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洛在口中喃喃着,挠了挠头,思考了老半天也想不出这谜面是什么意思,她求助似的转头看了看李墨。
“是,喜出望外。”李墨淡淡地说道。
“公子猜中了!这个小灯笼送给您。”掌柜的拿出一个小的小猪灯笼递给了李墨。
李墨将灯笼给谭洛把玩,谭洛一脸的迷惑,“为什么是喜出望外啊?这和喜出望外有什么关系呢?”
谭洛即使知道了答案,也想不通这成语和这谜面有什么关系,看起来完全就是八竿子打不着啊?
“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婚期即有喜,农历十五也叫望,在元宵后即望后,因此可以用成语‘喜出望外’来形容‘婚期定在元宵后’。”
“啊,原来如此!”谭洛拍手表示明白。
“王爷,那里有表演,我们去看看!”谭洛听到前面的古琴声,拉着李墨往前面走。
人群听到乐声和歌声纷纷往前面走,不一会儿人群就聚集过来,将表演者围在了圈里面。谭洛和李墨挤进一个角落,只见一位白衣女子正坐在桥上,一边弹古琴一边低声吟唱,女子体态婀娜,姿容秀美,歌声婉转,引得听众们屏住了呼吸。
桥的扶手上挂着一盏盏八角垂绦宫灯,系着红色的丝绸,随着风舞动着。
“真好听。”
一曲完毕后,后方突然锣鼓喧天,原来是舞狮的队伍来了,围在一起的人群纷纷让出一条路来,观赏着舞狮。
“花车来啦,让一让啊!”
另一边有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表演,好不热闹。
“走百病摸门钉啦,大家快来排队!”
……
一个又一个的节目和表演,百姓们从开始的热情高涨、高声呼喊,到后来的意兴阑珊、声音低哑,显然大家已经耗尽了精力。
“洛儿,我们回府吧。”
“好。”谭洛点点头,她也有些累了。
李墨揽住谭洛,从人群中挤出来,坐上马车回到了王府。
“小栗她们应该也已经回去了吧。”谭洛坐在马车上,掀起车窗上的帘子向外张望着。
“嗯,洛儿不必担心,她们身边有陆羽和范晨安,陆羽有分寸,说不定这会儿,几人已经在王府了。”
听了李墨的话,谭洛转过头不再向外张望,放下心来。
到了王府,谭洛果然看到了熟悉的人影,听见车轱辘压过地面的声音,小栗和小桃赶紧出来相迎,“王妃,您可真能玩儿,这都几更天了,才回来?”
“哈哈,让你们担心了,我身边有王爷呀,自然是想玩到几时就玩到几时。”谭洛俏皮地说道。
“王爷,付大人来了。”朱守突然出现在门口,向李墨禀报。
“有说什么事吗?”
“说是和前些日子您向皇上提议的事情有关。”
“好,我这就去,王妃,你回去好好休息,本王处理完事情就去找你。”李墨拍了拍谭洛的肩膀。
“好。”谭洛点点头,皎洁一笑。
谭洛回到了寝殿,换下衣裳,在丫鬟们的服侍下洗漱更衣。
“科考试题一般都有什么啊?”
谭洛又到了需要李墨给她科普的时候,她一脸认真地笑着看李墨。
李墨有些无奈,“洛儿,你确定要大晚上的聊这个?”
看着谭洛坚定的眼神,他只好也钻进温暖的被窝,抱着谭洛给她讲解着,“科举考试的内容很多,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等。其中明经、进士两科尤为重要,因为现在大昭,许多朝中要员大多出自这两科。”
“那考什么呀,是考诗词歌赋还是论经释道啊?”
“明经主要考帖经,按古代圣贤立言来阐释义理,比较束缚人的思想,所以现在也不怎么考了。”
“进士主要考诗、赋,二者均是有韵的文体,它讲究文辞华美,音韵和谐,诗歌要对仗工稳,赋要骈骊顿挫,基本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学识水平。”
“所以现在考诗词歌赋的多?”
“对,诗赋现在是科举考试的一贯科目,考试方法很多,也苛刻,要想考中十分的困难,但仍有不少文士为了跳过龙门,登上仕途,白首穷经,终生研讨诗词歌赋,以把能考取进士作为博取功名,甚至当作毕生追求和整个家族人的荣耀。”
谭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了,王爷,上次说皇上已经同意了我们出一些关于往年科考试题的册子,那我应该找哪位大人要这些题目啊?”
“找礼部的礼部侍郎付大人就行,不过,刚刚来找本王的就是付大人,他已经把过去十年的科考题目整理好了,这十年的试卷现在就放在书房。”
“真的!”谭洛高兴地拍手,随意又有些不悦地问道,“王爷刚才进来的时候为何不说?”
李墨无奈,“本王哪知道你大晚上的还想聊这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