆明。不久,侦察员就截获了从瑞丽开往昆明的两辆厢式货车,并对车上装载的200多根进口柚木彻查。在29根伪装有红色标记的柚木内,查获220公斤、价值4000多万元的高纯度海洛因。
组织决定,由李钦(时任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担任指挥,全面启动情报网络,拉开了代号“11·02”的缉毒帷幕。
从此,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李钦舍家撇业,两下广东,又在缅方的支持、协助下,带人亲赴缅甸毒穴,堵获700多公斤海洛因。韩永万闻风而逃,四处躲藏,他又带兵率部跟踪追击,驾驶独木舟,从澜沧江冲下湄公河,追到缅泰(泰国)边界,又追至老挝,并争取老挝空军的支持,最终将刚租了一架飞机升空逃窜的韩永万迫降抓获。此案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抓获了韩永万以及其境内外的犯毒团伙共81人,查抄了韩永万在仰光、大其力、木姐、瓦城等地房产6处,对长期盘踞在缅北的贩毒势力是一记老拳。李钦因此荣立一等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缉毒先进个人。
为了便于集中、指挥、管理,从第四支防暴队开始,公安部党委决定,由全国各边防部队成建制组建防爆队,奔赴海地,每一次任务期为8个月。2007年12月,第六次防爆队在政委(即总指挥)李钦的带领下,威武雄壮地开赴海地。出发之前,李钦抽烟很凶,还经常抽云南当地的大烟筒。自从受命挂帅出征后,他觉得自己带头抽烟,不利于部队的管理,也不利于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于是,他在短时间内,硬是咬紧牙关,把烟戒掉了。在他的带动下,防暴队的很多队员也都相继戒烟。
2008年4月,海地莱卡爆发了波及全国的暴力骚乱。联海特派团一名雇员全家5口被暴徒劫持,需要立即营救。但前进的道路被暴徒们设置了许多路障,李钦下令装甲车开足马力,在前面强行清除路障。抵达事发地后,在他的指挥下,三个小组交叉掩护,快速前进,最后破门而入。暴徒的枪在枕头下,还没来得及拔出来,便被防暴队员风扫残云般地一一制服。前前后后,仅用25分钟,营救行动干净利落,在太子港一时传为佳话。归国前夕,在授勋仪式上,联海特派团总警监迪亚罗评价道:“你们充分展示了团结协作能力,即使是在很多友邻防暴队或维和部队看来无法控制的骚乱局面中,由于你们的努力,也能迅速恢复秩序。”联合国秘书长首席特别副代表科斯特指出:“你们是联合国优秀的工作人员,你们不愧为优秀的中国大使!”
第八次防爆队出征,为什么还要选派李钦挂帅呢?公安部边防局政委傅宏裕政委对记者说:因为海地的形势越来越复杂,治安形势越来越恶化。怎么样完成这个任务?有经验的防爆队,要最优秀的同志去,我们放心。因此,这次派遣了李钦带队,以原来的中队为主,第二次出征海地。他们在武警学院维和培训基地训练了4个多月时间,训练期间,我去过七八次,去看望他们,跟他们谈,他们都说第二次感觉责任重大,这是组织对我们信任,这是全国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举一动就是要为国争光。
海地维和期间,李钦率队出色完成了一次次武装巡逻、重点警戒、高危解救等任务,成为多国维和部队中的“模范警队”。当他在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部下们都劝他注意安全,到后方大本营坐镇指挥。他却婉言拒绝,说:我一个指挥官不在现场,怎么知道现场情况?不知道现场情况,我怎么指挥大家去完成任务?
当噩耗传来,已是高中生的女儿李沁遥怎么也不相信,她忍不住对着墙壁拳打脚踢,并打电话给护送遗体回国的人员:“你们赶快给他打强心针啊!说不定在飞机上颠一下,爸爸就会醒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