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来向我禀报时,面上带着尴尬。
“公主,听东宫伺候林妍柔的贴身宫女说,她和太子每夜都同床,虽没有那什么,但,但……”
我扬起眉,笑:“她都有脸做,你怎么还不好意思说了?直说便是。”
平安轻咳两声,尽可能镇定地把打探来的消息全说了。
本来,我对那两人的无耻下贱心里是有数的。
可在听完平安说的这些后,我还是受到了点冲击,一时间有点无语。
原来林妍柔和陆昭除了没有做那一步,其他什么都做了。
两个人每天叫喊得和鬼一样,还经常把床榻间弄得脏污无比,就连见多识广的近身伺候宫女们都有些受不了,想尽办法避开伺候值夜。
就这,林妍柔却还理直气壮说自己和太子是清白的,因为她还是处子之身。
不知道她和顾子安,是不是也是这种清白法?
就在我心中嘲讽之时,宫中忽然来人了。
说是皇上命昭盛公主进宫一趟,有要紧事情商量。
见是父皇命令,我不敢耽搁,连忙收拾打扮好入了宫。
才一进正殿,便遇着母后也在旁。
尤其是她的脸上还带着莫名的笑意,让我心里微微一沉。
母后又想闹什么幺蛾子?
不怪我这么想她,自打上次因为说情一事闹翻后,她就再也没主动找过我。
今天忽然出现在父皇身边,又是这个表情,一看就不像憋了什么好事。
果然,等我行完礼起身时,父皇告诉了我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好消息”。
“非晚,今日叫你入宫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你的终身大事。”
“你可还记得自己的表哥王安志?他前不久才升了官职,模样一表人才,对你也颇有好感。”
“他们家派人来向朕提亲,说是亲上加亲,你觉得如何?”
王安志?
怎么会不记得,那可是印象太深刻了!
虽然从未见过面,可我从小就听说了不少他的恶劣行径,知道是个顽劣不堪的纨绔。
出宫开府后,收集京中情报时更是没少听到这位表哥的传闻,对他算是了如指掌。
他眠花宿柳,暴虐不堪,经常动手打女人。
据说他前面一个妻子就是被他活活气死的。
面都没见过的人忽然对我有好感还来提亲?想也知道是母后在背后使坏。
只因为我没有乖乖做她儿子的血包,没有牺牲自己成全他们母子的幸福,她就这样害我?
我越想越怒,可看到母后那得意洋洋的表情,硬是忍下了怒意,挤出了两滴楚楚可怜的眼泪。
我得先弄清楚父皇的态度,不能贸然发疯。
不然就算这门亲事被闹没了,也伤了父女情分。
王家不是良配的男子那么多,母后想再找一个人来恶心我不要太轻松。
若我现在和父皇疏远了,到时候他还会替我撑腰做主吗?
父皇看我流泪吓了一跳:“好好的,怎么哭了?”
我楚楚可怜地含泪问他:“父皇,儿臣是什么时候无意间让你生气了吗?”
父皇疑惑:“怎么会?你是朕最疼的孩子了,为何这么说?”
我擦掉眼泪,勉强笑道:“这个表哥是京中出了名的恶人,最喜欢的就是打自己老婆了,前头一个正妻就是被他活活打死的……”
“我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父皇母后,要找这么一个人来好好教训镇着我呢。”
我特意咬重了母后和教训两个词。
此话一出,父皇和母后的脸色都变了。
母后急忙道:“你胡说什么?!前头那个明明是被气死……”
她话说一半发现不对,想住嘴却晚了。
我的好母后大概怎么都没想到,我出了宫后日日纸醉金迷挥金如土,不过是表面上迷惑张扬的行径。
背地里,我可从来没有懈怠过安排眼线和刺探消息这些事情。
如今我的耳目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怎么可能瞒得过我?
她还以为我是曾经那个耳目闭塞,被困住手脚和眼睛的虚名公主呢。
父皇听到这,再联想到先前的事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场气得站了起来!
“你不是和朕说这个人孝顺体贴,是出了名的好公子吗?气死正妻的事怎么一个字都不提!”
母后心虚不已,结结巴巴道:“我,我是觉得事情不大,没必要……”
父皇怒吼:“气死妻子的事情还不大?!这样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居然想让自己的亲女儿嫁给他,你是一点都不心疼非晚啊!”
母后连忙捂着脸,假模假样哭着为自己解释。
“我听娘家人说他已经改了,如今不打人了,所以才想着试试的。”
“再怎么说,非晚都是他的表妹,又是公主,他还能欺负她不成?再说了她都退过一次婚了,名声不好,其他人未必肯要她……”
她哭,我就哭得更厉害。
“别说了母后,儿臣知道你恨儿臣当初没能成功为太子背锅,才故意安排这么个人来求亲。”
“儿臣别说退婚,就算是和离,那也是尊贵的金枝玉叶,谁敢嫌弃?那是嫌弃父皇!”
果然,父皇听了这话后更加生气了。
他跳着脚把母后大骂了一顿。
“糊涂东西,无知至极!从今儿起你也在坤宁宫好好禁闭反省,三个月内不许出宫!”
说着命人把慌乱的母后强行带走了。
父皇愧疚地向我道歉:“好孩子,朕不是有心的。如果知道他是那么一个人,说什么也不会开这个口。”
“其实有件事没有和你说,前不久有外国使臣想替他们的王求娶你做王妃,朕没答应。想着就你这么一个贴心的女儿,怎么舍得嫁的那么远?”
“所以你母后一来说,又是亲上加亲,朕只想把你留在京中,无人欺负……”
我连忙道:“父皇待儿臣的好,儿臣刻骨铭心,怎么会怀疑?听到父皇这一番心意,更是感动得不行了。”
“只是母后那边对儿臣一直颇有意见,还请父皇日后对她的提议多几分留心。母后认定了太子才是她的倚靠,所以即便是亲母女,也未必真的想要儿臣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