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短命皇帝
微笑卡夫卡2021-06-20 18:113,039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出生于东宫。拓跋濬年少时聪明敏达,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跟随在太武帝左右,被称为“世嫡皇孙”。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时年五岁的拓跋濬跟随太武帝北巡,恰逢酋帅押解一名奴隶要施以刑罚。

  拓跋濬对他说:“这奴隶今天碰到了我,你应该把他放掉。”酋帅奉命解除奴隶的绑缚。

  拓跋焘听说此事,说:“这孩子年龄虽小,却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对他十分惊奇。拓跋濬成年之后,风仪异常,每当朝廷遇到大的政事,他都参议决定。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的机会,派小黄门贾周等人在夜晚杀死拓跋余。

  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濬为帝。十月初三,拓跋濬在永安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兴安,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后,便诛杀了宗爱、贾周等人,都动用五刑,灭其三族。

  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谥父亲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母亲闾氏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北魏在太武帝在位时期四处出兵,扩大疆土,国力空虚,再加上朝廷内部不断发生变乱,使朝廷官属与老百姓都十分痛苦。

  文成帝继位后,按照节令使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心种植,尽量减少高压手段,实行怀柔统治,安抚远近内外民众,使民心又得以安定下来。

  文成帝初年,仍然遵照北魏原有法律条文。太安四年(458年)正月初一日,文成帝颁布禁酒令。当时连年丰收,官民多因酗酒而导致诉讼和议论执政。

  文成帝对此非常厌恶。所以诏令一律禁止,凡是酿酒、卖酒和饮酒者都处以死刑。

  如遇到喜事、丧事的时候,可以暂时开禁,但一定要有日期限制。

  文成帝又增设内外候官,专门负责监察内外官员在这方面的过失,以致出现候官微服串行于各官府之间,探求百官过失的现象。

  对于违犯有关禁令的官员,则严加讯问和惩治,有关部门对犯禁官员严加拷打,犯禁官员则相互胡乱诬告,于是专擅弹劾不敬的罪名。

  各部门官吏贪污二丈布帛便要处死。又增加律令七十九章,满门诛杀的刑罚有十三种,大辟罪三十五种,徒刑罪六十二种。

  和平(460年―465年)末年,文成帝采纳冀州刺史源贺的建议,只要不是大逆不道、杀人之罪,可免除死罪,贬谪到边疆戍守。

  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465年6月21日),文成帝在太华殿去世,时年二十六岁。六月初二,上谥号为文成皇帝,庙号高宗。八月,葬于云中的金陵。

  而刘宋也发生了宫廷政变,元嘉三十年(453年),由于文帝晚年,宗室与士族的势力在文帝长期的妥协和宽纵下,日渐增长。

  文帝在赐死其弟刘义康后,为保护太子安全,大力加强太子东宫军队的力量。

  但不久,太子刘劭和始兴王刘浚利用巫蛊诅咒文帝早死之事暴露,文帝欲废太子刘劭,赐刘浚死。

  但由于文帝迟迟决定不了新任的太子人选,更将决定实行废太子和杀刘浚的计划告诉了刘浚的生母潘淑妃,潘淑妃密告给刘浚和刘劭。

  于是刘劭利用东宫所统万余精兵,抢先一步,于当年二月二十日,趁夜起兵入宫杀了宋文帝,当日便自即帝位,宠任和重用自己过去的东宫心腹将帅。

  更大肆清除和诛杀不归附自己和过去有宿怨的大臣和宗室。

  同年三月,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依靠元嘉后期在雍州境内招募流民组建的雍州地方伐蛮军的力量随即起兵讨伐刘劭,并获得各方军镇的支持,先后攻克南洲,栗州等地。

  四月,刘骏大军已至新亭修建营垒击败刘劭军直逼建康。到同年五月,刘骏率军攻下京城建康,诛杀刘劭及刘浚,自行篡位,即宋孝武帝。追立文帝庙号为“太祖”、谥号“文皇帝”。

  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人。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宋明帝刘彧异母兄,母为路淑媛。南朝宋第五位皇帝。

  机智聪颖,文武双全。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先后统军平定雍州蛮族、参与元嘉北伐、征讨沿江群蛮,屡立功勋,颇得民众诸将推戴。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即位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将其击溃,夺取了皇位。

  在位期间,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制举措,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门势力,整顿刑律,并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

  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始行检籍,设立台使,改革税制,并改铸钱币。

  军事上,以颜师伯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将领,击溃魏军,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并进行了军制改革。

  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

  但统治末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奢侈无度,耽于享乐。为了巩固帝位,过度削弱宗室力量,引发宗室内斗局面,动摇统治基础。

  大明八年(464年)五月,病逝,时年三十五岁,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刘骏文章华敏,组织“大明文学诗坛”,打破了士庶门阀界标,占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才藻甚美,所作诗文菁华璀璨,著有文集三十五卷。

  十五岁时,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南史》记载刘骏:“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决爱武,长于骑射。”

  元嘉十六年(439年),任征虏将军、都督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兼管石头戍事务。

  元嘉十七年(440年),升迁为使持节、都督南豫豫司雍并五州军事、南豫州刺史,将军之职照旧担任,负责石头戍防务。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迁秦州刺史,晋升为抚军将军。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雍州刺史刘道产病死后,雍州境内的蛮族纷纷造反**,宋文帝为平息雍州群蛮叛乱。

  将刘骏外调为雍州刺史,担任伐蛮总指挥,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的襄阳、竟陵、南阳、顺阳、新野六郡军事、宁蛮校尉,持节、将军职务照旧担任。

  刘骏因此成为自东晋偏安江东后,百年来,第一位出镇襄阳的皇室成员。

  刘骏到境雍州后,在沈庆之、朱修之、柳元景、宗悫等将领的辅助下,大力在雍州境内招募北方流民组建伐蛮军。

  后来又接受了带着北方义兵南归刘宋的薛安都,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荆雍兵。

  刘骏出任雍州刺史的三年多时间内,统领沈庆之、柳元景、王玄谟、朱修之、宗悫等将领,讨平雍州境内的驿道蛮、诸山蛮、郧山蛮等蛮族的骚乱,俘获了近十万蛮族人口,纳入国家编户。

  同时,又在雍州境内,兴修水利,与民休息,并任用刘秀之等修复六门堰,解决了雍州地界长期“堰久决坏、公私废业”的问题,雍州由是连年大丰收,在雍州地界树立了声望。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调任安北将军、都督南兖徐兖青冀幽六州豫州的梁郡军事、徐州刺史,持节照旧担任,镇守彭城。不久,又兼任兖州刺史。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南侵刘宋,攻占汝阳,直奔悬瓠。宋文帝诏令刘骏领兵北袭屯驻于汝阳的魏军。

  刘骏接诏后,领一千五百兵马进袭汝阳,魏军因无防备而溃败。宋军杀北魏军三千余人,烧其辎重,营救了大批被魏军掳掠的宋民。

  但几天后,魏军探得宋军后无援军,便从虎牢引救兵反扑,宋军兵力不足而战败,仅有九百人生还,战马只剩下四百多匹。

  刘骏“先胜后败”降号为镇军将军。

  不久,魏军因悬瓠之战失利和粮草被断,而于当年四月,撤兵北归。

  北魏军撤兵后,宋文帝随即发动第二次北伐。七月,刘宋兵分三路并进,大举伐魏。

  十一月,因东路军溃败,魏军南下反攻,兵分四路驱入刘宋境内,兵锋直指彭城,当时文帝诸子和刘宋宗室,多半畏惧魏人。

  唯独镇守彭城的徐、兖二州刺史的刘骏决心坚守彭城,但当时也驻在彭城的刘宋三军统帅刘义恭准备出城南逃,刘骏和部下张畅力谏劝阻。

  刘骏对刘义恭说:“皇叔你既然身为统帅,要走要留不是我能干预得了的。可我身为一城之主,如果也放弃城池奔命逃生,我实在没有脸再在朝廷任职,我一定要和彭城共存亡。”

  刘义恭听罢,才决意坚守彭城。

继续阅读:第244章 :文治武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纵饮狂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