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看着窗外,接了电话,问:“去哪里?需要换衣服吗?”
宋辞依然是那辆拉风的车,停在正门口很是显眼。
张二叔现在都见怪不怪了,站在一边正啧啧称奇的打量着。
宋辞依然没下来,靠在窗户边对着这边招招手,说:“不用,就穿你平时的衣服就可以。快点下来。”
“好,等我!”
沈清跟大家交代了一声,就往外走。
徐威好奇问她去哪儿,怎么走这么急。
沈清也只是摆摆手说没事,别的也没多解释。
但是苏澈从这边过,看了外面的跑车一眼,又转头讥讽道:“看见了吗?那是老板的男朋友,开跑车的。人家可看不上你这样的。”
这话夹枪带棒的,还带着深深的嫉妒。
徐威转头,上下打量他一眼,眼珠子咕噜噜转了转,立刻明白了什么。
他一样反唇相讥:“你得说明白,是看不上你,和我,我们这样的。”
伸手在苏澈的肩膀上点了点,神情中的嘲讽一目了然。
苏澈被说的脸色涨红,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猛地甩开他的手,骂道:“神经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说完,转身就愤怒的回了办公室。
徐威无所谓的笑笑,对他嘲讽自己的话只当没听到。
他也往窗外看了看,正看到沈清走到车边,自己开了车门上车。而宋辞就一直坐在车上,始终没下来过。
徐威点了支烟,吐着烟圈笑:“还挺神秘。”
沈清那边上了车就问:“需要我做什么?”
宋辞说:“还是做我的女伴,帮我做顿饭,我要招待客人。”
说完,就发动了车子。
沈清想了想,觉得不可能这么便宜就能还了债:“真的只是做顿饭就可以?有什么特别要求吗?是什么客人,口味什么样?不用换身正式的衣服?”
帮宋辞招待客人,肯定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能让他亲自招待的客人,也不可能是多么简单的人物。
这样的人,吃顿饭,肯定也是讲究的!说不定一个菜不对,俩人就此闹掰了,她的债就还不上了。
宋辞虽然神情凝重,但还是坚持说:“你不用紧张,就是做顿饭而已。就用你平时做家常菜的口味做,不要弄花哨的架势,简简单单就可以。”
沈清嗤笑道:“你虽然说简简单单就可以,但你的脸色可不是这么说的。如果这顿饭搞砸了,我的债务是不是还得接着还?”
宋辞说:“不用!就算失败了也是我自己估算错误,跟你无关。”
有了他的承诺,沈清就放松了一些,但也不会太掉以轻心。
因为宋辞提供的信息有限,她也只能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开始想着一些家常菜的做法。
其实,她做菜的技术也确实是没那么顶级。
十几岁就出来讨生活。虽然什么都做过什么都学过,学的也很快,但毕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没办法达到顶级的程度。
不过她从小就做家务,在做家常菜方面,也确实有自己的心得。
走了一段,又问:“菜是要我们买了带过去吗?”
宋辞愣了一下,说:“是。我买了一些,在后面,你要看看吗?”
沈清转身看向后座,果然看到一些菜肉等。随意看了看,就摇头:“不行,你这是超市里买的,不合适。”
宋辞对选菜这方面很明显不擅长,选的不是老了就是只注重卖相,味道并不好吃。
他的表情第一次有了些窘迫:“那怎么办?我带你去超市里再买?”
对于做菜这些事,他确实没什么常识。
沈清摇头,说了个地址,让他往那边去。
那里有个大型的农贸市场,菜品新鲜种类也多,她得自己去选。
宋辞的拉风跑车停在农贸市场旁边的停车场里时,显得特别扎眼。
他挤在小货车和满身灰尘的面包车中间,反而像是个异类。
宋辞自己却不觉得,怡然自得的下车,带了墨镜,等着沈清下来。
沈清下来后,回头看了看,都有些想笑。
宋辞虽然看起来不受宋家待见,但其实从小也没进过菜市场,站在这里估计都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沈清就带着他,进去后,在里面溜达着问菜价,比较各家的菜。
这时候正是午饭过后没多久,已经没有多少买菜的人,而市场上的摊贩们大部分都是正在吃饭。
大部分人都是吃自带的饭菜,或者馒头大饼就着咸菜就是一顿了,也有带着孩子的会吃的稍微好一点。
有为了孩子点外卖的,沈清就会盯着看人家吃的什么,暗自把他们的喜好记下来,看什么外卖卖的好一些。
宋辞怕她忘了正事,咳嗽一声提醒她抓紧时间。
沈清横了他一眼:“放心吧,忘不了你的正事。”
她问了大概是四个或者五个人吃饭,心里有数,知道该买多少菜。
这家买了把小白菜,那家又买了个藕,换了一家走去买了条草鱼,接着再走一家去买虾。
宋辞看她一家只买一点,问她怎么不在一家买全了。
“卖鱼的那个摊子也卖虾,你怎么不买?”
沈清还在看螃蟹,一边看一边挑挑捡捡的摇头说:“那家的虾不新鲜,当然不能买。你不是说做家常菜吗?当然要按照做家常菜的标准来。”
她以前跟着打工的小餐馆的老板娘出来买菜,那老板娘就是这么斤斤计较,买起来也很麻烦的。
宋辞看了看时间,也没再说什么。
沈清买了菜都让他拎着,自己走的很轻松,就多看了看,把菜价和品相都记在心里。
她是做食品的,这些菜是工厂里每天都要用的。所以她每天都会关注各种菜价,也会不断的比较,以求买到最质优价廉的菜。
后来看到有个老太太竟然在卖自家种的南瓜,也挑了两个带走。
这小南瓜长的不好看,还小,在宋辞看来就不该要。但想到已经放手让沈清去做,他也就没再说什么。
菜差不多都买全了,沈清就指挥着往外走。
可是还没走出市场,就听到有人在说清味米线。
沈清对自己起的名字肯定是敏感的,尽管菜市场里杂乱,也一下子就听到。忍不住停下脚步,顺着声音发出的方向看过去。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拎着菜站在一个摊子前,对着卖菜的摊主教训着。
“小吴啊,你怎么还吃清味的米线和串串香?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他家的东西不行,都是地沟油和添加剂。你吃多了小心得病。”
摊主小吴其实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正吃的高兴,听他说自己吃的东西不好,就有点不太高兴。
不过生意人一般不会当面跟人呛起来,还是笑着说:“我就好这一口。几天不吃一次,就馋得慌。”
说着,又吃了两个串,唏哩呼噜的吃着米线。
旁边几个啃馒头的看他吃的香,都有点馋得慌,觉得自己的馒头小菜吃不下去了。
那个中年男人的脸色更难看了,冷哼一声,没好气的说:“年纪轻轻的不爱惜身体。我都跟你说了,你喜欢吃这些可以去我店里,我给你下一碗热乎的米线再加个煎鸡蛋,吃着多好?”
小吴头都不抬,含糊的说:“你店里的米线我吃不惯,味儿差了点。”
沈清心里冷笑一声,正想离开的脚步又停下了。
还以为这个中年人是提倡自己回家做饭吃的养生主义者,原来劝了半天,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拉生意。
而且,她也已经认出了这个人。
单纯的不喜欢她的食物她可以理解,也可以不管,但是踩着她的食物去捧自己的,她就不能忍了。
把手里的螃蟹递给宋辞,她把袖子往上拽了拽,就走了过去。
宋辞的眼睛微微眯起来,又看了看时间,看还来得及,就站在一边等着看戏。
这个女人睚眦必报,而且有仇基本都是当场就报了,也不知道那个中年男人会怎么被她折磨。
那个中年男人听见小吴说他的米线味儿不够,正义愤填膺的喊着:“小吴,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做的可是良心生意。油都是最好的花生油,菜都是每天现买的……”
他正自吹自擂,沈清已经走过来,突然拍了他一下。
“谁啊你?你……”
中年男人正说的慷慨激昂,猛然被打断,很是恼火。可是一转头,看到是个长的柔弱和善的漂亮女人,顿时哑了嗓子。
周围人看到这么漂亮的女人,目光也忍不住被吸引过来,关切的看着他们俩。
沈清笑的一脸无辜:“这不是孟哥吗?你怎么在这儿啊?”
她已经认出来这个男人,姓孟,很多人叫他孟哥。
他在本市开了四家小吃店,主演经营麻辣烫米线和烧烤等。
生意还可以,但也没多少特色。
因为他经营多年,有了一些老顾客和积攒已久的人气,所以维持的也还不错。
只是,这人很小气,还喜欢在背地里中伤同行,很多人都不太喜欢他。
沈清对本市一些小吃行业比较出名的人都做过调查,还把他们的特色食品都买来吃过,所以对这人有些印象。
而且,对他做生意时的一些龌龊事,她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