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南朝第一帝
微笑卡夫卡2021-06-20 19:583,069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

  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县绥舆里,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

  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裕长大后,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

  不过,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

  或因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十二月,刘牢之率部抵达吴地,派刘裕领数十人侦察起义军的动向。

  不巧碰上了几千起义军,刘裕率众迎战,随从战死大半,而他还在酣战,手舞长刀,杀敌甚多。

  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逃退,斩杀俘虏千余人,刘裕乘胜追击,平定山阴(今浙江绍兴)。孙恩逃回到海上。

  隆安四年(401年)五月,孙恩又攻克会稽郡,杀死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再次领兵东征,孙恩败退。

  刘牢之驻扎上虞,派刘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宁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数百名,刘裕常常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每战都冲锋在前,起义军这才退回浃口。

  隆安五年(402年)春,孙恩频繁进攻句章城,每次都被刘裕击败。三月,孙恩北击海盐县,刘裕跟踪追击,在海盐县城旧址筑起城池。

  起义军白天来攻城,城内兵力空虚,刘裕就挑选数百人组成敢死队,都脱掉盔甲,手持短兵器,击鼓呐喊冲出城。

  起义军遭到震慑,士气大丧,丢盔卸甲逃散,大帅姚盛被斩。刘裕虽然连战连胜,但考虑到众寡悬殊太大,于是假装弃城而逃,诱使起义军蜂拥进城。他乘其懈怠,伏击大败起义军。

  六月,孙恩乘胜渡海,突然进军丹徒(今江苏镇江),士兵多达十余万人。刘牢之还驻军山阴,京师震动。刘裕日夜兼程,与起义军同时抵达丹徒。

  当时敌我众寡悬殊,又加上长途急行军十分疲惫,而丹徒守军又无斗志。孙恩率兵数万,击鼓呐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担准备抵抗。

  刘裕率部猛攻,大败起义军,起义军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八月,朝廷加封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派他领水军追到郁洲讨伐,刘裕又大败孙恩。

  孙恩南逃。

  十一月,刘裕追击孙恩到沪渎,在海盐,又大败孙恩。三战三捷,俘虏的起义军数以万计。起义军自此之后,由于饥饿、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从浃口逃到临海。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

  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

  元兴元年(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

  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所部,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没得到同意。

  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坚决谏阻,刘牢之不听。

  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

  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元兴二年(403年),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刘裕讨伐,杀其大帅张士道。卢循渡海南逃,刘裕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

  十二月,桓玄篡位,对司徒王谧说:“昨日看见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于是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

  桓玄却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平定,再作计议。”

  同时,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伺机反攻桓玄。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

  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自从获悉刘裕率众起义后,成天忧心忡忡,想不出对策。

  有人说:“刘裕等力量弱小,哪里具备成气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担忧呢?”

  桓玄回答说:“刘裕堪称当代雄才;刘毅家无多少储蓄,却像掷骰子一样捐出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们联合起来,共举大事,怎能说他们不会成功呢?”

  桓玄先派手下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精兵抵抗刘裕,刘裕先于江乘杀吴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奋力作战,又杀皇甫敷,继续进攻。

  三月,刘裕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持着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数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

  三月壬戌日(3月31日),刘裕获王谧等人推举,出任使持节、都督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

  不久其又奉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行事。东晋末年,政治混乱,百官放纵,百业废弛,桓玄虽然也想整治,但众人都不听他的。

  刘裕以身示范,先以威严约束宫廷内外,百官皆认真供职,二三天时间内,风气大变。

  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派诸将追斩桓玄,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在荆州盘据,并反攻江陵。

  直至义熙元年(405年),晋军才再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并迎安帝返回建康。不久,刘裕还镇丹徒。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后秦皇帝姚兴可能鉴于西面战事吃紧。

  不想再在东面又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全部归还给东晋。

  义熙二年(406年),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谢安府的僚佐低一等。

  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因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商议继任人选。最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决定兴师北上。

  义熙五年(409年),南燕主慕容超袭位,纵兵肆虐淮北,俘虏阳平太守刘千载、济南太守赵元,驱掠百姓千余家。

  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

  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南燕鲜卑人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慕容超没有采纳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凭据大岘山(今山东沂山)之险,使晋军不能深入”或“坚壁清野”、“断晋粮道”之良策。

继续阅读:第225章 :灭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纵饮狂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