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怒,满朝文武皆不敢再说一句话。
清洁廉明的臣子脸上臊得慌,他们不是忘记规矩,只是以己度人,却不知那些看似数量庞大的银子,是历代皇帝多辛苦才攒下来的。
至于长平王妃,这群清廉官员反而不以为意,若是皇帝看上她,完全可以以死证清白,没必要最后搞得江山社稷都因此动荡不安。
那群预备谋反的就心虚了,他们可是知道长平王妃之所以住在宫里是被长平王差点打死才不得不留下,皇帝就算好 色,也不至于对一个半死不活的人兽 性大发。
更何况这些都是稍微打听就知道的事情,皇帝从未隐瞒,只是为了长平王的面子不主动提及而已。
长平王还在宫外,卓宵也暗中带人埋伏在附近,在宫里传出信号之时,长平王意识到不妙,让人赶紧撤离。
明显不是自己定下的信号,长平王一见就知道事情有变,然而常仁却觉得此事应该一不做二不休,就算是硬拼也不该退缩。
“宫中有变,此时进入无异于羊入虎口,京中长期驻守军队有五万多人,本王带来的才……”
常仁反驳道:“金钟那些人长期疏于训练,怎么能和我们相提并论?见过血的将士们根本不怕他们,就算不能以一挡十,最起码一个打三个也该做得到!王爷,机不可失啊!”
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在他们争执之时,卓宵骑着马带着人开始围剿长平王带来的人。
长平王小心惯了,一见到情形不对,赶紧骑马准备逃。
常仁不愿意,鼓动士兵和自己强行攻打皇宫。
皇宫的城门已经关闭,没人来开门,想要破门就是一个大麻烦。
卓宵带人一路杀过来,颇有些费劲。
常仁的话其实并非全无道理,他们原计划是等人过来开城门。谁知道事情没成,逼皇帝“退位让贤”的官员怂的怂,死全家的死全家。
如今没人开门,硬要破门,还要面对长平王的怯弱,若非这群士兵确实刀尖舔血百里挑一,还真扛不住卓宵和被他带来的士兵的围剿。
长平王眼看情势不妙,一直想着暗中离开却都被挡住了。
有意无意,即便是他带来的人也会偶尔阻挠他。
长平王急得不行,下令让士兵不许再攻城,改为维护他离开。
杀急眼的士兵这会儿哪有那么好控制,更何况卓宵带来的人单打独斗不行,但是团结合作方面要强上一些。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卓宵这边的人多。
常仁还在做着用从龙之功换爵位的美梦,就被一个士兵看到,对方一见到他不管不顾的冲过来一把长刀直接砍在他肩膀上。
虽然常仁被旁边的人护了一下,但是这一下差点砍了他的头,之后他狼狈不堪的被人拖到长平王身边,昏昏沉沉之间,又被长平王舍弃。
自顾不暇的长平王顾不上自己的智囊,甚至觉得是常仁阻碍了自己,他着急忙慌的想要逃走,被杀个措手不及的他,根本无法冷静下来思考。
一番厮杀过后,长平王在士兵的护送之下终于离开京城。
卓宵看着身边死伤无数的士兵,压下心里的仇恨,没让他们继续去追。
士兵看着伤亡数量,也意识到自身不足,好在任务完成,皇帝听说以后,虽然内心不好受,但是并未怪罪。
之后就是收拾各种烂摊子。
京城百姓惶惶不安好几日才搞清楚状况,皇帝这一次没有再留情面,将长平王贪赃枉法还有蓄意栽赃的证据公告天下。
一时间京城百姓气愤不已,他们离皇帝最近,得到消息最早,更何况丞相死后,京中风气就好了不少,后来户部尚书又被处置,再加上皇帝开恩科,还有救治百姓的种种善举,让他们深信自己的国君绝不是那种卑劣小人。
长平王以为自己逃走就能再继续之前的计划,没想到自己一路逃,后面也有人一路撵着他澄清皇帝并未霸占长平王妃,更不存在不管百姓只维护任性的女儿。
受过紫璇公主恩惠的书生何止一两人,这些书生本就发愁该如何报答,一听说这些事儿以后就不止一次告知自己身边之人紫璇公主并非任性狠毒之人。
一个无偿照顾贫困学子,还经常亲力亲为,后来更是出资修建给穷困孩子读书的公主,她怎么可能又任性又恶毒?
不是没人怀疑紫璇公主沽名钓誉,可是不少即使落榜的学子,在返回家乡途中也被好好照顾了一番。紫璇公主更是听了宁姝的话,好言好语的鼓励他们。
之后还送了书籍和食物,银子虽然只有二十两,看起来似乎不多,但是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被照顾,都落榜了,哪儿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再去又得三年,更何况也未必高中,中了也有很大可能名次很一般。
有人不服气:“二十两银子咱们筹集很难,可是那可是拿了几十万两的公主啊……”
“在京中,我们吃的饭菜连很多京城百姓都吃不到,一顿饭你去酒楼,花上一二两都不一定那么好,一天三顿加上水果,往少了算就算半两银子的成本。这还不算那些住房和医疗成本,京中物价奇高,原本我是没钱租房,更别提买碳火和那么好的食物了。”
对京城好奇的不免多问几句,这些书生也尽可能详细的解释自己的待遇有多好,还有京城物价和这里不一样,房租之类的花销更有可能是他们一两年都未必赚得到的银子。
渐渐的,这些书生的身边不少人被带的好学起来,也不再怀疑紫璇公主沽名钓誉。
哪怕是受长平王“恩惠”的地方也有不少人曾经被紫璇公主照顾过,所以长平王造谣短时间确实威力巨大,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宁姝花钱雇佣不少说书人,和百姓说长平王多么无耻和恶毒,更和他们说起受灾地百姓有多可怜。
一群差点就活不下去,勉强活下来还失去不少亲人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原本该得的赈灾粮和银子被长平王吞了,皇帝费劲千辛万苦筹集粮食和银子送了好几次才成功,长平王却贪墨钱粮不说,还厚颜无耻的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在宁姝的授意之下,这些人哪怕有觉得这些受灾地百姓愚蠢又恶毒的,渐渐的也会改变想法,最起码能做到不口出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