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高仙芝
微笑卡夫卡2021-06-21 09:553,117

  王忠嗣看着最后一车的粮食运进了府库,从四川来的信使也报告了许圉师和李客的兵马准备,并共同的约定了时间。

  晋阳留守郭元振,也点起三千轻骑,准备带着骑兵迂回到东面,给吐蕃军队横腰一击,在蜀西的李客也准备把战线推到昌都,彻底封锁吐蕃南下之路。

  昌都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蜀中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

  昌都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

  按照吐蕃传统的地理概念,这里同时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只要把这个吐蕃重要的产盐地占据,吐蕃将损失惨重。

  昌都是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因为松赞干布的吐蕃需要大量盐巴,就数次带兵攻打,历时八年才彻底平定下来,这才让吐蕃养精蓄锐,可以与大唐抗衡。

  而关于东女国,大唐却知之甚少,不过就是寥寥几语的记载。

  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

  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

  但是李客还是找到了东女国的贵族,同意他们复国,只要大唐将昌都重新占领,并交给他们统治,他们愿意帮助大唐日夜防备吐蕃。

  李客当然不可能那么天真,虽然在表面上答应了这帮贵族,但还是打着奴役他们建造城池,好方便大军驻守罢了。

  王忠嗣见大军已经准备完毕,立刻对身边的高仙芝说道:“高先锋,立刻点齐本部兵马,加上河源郡王诺曷钵的人马立刻出发!”

  “天亮的时候赶到车师国,将其占据,将那个两面三刀的逆臣一族斩尽杀绝,将车师国作为我大军的营寨!”。

  高仙芝立刻领命,对王忠嗣行了一个礼就转身离开了,不一会儿,凉州城内就传来嘈杂的战马轰鸣声,城门在巨大的嘎吱声中打开,无数火把像一条长龙一直延伸到天边。

  王忠嗣满意的看着高仙芝的行动,王忠嗣对高仙芝还是十分看重的,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

  高仙芝少年时随父亲高舍鸡至到安西,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

  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

  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时,每次出军时,身边仅随从就有三十多人,而且衣服鲜明。

  夫蒙灵詧门下的封常清见高仙芝很有才能,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

  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跛足。

  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第一天失败后,封常清没有灰心,于第二天再次投书。

  高仙芝不胜其烦地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

  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

  高仙芝还是没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封常清录取到侍从中。

  天宝初年,达奚诸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唐玄宗诏令夫蒙灵詧前去平叛。

  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两千精骑自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邀击叛军。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马皆疲,尽为唐军所杀。

  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

  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出来,高仙芝因此大为吃惊,便马上采用。

  回军后,夫蒙灵詧迎接、慰劳他,高仙芝已解下奴袜带刀拜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争着问:“此前送来的捷报是谁写的?您帐下怎么有这样的人才?”

  高仙芝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刘眺等人很吃惊,对封常清施礼让座,并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

  此后,经高仙芝不断提拔,封常清先后授镇将、果毅、折冲,而这一次,王忠嗣也将封常清调到身边,作为行军长史。

  大唐修生养息多年,国力的增强,使唐朝的军事实力也随之增强,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也逐渐占有优势。

  这一时期,大唐在西域的战略主要是依托安西、北庭所辖各军镇,号令当地土著,或攻或守,不断巩固和扩大控制区域。

  吐蕃起初是和后东突厥汗国及突骑施等联盟,同唐军多次较量,争夺的重点在安西四镇及北庭一带。

  后来东突厥及突骑施衰落后,唐蕃争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葱岭以南地区。

  葱岭上有两个国家,即小勃律和大勃律,小勃律原为唐属国,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

  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大唐的朝贡。

  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次派兵讨伐,因地势险要,加之吐蕃进行援助,皆无功而返。

  当今圣人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参见唐击小勃律之战)。由于这次行军要翻越雄伟的葱岭,所以高仙芝在出征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待一切准备就绪,便率部从安西出发,一路西行,经十五日至拨换城、又经十余日至握瑟德、再经十余日至疏勒,随后挥军南下,踏上葱岭,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行军。

  葱岭高原,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拥有许多高峰。

  帕米尔高原分东、中、西三部分,东帕米尔以中山为主,是帕米尔高原海拔最高的部分,山体浑圆,山间谷地宽而平坦。

  唐军行军路线不但要经过东帕米尔,而且还要经过海拔7564米的青岭(慕士塔格山),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唐军士兵皆有私马相随,后勤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加上唐军选择从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行军,这才使行军的困难降至最低。

  经过二十余日的艰苦行军,唐军到达了葱岭守捉,然后再次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麓西行,又经二十余日到达播密水。

  唐军继续前行,再经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罕河)。至此,唐军经过百余日的跋山涉水,于同年六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军。

  随后,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在中亚的阵地连云堡,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3三千骑兵从北谷向吐蕃连云堡进发。

  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自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率主力从护密国南下,三路兵马约定于七月十三日辰时在连云堡下会合。

  三路兵按时出发,如期抵达。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堡中有一千吐蕃军,又在城南十五里处因山为栅,有吐蕃兵八九千人,遥相声援。

  城下有条婆勒川,河水暴涨无法渡河。高仙芝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唐军必须尽快渡过婆勒川。

  否则吐蕃守军一旦发现唐军,势必做好准备,那样一来将大大增加唐军攻占连云堡的难度。

  于是高仙芝以三牲祭祀河神,命令诸将选好兵马,命兵士每人自备三天干粮,准备次日清晨渡过。

  将士都不敢相信高仙芝会下这样的命令,都认为他疯了。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缓,唐军迅速渡过了婆勒川,以至“人不湿旗,马不湿鞯,已济而成列矣”。

  高仙芝见此情景,兴奋不已,对边令诚说:“如果我们渡河渡到一半,贼兵来了,我们一定失败,如今已经渡河成功而且列阵,这是上天赐给我破贼的良机。”

  随后高仙芝指挥唐军登山攻城,吐蕃守军未料到唐军能突然至此,大为惊骇,慌乱中只能依山拒战,滚木擂石如雨而下,不可攀登。

  高仙芝任命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下令说:“在中午前一定要打败敌人!”

  李嗣业手持一旗,领陌刀手自险处先登,奋力杀去,自辰时至巳时,大败吐蕃,斩首五千级,俘虏千余人,余众都逃入山谷。唐军缴获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十万吐蕃军在娑勒城据守山水险要之地,堑断崖谷,筑城防御。唐军渡过信图河,到达城下,高仙芝下令到中午必须打败敌军。

  李嗣业率军攻上山,打的敌人惨败。吐蕃军大溃,逃跑时掉下悬崖摔死溺死的达到十分之八、九。

继续阅读:第133章 :一战成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纵饮狂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