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的拳紧紧握着,内心的嫉妒和仇恨疯狂的蔓延着。
按压下心中的那片阴暗,男子沉了沉眸子,转身消失在了黑夜里。
朝堂之上。
皇上神色威严,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听韩将军讲着边关之事。
“皇上,虽然这小支的力量并不足以畏惧,但是总归是要剿灭才好安定人心。”韩将军对皇上拱手道。
皇上听罢点了点头,这次韩将军带来的还算是好消息,天启国虽是大国,军队实力在各国间也算得上顶尖,但面对生活在北方草原上骁勇善战的蒙古族,还是败多胜少的,这次边关虽然失利,却也还在清理之中,所以这次他并不打算责罚与韩将军。
“韩将军平身吧,这次边关虽失利,但念在韩将军于我天启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次的责罚就免了,韩将军这次回城,路途遥远,也就先不要回去了,朕有更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你,但边关之事不可怠慢,这次刚大战完,想来蒙古近期不会再发起进攻,这次就选一个小辈去历练历练吧,各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呐。”
皇帝此话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边关之事不是小事,这次选人去边关,等于就是去镀金啊,这一回来,官职肯定要升上一升的,百官顿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都有意推荐自家小辈前去,但无一人敢开口。
这时朝堂之上突然传来一升高呼,着实打破了这片刻的聒噪。
“陛下,臣有一人选,恳请陛下准奏。”
皇上寻声看去,原来是蔡谏官,这谏官他印象很深,平时就经常找他的麻烦,给他挑刺,他想修建行宫,被他说成奢靡,他想微服私访,他却说,当今太子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硬生生阻止了他的出行计划,对于这人他自然是十分不喜的。
皇上眼见识他,眉头不禁一皱道,“难不成你还有好的人选?”
“陛下,臣推荐太子,萧逸前去边关督战。”
蔡谏官恭敬的拱手道,却不想瞬间击中了皇上的逆鳞,
果不其然,皇上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太子身份尊贵,边关并无重要战役,他也没有过督战的经验,此事不要再提了,各位爱卿还有没有更好的人选。”
百官都看出皇上脸色有些不悦,都闭上了嘴,不敢说话,可蔡谏官似乎并不想善罢甘休。
“陛下”蔡谏官咬了咬牙,突然提高了音量,
“还请陛下三思啊,臣推荐萧逸太子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啊,萧逸虽贵为太子,但并没有出色的政绩,如今我天启国百姓都议论纷纷,都说太子无能,都说难道我大天启国要选一个无能的太子做皇帝?皇上,您是一带明君,在您的眼里萧逸太子是否足以胜任太子,我想您是清楚的,现在天下人都说安王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啊,如今臣提议让萧逸太子去边关历练,就是想堵住这悠悠众口,您却连考虑都都不考虑就拒绝,难道是想要把太子换成安王?”
蔡谏官话音一落,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百官瞬时间鸦雀无声,都惊恐的看着蔡谏官。
太子一事可不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讨论的,这不是连命都不要了么。
皇上死死地盯着那殿下的蔡谏官,瞬间面色阴沉,看着他的眸光怒火渐起。
还不等皇上开口,安王便坐不住了。
他又怒又怕,面色惊恐。
心中不禁咬牙切齿的开口,他还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他虽派人让他,推选萧逸去边关,可他可没有让他拿自己和萧逸做比较,要是再让他说下去,可能会有人意识到这是他找来的人,这蔡谏官,怕是不能留了。
“大胆,蔡谏官,你可知当朝顶撞皇上是何罪,父皇,这人心思阴暗,竟在朝堂之上讨论还太子之事,该诛他九族啊。”
安王急忙开口对皇上拱手道,
“够了”皇上撇了他一眼,冷冷的低喝道“蔡谏官说的有道理,就安排萧逸去边关吧,至于蔡谏官,当众顶撞于朕,充军吧,退朝。”
皇上一甩子,转身气愤的离开,吓得朝堂上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这谏官胆子也太大了,太子之事怎可肆意讨论!”
新上任的几个尚书忍不住擦了擦额间的冷汗,互相看着,嘴多口杂的讨论道。
“谁说不是呢,现在形势紧急,和蒙古和亲才没多长时间,边境就出现了这一小队的力量,难保不是蒙古国在以有谋反之心,和亲不过就是个幌子罢了,让我们掉以轻心。”
安王慢慢走着,前面的那些讨论不得不让他对端王有所防备。
他们说的没错,蒙古国这一小队力量,绝对不可能是一个意外,而蒙古国的公主还在端王手中,端王极有可能就是与蒙古国合作之人,如此一来,他和萧熠之间的斗争,将毫无意义可言!
安王见状,眼底闪过一丝阴鸷,忙快步走上前去,甚是礼貌的对各位大人抬手道,
“冒昧的叨扰各位大人,不知各位大人,如何看到这次蒙古国的事情。”
安王的话犹如在大臣们中炸开了堆,此前谏官说的话,也足以让他们有理由怀疑,如今安王主动开口,更是让人难以相信他与此事无关。
大臣们互相看了一眼,忙对安王道,“安王说笑了,如今皇上尚未开口,作为臣子的,怎敢冒然谈论国家大事,岂不是质疑圣威?”
安王愣了一下,随即有些皱眉,他们说话滴水不漏,不就是认定他与此事有关?
真是好一招不懂装懂,直接把此事与父皇牵连上,难以让他继续开口询问。
“本王明白了。”安王这下也懒得给好脸色了,她冷着脸径直朝着咸福宫的方向离开,正快步走着,却被一个侍卫突然阻拦,他低着头,沉沉的道,“还请安王殿下随属下走一趟,有人要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