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手听到向锦玉的话并没有马上出言反击,而是陷入了沉思,大医精诚这样的思想在王朝并没有出现。
天底下最好的医生全部汇集在京城,给达官贵人治病的被称为御医,给皇宫那些皇族治病的被称为太医。
人人都愿意做御医太医,可没有人愿意做一个游方郎中,特别是那些医术高超之人。那些人的怪脾气都是相对的,像是王圣手这样的人也在为某位大人物服务,甚至不惜提前一天到达李府,只是得到了那位大人物的手信。
所谓活死人药白骨,拥有悲天悯人心态的大医并不存在,即便像王圣手这样的大夫有时候也会为权贵做事,当时王圣手一气之下从太医院告老还乡。
太医院之中并没有太在意王圣手,实际上太医院之中那些手段高明的医者实在是太多了,也不缺王圣手这一个。
王圣手心灰意冷的回到了江南,一边态度恶劣的给那些有钱的江南商人治病,另外一边深入江南的乡下,所以他的名声才会越传越广。几十年如一日才换来了偌大的声望,被那位大人物注意到。
见王圣手被向锦玉一句话说的思考起来,王大山可着急了,他上前一步晃动着王圣手说道,“先生,这家伙就是会吹牛,你千万不要被这家伙给蒙蔽了。你在江南为那些穷苦百姓行医,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大医。”
王圣手勉强一笑,他在看向向锦玉时脸上已经没有了鄙视,反而带着某种感慨,他没想到向锦玉如此年轻就能够说出如此意味深长的话。
大医精诚这种思想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总结出来的,向锦玉也是沾了后世的光,要知道大医精诚可是那个时代华国无数医者探索出来的精神。
“治病救人,请!”收起了轻视的王圣手态度恭敬起来,站在向锦玉背后那几个新式医科的大夫也都露出了笑容,他们向前一步和王圣手并列。
李家老爷能够看出王圣手态度转变,他心中也感慨向锦玉这位状元公真是非同寻常。他常常听说某地少年早慧,大概说的就是向锦玉这样的人吧。
向锦玉看着那几个新式医科的大夫说道:“你们可不要给我丢人,认真的为李家老爷诊断,治病救人是你们的理念,当为含灵解苦就难。”
听到向锦玉的话后,那几个大夫都恭敬的点头,他们可知道向锦玉是新式医科的创始人。在江水城的时候,向锦玉的身份被那几位医界的老前辈认可。
换句话说向锦玉开宗立派相当于新式医科的祖师爷,他们这些做徒子徒孙的当然要毕恭毕敬对待向锦玉,说不定几百年后向锦玉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新式医科的经典。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之上数不胜数,以诸子百家为首,他们祖师爷的言语都能被收集起来当成经典,向锦玉自然也可以。
王大山的心中越发的不屑,他觉得这几个人就是向锦玉找来的骗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哪有这么年轻的大夫。这个年纪在江南府顶多做捡药的郎中,还没有资格登堂入室,给人问诊瞧病。
王圣手坐了下来,他看向里家老爷。望闻问切却是医家的基本功,他先是观察了李家老爷的面色,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接着他询问道:“你最近是不是觉得口干舌燥,半夜总是惊醒。”
李家老爷心想王圣手果然厉害,他点头说道:“是呀,最近总觉得口干舌燥,半夜梦中突然惊醒,然后心慌的厉害。都是以前落下的老病根,没想到现在更严重了。”
听到李家老爷的话,王圣手越发的确定自己的诊断,不过他作为江南有名的名医并不会马上作出判断,他看向李家老爷说道:“我需要把脉,现在你伸出一只手。”
李家老爷最近生病看过许多郎中,对把脉之事也算熟练,他伸出自己的右手,王圣手直接把起脉来。
足足过了一刻钟王圣手才停下,李家老爷有些奇怪,他看向王圣手说道:“先生,江南府的郎中为我诊治的时候,皆是把脉片刻便离手,你为何会用半刻钟?”
王圣手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老爷那些都是庸医,把脉需半刻方能判断患者疾病,那种片刻离手连脉搏的脉络都没有摸准,怎么能够给人治病?”
说着王圣手看向那几个新式医科的大夫,他不大清楚新式医科是何门何派,不过天下大夫不分家。无论你是江南派江北派或是太医御医。为病患诊病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他不相信这些新式医科的人能够脱离这些手段。
听到王圣手的话,新式医科那几个大夫脸上的笑容更甚了。向锦玉更是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王圣手,看来王圣手是王朝医科的代表。是站在顶端的那群人,他在乡间给人治病得了圣手之名。
这种称呼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能够成为圣手必须能为病患解忧排难。
王大山看着王圣手,对于赢下这场比赛娶到李海棠更加有信心了。他看着王圣手说道:“既然先生已经有了诊断,现在不要说出来,就让这些新式医科的大夫也诊断吧,到时候双方将各自的诊断写在纸上。”
这是比较公平的方式,若是一方提前说了诊断的结果就太过无趣了。
王圣手站了起来,他看着新式医科的几个大夫说道:“诸位请吧。”
新式医科那几个大夫微笑的点头,然后来到了李家老爷面前。李家老爷对于向锦玉带来的这几个大夫态度和蔼,他微笑说道:“那你们就替我看看。”
听到李家老爷的话,这几个新式医科的人拿出一些工具。看着奇形怪状的工具,李家老爷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觉得这些人好像比江南府那些郎中更奇怪。
李家老爷迷茫的说道:“这是?”
向锦玉微笑道:“这是新式医科的诊断工具,你们快些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