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枫听后由衷地说道:“我参观过全国各地各个地方的农业观光游,你们这个创意相当不错,而且是独一无二!”
听到吴枫给予的肯定,荆涛心里当然高兴,但他不能表现在脸上,而是沉着地说道:“谢谢您的肯定,我们也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一切都在摸索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哦,那你说说都需要完善什么?”吴枫很有兴致地问道。
荆涛心说你还真当真啊!但他嘴上却不能这样说,稍微沉吟了一下,说道:“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活动,考虑是不是将一些和群众紧密相连的事情搬到大街上去办。”
“什么意思,我没听懂?”显然吴枫是听糊涂了。
荆涛说:“我这也是瞎琢磨,没和任何人说过,比如,我们完全在一个特定地方摆两张桌子,让一些行政部门利用假日活动现场办公,倾听群众的声音,比如,信访部门,比如农业局,比如科技局等,这些和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都可以。”
吴枫当然不了解荆涛这个想法背后的深层意思,吴枫转过头看着他,半晌才说道:“假日本来就是一个喜乐、放松的日子,你就不要给干部、游客增加游园的思想负担了。”
吴枫几乎是否定了荆涛的这一想法。
荆涛看着吴枫,说道:“这只是我内心的一个想法而已。”
吴枫这才意识到荆涛是在自己刚才问话的基础上回答的:“除了这个,还有什么需要完善和改进的?”
荆涛说:“从这两天的活动来看,游客对拾秋、收秋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个活动爆火后,第二天新西乡就及时调整,又辟出几个地块,专供游客采摘用,有大田作物,有果蔬,这次增加了红柿、大枣、冬梨等。”
“以前没有这些吗?”
荆涛说:“考虑到这些采摘难度较高,不如挖个红薯、花生简单,就没把这些纳入活动范围。”
吴枫说:“你说得对,采摘这些果品的确难度大,普通游客没有经验。”
“是啊,所以我们在每棵树下都派专人把守,以防意外,同时协助游客采摘。”
吴枫说:“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尽量减少政治色彩的活动内容,你说的让一些行政部门现场办公这事还是不要搞了,把抗战纪念馆办灵活一些,比如可以搞些舞台剧,把发生这这里的事迹编成短剧,甚至都可以让游客参与演出。”
荆涛说:“您说的对我很有启发,以后再搞的话就可以将您说的这些内容完善进去。”
他们边走边说,聊的都是公事,吴枫居然只字未提芮晓枫。
到达旅游大道的终点——万水河大桥时,荆涛说:“吴书记,万水河大桥是本次活动的终点,您到桥上看看吧。”
“好的。”
吴枫答应得很爽快,看得出,他心情很好,也很放松。
车停稳后,郑玉德抢先过来给吴枫拉开车门,又护着吴枫瞎了车。
吴枫系紧扣子,在略带凉意的秋风吹拂下,秘书将一件短大衣披在他的身上,在郑玉德、荆涛等人的陪同下,走上万水河大桥。
站在桥上,极目远眺,秋风带着凉意,吹拂着桥上的人们。
此时,孟海洋也将一件外套披在郑玉德的肩上。
小秦也抱着荆涛的风衣走过来。
荆涛及时发现了他,暗自冲他摇摇头,意思是不需要。
小秦抱着衣服默默地走开了,将衣服重新放回车里。
迎着河道送过来的秋风,吴枫捋捋被风吹乱的头发,他和旁边的郑玉德交谈着,荆涛则站在他们身后,随时回答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
吴枫大致问了一下万水河工程进展情况,这些郑玉德都了解,回答起来没有障碍。
三个小时过去了,荆涛感到吴枫身体似乎有点吃力,毕竟他是刚从医院出来的近六十岁的老人。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天气有些凉了,郑玉德考虑到吴枫今天刚出院,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便提议结束视察。
郑玉德说:“吴书记,咱们回招待所休息休息吧,今天您太累了。”
吴枫的手放到后腰,刚想锤两下,考虑到记者们的镜头正对着自己,便强撑着冲郑玉德点点头。
在回去的时候,荆涛没有再上吴枫的车,吴枫让郑玉德跟自己同乘一辆车。
荆涛回到自己的车上,严思泉跟在他后面上了车。
“你在哪儿着,我一直没看见你?”荆涛看着他问道。
严思泉说:“我在邵市长的车上着,本想上咱们的车,一直没有机会。”
荆涛又问道:“高主任,招待所都安排好了吗?”
严思泉答道:“吃饭、住宿都安排好了,高主任怕出现意外,他亲自坐镇招待所,亲自安排。”
荆涛听懂了严思泉这话的意思。这么大的事,绝不能只靠给政府办的刘衡。
“给高主任打电话,把招待所休息室的暖风打开,把房间预热一下,另外给领导们准备热饮和热水。”
“好。”
严思泉说着就拨通了高峰的电话,把荆涛的指示传达给了高峰。
高峰在电话里说道:“让书记放心,都已准备好了,休息室的暖风开了有一个小时了……”
荆涛听见这话后大声说:“别开太热,太燥也不好,吴书记刚从医院出来。”
高峰说:“好的,我一会亲自去房间感受一下。另外,按照您的吩咐,特地让厨师安排了几道病号菜。”
荆涛对着严思泉的手机说:“吴书记的房间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您放心吧。”
荆涛不再说什么。
严思泉关了免提,跟高峰说:“有事我随时给您打电话。”
此时的东立招待所,早就做好接待领导们的准备工作。
高峰亲自督阵,在菜品的安排上,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太普通,高峰和厨师长沟通了两个多小时,才最终敲定了菜品。
回去的路上,依然是警车开道。
这种情况在东立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不见了,虽然群众对上级领导视察警车开道这一点有微词,但东立已经很久很久没见到这种情况了,路上的社会车辆很是配合,纷纷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