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荒唐
微笑卡夫卡2021-06-20 18:293,062

  荒唐的事情还有很多。潘玉儿出身市井,萧宝卷为了让她重温旧梦,特意在皇宫中搭建了一个市集,卖肉卖酒卖杂货,像煞有介事地做起了小生意。

  他让潘玉儿做市场的管理者,而自己充当城管小头目,执行罚款事宜。如果有什么纠纷,就由潘玉儿来裁决。为了真实再现市井生活,萧宝卷动用了数千宫人。

  这事儿在民间也闹得沸沸扬扬,百姓为此编了个民间小调:“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潘玉儿碰上萧宝卷,可谓是臭味相投。

  因此潘玉儿的行为也显得不可复制。也许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她一人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奴役皇帝。

  “纵态迷欢心不足,风流可惜当年”(毛熙震《临江仙》)。萧宝卷只做了短短两年皇帝。在19岁时,萧衍攻入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他被杀。

  潘玉儿则被萧衍送予了功臣,不久后自缢身亡。潘玉儿的自杀,让人看到了她身上仅存的一点点光辉,苏轼的一句“玉奴终不负东昏”,也算是给了她一个正面评价。

  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

  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

  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

  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

  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

  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凭借家族背景,萧衍刚出仕时便担任南齐开国功臣、卫将军王俭的幕僚。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颇为出众,于是提拔他为户曹属官。

  因为萧衍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萧子隆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萧衍回家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病重,当时大臣王融想在萧赜去世后拥立萧子良,以便控制朝政。后来事情败露,王融下狱被赐死。王融的计划和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萧赜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萧昭业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决定把他废掉。

  萧鸾在和萧衍等人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

  萧鸾则说:“众王都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干。

  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人,这两人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

  没有了左膀右臂,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立萧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权。

  三个月之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在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

  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

  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

  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

  北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南阳,前锋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萧鸾赶忙派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领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

  萧衍知道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就很疲惫,需要休整,如今又遇强敌围困。

  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实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

  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会退兵的。”

  没想到魏军越来越多,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很镇静的崔慧景这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着自己的部曲逃走了。

  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军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军死伤惨重。

  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

  这次战败后,萧鸾未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出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建武五年(498年)七月,在位只有五年的萧鸾病逝,由其子萧宝卷(即东昏侯)即位。萧宝卷为人暴虐,即位后擅杀诸多大臣,使得朝野惊恐,人心离散。

  在萧宝卷冤杀萧衍的兄长、尚书令萧懿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众人非常赞同,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千艘。

  适逢行荆州府事的宗室萧颖胄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举兵,萧衍于是与其联合,共同征伐东昏侯。

  之后,萧宝融在江陵即位,即齐和帝。

  最后,萧衍领兵到达了建康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

  在国难之际,齐内部仍有奸臣进谗言,说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过错,怂恿萧宝卷大开杀戒。

  这使征虏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示心迹。王珍国和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萧宝卷。

  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萧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处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

  这次萧衍拥戴萧宝融,消灭了东昏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萧宝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

  原来的好友沈约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时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

  第二次提起时,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我想想再说吧”。后来就答应了。沈约又告知了范云,两人都同意拥立萧衍做皇帝,萧衍知道后,很高兴。

继续阅读:第259章 :代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纵饮狂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