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建设生态安全临海
山涧郁松2025-11-15 10:594,775

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持续夯实生态之基;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保护与转型相得益彰……最近几个月以来,临海市深入践行中央领导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新路径。

  黄海湿地,鹤鸣鹿舞。世遗名片花落临海,标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高度。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申遗成功,是临海市践行中央领导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

  在绿色转型中,临海市以湿地申遗为抓手,争做生态建设的领跑者: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出台实施《临海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积极引进湿地科研力量,成立临海海滨湿地研究院,建成中国黄海临海海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区域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投入,临海市将湿地保护专项资金预算写入地方性法规,建立了湿地补偿制度。半年来,市级财政直接投入205.5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城区整体生态环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以及河湖水系连通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目前,临海正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新*,持续优化湿地生态环境,将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有机融合。同时,进一步放大世遗品牌效应,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的“临海智慧”。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经典的旋律传唱不衰,歌颂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30年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至今镌刻在临海人心底,浓厚的生态文化激励着大家接续奋斗,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35年扎根滩涂爱鸟护鸟的研究员吕士成、饲养麋鹿33年的卢兴保、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的三峡移民冯坤乔、矢志于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林业工程师田伟、39年义务守护“万鸟天堂”的于连富……临海“生态卫士”们用坚守与付出,演绎着这座城市的绿色传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理念开花结果,生态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更广泛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临海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

  千里海疆,绵延林海;播绿不停,久久为功。近年来,临海市举全市之力,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全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临海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绵延582公里,沿海滩涂达683万亩。防风固沙,绿化海疆。临海林场等一个个“无中生有”的万亩林场,在临海沿海筑起一道生态屏障。

  12月4日,临海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后,临海获得的又一份绿色殊荣。2019年以来,临海市新造成片林面积44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林53万亩,建成大面积成片林229块21.68万亩,造林总量全省第一,圆满完成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城市生态品牌得到进一步彰显。

  产业由“重”变“轻”。临海市把绿色生态作为产业选择的主攻方向,以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为引领,积极构建富有临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作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临海新能源装机总量、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宝武集团2000万吨级绿色精品钢生产基地落户临海;打造国家特大项目循环经济示范区,再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赢的新局面……用绿色转型推动存量调整、用绿色跨越加快增量提升,临海大地铺陈一幅绿色美丽画卷。

  发挥土地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临海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做好“大海洋”文章,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把“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打造成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主导产业。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化革新,既需要理念的不断深化,也需要制度保驾护航,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迸发。

  近半年以来,临海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PM2.5平均浓度连续大幅度下降,“临海好空气”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

  ——彻底整治黑臭水体,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常态化巡河、治河、护河,精心呵护河湖健康,让“百河之城”再现碧水清波。

  ——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从城市到乡村、从公路到河岸,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造林绿化热潮,片片绿色延伸,美化了城乡。

  坚决向污染宣战,向顽瘴痼疾亮剑,让建设美丽临海的步伐坚定有力。成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交办问题实行“双交办”“双督查”“双通报”,建立领导包案、督查督办、问题销号等六项制度……临海市以最坚决态度、最严格标准、最有力措施,彻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来回应社会关切、取信于民。

  绿色发展,正逐渐浸润临海人的新生活,重塑着城市发展的新格局。走进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临海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视为立市之本、发展之道、为民之要,大手笔勾画崭新的生态图景。

  12月5日,临海化工园区再次召开推进会,对全区“两违三乱”整治攻坚冲刺再部署、再督促、再加压,要求以决战的姿态、冲刺的劲头、攻坚的力度,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自6月初市总河长发布“两战”动员令以来,这个区高位推动,狠抓落实,擂响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战鼓,集中力量对全区河道“两违”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持续有力的行动让水更清、景更美,人水和谐的生态图景在园区大地渐次铺陈。

  通榆河化工园区境内25公里河道两侧,违建的水泥中转站、钢材杂货码头、沥青搅拌场、砂石场一一拆除或整改,养殖场关停或搬迁,散坟全部迁走……

  这个区紧扣市级总河长令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精准施策,系统治理,制定出台《园区河道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敢于亮剑,向河道管理“顽疾”宣战。

  通榆河园区段涉4个镇区,两岸集聚商户17户,主要以砂石销售、粮食收储等为主。多年来,这些商户均未纳入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私搭乱建总面积11300平方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同时违建户的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直排河道,对通榆河水质及沿岸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这个区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督促沿线镇区迅速治理,并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12月5日,这个区水务局联合相关镇区和部门,对通榆河沿线两岸的13户“两违”点进行依法拆除。截至目前,市河长办交办的通榆河22个“两违”问题已解决13个,全区109个“两违”问题,已通过市河长办验收销号90个,占整治任务的82.6%。

  大有镇境内中山河堤违法圈圩多达22处,尤其是河堤边的养殖池塘,多年来已形成规模,整治难度较大。为此,这个镇河长办多次召集承包户开会,宣传省市县总河长令以及“两违”整治文件精神,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赢得承包户的理解与支持。目前22户已全部签订拆圩协议,拆除鱼塘22个,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日前,六套中心社区组织人力物力,对区域内废黄河沿线牧农养殖公司、新条村沿河养殖房等乱建、乱围现象进行集中处理,也取得明显实效。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自上而下、全面覆盖。”化工园区658名河长、43名警长积极负起巡河责任,带着目标、问题、任务、措施、责任清单,定期开展巡河,现场会办解决问题。2019年以来,16名区级河长已巡河69人次,解决问题129个;642名镇村级河长巡河1952人次,解决问题96个。

  这个区河长办建立按日统计、按周通报制度,及时跟踪、督办工作进度。进度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镇区,由区两办现场会商督办,实行“点对点”督查。此外,各单位根据省、市河长办“消除存量、杜绝增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已拆除违建点的巡查和管护力度,确保不发生反弹。

  12月4日至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来临海考察,洽谈航天科技领域合作项目。4日下午,市政府与航天三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海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张红文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以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业的战略性、高科技、创新型中央骨干企业。航天三院是航天科工集团的重点研究院之一,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临海市与航天三院开展了多轮次对接交流,在共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智慧工业园区、新型智慧城市、高端智能装备、航天特色文旅项目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海西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双方签约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他说,临海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空间巨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代表着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最高水平,航天三院拥有大量高层次人才和丰富的高端技术资源,研发了众多大国重器。临海市将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航天三院携手开启合作新征程,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临海将倍加珍惜合作机会,认真履行协议内容,进一步巩固深化双方关系,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实现共赢发展,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临海力量。

  张红文表示,临海地处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点,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现代化交通体系加速形成,生态资源禀赋日益彰显,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航天集团及航天三院将在临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扎根临海、深耕细作,务实推动项目落地,为促进临海经济社会发展倾注智慧和力量。

  签约仪式上,悦达集团还与航天三院签订了产业化合作协议。在临海期间,考察团一行考察了东山精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空港经济区等处,并与临海高新区洽谈技术合作。市委市政府秘书长参加活动。

  12月4日上午,临海市政府召开第40次常务会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加强养犬管理等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海西主持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中央领导近期发表的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自觉加强学习,严格对标对表,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打造人民满意机关。要更加聚焦基层基础,做好源头防范,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科学布局功能空间,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实行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城市能级提升。要更大力度对外开放,精准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引进更多资源要素。要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会议研究了《临海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咬定“排查见底、整治彻底”目标,统筹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要按照方案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持续深化细化具体举措,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严格督查整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动真碰硬,把专项整治行动推向深入、形成长效。

  会议听取了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等相关工作汇报,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市级统筹工作顺利实施。要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规范开展筹资、支付管理等工作,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权威准确解读政策,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实惠和便利。

  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主动担当,完善监管体系,依法依规履行好监管职责。要精简交易流程,提高服务质效,保障公共资源交易高效有序进行。

  会议审议了《临海市养犬管理办法》,强调要抓紧抓实养犬管理,完善免疫接种、涉犬问题查处等配套措施,有效解决不文明养犬问题,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

  会议还研究了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调整、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教育改革等事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海西追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