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看着远去的高仙芝,陷入了自己的沉思,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说道:“是什么大事儿,让咱们的拢右道行军大总管如此忧愁啊?”。
王忠嗣听到这个烦人的声音,就知道李林浦到了,但出于礼节,还是装作诧异的转过身行礼道:“是什么风把李相吹到这城墙上啊!”
“下面的人真是不成体统,也没有通报到下官这里,怠慢了李相,还请李相不要怪罪,不知深夜来此,是否有什么要紧事?”。
李林浦见王忠嗣装模作样的请罪,也没有记挂在心上,那头轻,那头重,李林浦还是知道的。
于是也就没有云山雾绕的虚伪应对,直接了当的说道:“本相已经处理好了凉州官场,把这些里通卖国的奸佞小人全部处决。”
“晋阳的粮草也已于昨天到位,随时可以供应大军,本相还调了四千头牛,只要高将军站稳脚跟,就派人连同粮草运送过去,绝不耽误大军粮草供应!”。
王忠嗣满意的点点头,他对李林浦的人品是十分唾弃的,但对李林浦的工作效率还是十分认可的。
听着可能十分矛盾,但事情落到实面上,就十分能理解的通了,品格高尚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儿,卑鄙者不一定是无能的蠢货。
见王忠嗣没有说话,李林浦又开口继续说道:“晋阳那面为了毕其功于一役,还把玄甲军和陌刀队派过来了!”。
王忠嗣诧异的说道:“陌刀队?晋阳这帮皇亲国戚真舍得本钱了!”。
本应该高兴的王忠嗣,现在是高兴不起来了,本来有生力军的加入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儿,可是玄甲军和陌刀队,那是本朝看家之宝啊!不能有半点散失。
大唐是靠战阵之道起家,《卫公兵法》所记录了大唐军队的主要作战方法:其中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
每当战斗展开时候,敌人在一百五十步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
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即陌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
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
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唐朝军制中的陆军中除去装备陌刀的重步兵之外还包括防御弓矢等远程武器的盾牌手和手持短兵器的轻步兵)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
敌军退却,马军不得轻易追击,必须确认敌人真正溃败后,才能相继掩杀。
唐军步马结合,攻守有职,步兵为正面先锋是最主要的正面攻击力量,骑兵为侧辅,通常用于迂回包抄敌军或者迅速冲击立足未稳的敌军阵脚之用。
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骑兵负责步兵战后的突击与追击。陌刀作为长柄大刀如墙一般推进绞杀敌军正面有生力量(敌军往往在陌刀重步兵的绞杀下人马俱碎)。
为先锋步兵集团冲阵的主要力量,与马军、奇兵一起构成唐作战的主要特色。
从大唐立国来看,太宗皇帝的作战很有个人特色外,最喜选择敌阵薄弱部位,亲率骑兵冲锋,“敌无不溃败”。
一骑飞驰于前,数万骑兵紧随其后的场面,今日想来,尤叫人神往。
大唐建立初期的时候,大量的骑兵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中期的步军的陌刀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成果,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
从武德到天宝,唐在立国战争及与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说不构成了主要原因之一。
陌刀的出现与推广使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关涉到唐王朝的内政方针以及整个军事形势变化。也可以说,陌刀使用、推广的历史就是唐立国及对外战争。
开天武功历史的一个方面。唐代刀虽分为四种(《唐六典》记载唐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而这四种刀中真正能够在疆场上发挥保家卫国,开疆辟土作用的兵器却唯独只有陌刀。
陌刀是唐步兵所持长刀,它自西汉斩马剑发展而来,又吸收了汉露陌刀及六朝长刀的形制与冶炼技术。有具体部门铸造,贮藏,管理。
陌刀极为锋利,砍杀效果极佳,在战争中主要用来砍杀敌骑兵,而且由于其威慑力大,又被用于文武高官及藩镇的仪卫。
陌刀军的参战,在任何可查询的战例中都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陌刀军做为战斗序列中单独的作战打击力量在唐中期为唐军的争战立下汗马功劳。
陌刀是汉民族与善骑射的游牧族战争中改变自己马少不精的劣势、发挥步兵多优势的关键兵器,战争兵器的演化实际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发展而演化,随着国力的强盛与衰落而变化。
陌刀如墙而进,然后一起劈杀,因为对于士兵们来说,将武器的锋锐挺在身前,能够有效鼓舞自己的士气。
好吧,是给自己壮胆!那么,正常的、合情合理的攻击手段是什么呢?
将陌刀挺在身前,但是手臂弯曲,流出前刺的余力。明晃晃的陌刀如墙而进,一方面可以有效鼓舞本方战士们的士气,一方面还可以非常严重的威慑敌人。
宽大、锋利的陌刀给敌人带来的威慑远远不是窄小的枪头、矛头能比拟的。
接近敌人后,用力刺杀,必要时也可以砍、劈、削。陌刀长九尺,前端尖锐,因此,刺应该是陌刀的一种常用攻击手段,否则无法解释为何打造那么锋利的尖端。
陌刀是长柄靠腰战刀号称如墙推进。
大唐用陌刀将领无数,最为出名的就是裴行俭的陌刀壮士。
贞观四年以后,陌刀已由江淮传入定襄,并逐渐推广开来。
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部反叛。
于是以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部兵十八万,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兵三十余万,连亘数千里,并受行俭节度。
裴行俭随军配有陌刀,“行俭行至朔州,知萧嗣业以运粮被掠,兵多馁死,遂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赍陌刀、劲驽。
程务挺父程名振,“永徽六年,累除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又率兵破高丽于贵端山,焚其新城,杀获甚众。……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程氏两代与高句丽打交道,受其军事影响更甚。定襄道行军的最高主将裴行俭,曾师从苏定方,“时苏定方为大将军,甚奇之,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
苏定方于隋末参加过窦建德起义军,“建德将高雅贤甚爱之,养以为子。
雅贤俄又为刘黑闼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战功。“前文曾提到隋代中原与高句丽两地人民往来、杂居,高氏又是高句丽国姓,雅贤或许是移民中人。
他亲授定方兵法,定方又传给行俭,高句丽移民对定襄的影响或许有助于陌刀的推广。
而裴行俭也非等闲之辈,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年间的名将、大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
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
在西域时,各国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了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
上元三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
调露元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
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
永淳元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幽州都督,谥号“献”。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
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
而奠定裴行俭名将之名的,就是当年的调露之争。
调露元年,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诱各附属部落来骚扰安西,和吐蕃结为联盟,朝廷准备征讨。
裴行俭建议说:“吐蕃跋扈蛮横,正处强盛时期,李敬玄征讨失利,刘审礼已被斩首,怎能又为西部边境酿成事故呢?”
“现在波斯王死了,他的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就从突厥、吐蕃两国经过,要是运用计谋解决问题,是可以不用劳神费力就能成功的。“
高宗于是命令裴行俭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并任安抚大使。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时,飞沙走石,白天如同夜晚,向导迷了路,将士们饥饿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