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出自儒门,乃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有冬梅暗香盈远,又不失凛冽寒风之名,在水镜先生座下受教传承亚圣神通,治国理政可成一代良相,行军布阵亦不失谋士之能。
自从入得诸葛璟麾下,徐庶除却在诸侯会盟之时参与军机之外却是再无功绩,不过乱世方起,早晚有用武之地,在孙坚征讨江东一事上徐庶便首先发言道。
“哦?不知元直有何妙计,快快道来!”诸葛亮目光一亮,轻摇羽扇看向徐庶笑着说道。
“如今主公迎娶尚香夫人,天下诸侯皆知孙将军同我并州亲如一家,必然多加防范,不过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迷惑天下诸侯。庶以为,可以派遣明暗两路兵马支援孙将军。
明面之上,自然是要伯符引一支精锐返回江东,我并州筹备一应军需配给伯符,一来见出孙将军和我军的一个亲近关系,二来想要拿下江东六郡,其多是攻坚之战,所以不必担心我并州精锐会失了威风,反而可能会再扬名天下。”
徐庶侃侃而谈:“而后,我们派一支兵马假作倾慕孙将军之勇武,故来助一臂之力,在伯符率领的精锐吸引了大部分目光之后,可以出其不意,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诸葛亮等人听完徐庶的分析不禁齐齐颔首,徐庶所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将孙策顶在台面上,而后用安排下的暗子给予致命一击。
只是这条计策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令人去做这一枚暗子?
诸葛璟麾下的武将除却张辽于禁之外皆是在诸侯会盟之中露过脸,且个个都给各路诸侯留下了深刻印象,若是从他们之中派遣一人,很容易就会引起敌人的重视,也就无法达到徐庶预期的效果。
而张辽于禁倒是声名不显,但且不说两人身负守卫并州之重任,乃是诸葛璟特意安排的守家大将,单单是说江东之地就不适合这两人发挥。
江东占据长江之险,多江河湖泊,乃是水军用武之地,就算是孙策从并州带走精锐,那也是为了攻取关隘之用,让张辽于禁去干一个校尉就能做到的事,显然是大材小用。
所以,就必须找一个低调无闻,世人不知,且最好是能够精通水战,能和孙策遥相呼应的大将充当这枚暗子,而且此人必须忠心于诸葛璟,这才是最大的前提。
虽然孙坚和诸葛璟乃是翁婿关系,但是在某些事情上一定得分个清楚明白,这才是两家亲密无间的基础。
“元直既然对此计胸有成竹,想来心中已有那暗子的最佳人选?”诸葛亮含笑看向徐庶,他已经知道徐庶所指何人了。
一旁的顾言和贾诩亦是会心一笑,这样的人说好找就摆在你面前,说不好找就算是寻遍天下也不能寻其踪迹,这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徐庶亦是莞尔一笑,拱手说道:“孔明不是也想到了,庶的意思,这枚暗子非甘兴霸不能当此重任也!”
“甘兴霸?”郭嘉不由得挑眉道:“元直所说的,莫不是当初主公交代过拨与粮饷精锐,于江夏招兵造船,以为我军未来水战之用的甘宁甘兴霸?”
“正是此人!”徐庶重重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此事乃是我亲自负责的,而且甘兴霸也有信传来,言道已有两三千士卒来投,且在江夏一位名唤蒲元的铸造大匠的帮助下,造出战船数十只,已然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而在外人看来,甘兴霸的势力不过是纵横长江的一伙水贼罢了,甚至有些人连听都没听过甘宁的名字,就算是那荆州刘表,也只是以为甘兴霸的势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主公当初不肯将这一把利刃轻示于人,为的就是瞒天过海,只是随着甘兴霸势力扩张,未免不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不如就趁此机会假装并入孙将军麾下,协助攻取江东六郡!”
徐庶说得很明白了,甘宁的势力势必要一直壮大下去,等到不可小视的时候,定然会被人给盯上,要是注意到甘宁同并州之间的联系,那肯定会被人出兵抹杀,不说别人,就是荆州的刘表也不会无动于衷。
诸葛璟的水军整天在自己的势力旁来回晃荡,任谁都想除之而后快,而且刘表虽然是个庸人,但荆州水军的实力却是不能小觑,若是甘宁的势力因为这个而元气大伤,绝不是诸葛璟想要见到的。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甘宁的水军挂在孙坚名下,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而且甘宁可是诸葛璟亲自招纳的,忠心不二,也是免得以后会出现什么别的事情。
“元直此计甚妙,再配合上孙将军麾下的江东健儿,取那六郡便如同探囊取物也!”龙天笑着说道。
谁知徐庶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子川言之尚早,此计虽可行,但却要有施行之人,如何使伯符吸引大部分注意而又无有太大危险,还有兴霸何时出击才能有最大的收获,这些都需要有人统筹兼顾,审时度势方能进行。
不然,空有此计,却无法贯彻落实,终究是纸上谈兵而已。而且,江东六郡那些诸侯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以孙将军之勇烈,江东健儿之英武尚不能完克,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那元直的意思,难道是还要派一位谋士陪同伯符一起返回江东,将元直的计策完美施行,可是要派谁去呢?”龙天闻言不由得皱眉问道。
这个问题还真的问到了点子上,孙坚军中不缺少杀伐猛将,精锐士卒,却是正缺少了一位能够谋划算计,坐镇全局之人。不然,也不会在攻克江东的过程中受挫,而派孙权前来求援了。
纵然是将孙策派回江东,那也只是添了一位猛将而已。虽然孙策来到并州之后被诸葛亮顾言等人传授兵法谋略,可是孙策的性子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坐镇中军,出谋划策,这是一员驰骋沙场,总督三军的领军人物啊!
那就只能找一位真正的谋士了。
并州如今的谋士众多,有诸葛亮,贾诩,郭嘉,荀彧,鲁肃,龙天,徐庶,诸葛瑾,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但却无一人可派。
诸葛亮同贾诩可是统筹兼顾,一应军务政务都无时无刻不需要两人裁决,而且诸葛璟肯定不会允许两人轻易出动的。郭嘉虽然相比起来清闲一些,但却被诸葛璟时刻带在身边参与军机,而且郭嘉的身体也不允许他长途跋涉,远去江东。
荀彧需要坐镇并州大本营,民生调度皆要荀彧亲自指挥,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不善军阵之事,却是不能派遣。诸葛瑾倒是在原来历史上出仕江东,但他不日便要同诸葛玄动身前往长安布置诸葛家的势力,自然不能改变计划去往江东。
龙天需要训练不知火舞,分身乏术;鲁肃更是掌握幽州,事关重大。算来算去,只有徐庶还算可以出动。
不过前往江东的谋士虽可以在一时解决问题,但孙坚的势力在日后的发展中更是少不了人才坐镇,虽然这条计策是徐庶提出来的,但总不能让徐庶在江东一直待下去吧?
那又应该派谁去才好呢?
“若是实在不行,庶走一趟江东也是可以的,至于之后还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吧!”徐庶开口说道,这条计策是自己提出的,自己去是再合适不过了。
贾诩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元直先莫要下定论,无论是谁去,只要份属我并州,就都有几分不便,依我看,还是就地取材的比较好!”
“就地取材?”徐庶不禁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问道:“文和先生的意思是,要直接在江东地界招揽人才助孙将军一臂之力?”
“不错,江东人杰地灵,未尝就没有贤才良佐,总好过我们并州派人过去吧?”贾诩颔首说道。
而徐庶虽然有些意动,但还是说道:“文和先生之意庶明白,让孙将军自己招揽人才自然是最好不过,但谋略上乘,能够运筹帷幄之人仓促之间如何寻得,而且江东地界孙将军最多只占了三分之一,所得人才有数,能不能有一位谋主来投也得另当别论。”
众人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徐庶说得是事实,能够担当大任的谋士比绝世猛将还要少,更不要说只局限江东一地,纵观天下也没有多少啊!
“诸位不必忧虑,此事并非一蹴而就,且要为伯符准备的军需精锐还得花费时间来准备,我们还有不少时间来决定,而且想必三弟心中也早有计划,我们还是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吧!”
最后还是诸葛亮一锤定音,众人也是赞同,家有百口,主事一人。徐庶的计策甚妙,但也要看诸葛璟是不是有别的想法。
而且无论是派遣人才还是从江东招募贤能,都要听诸葛璟的意思。
诸葛亮心中却是倾向于从江东招募贤才,之所以说要询问诸葛璟的意见,是因为诸葛亮对于诸葛璟能力的信任。
不是说诸葛亮觉得诸葛璟有更好的计策,而是诸葛亮相信,诸葛璟定然知道江东会有哪些人才适合前往孙坚军中效力。
因为之前的种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诸葛璟好像能够未卜先知一般,知道哪里有贤才,哪里有猛将,而且能将其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施展本领。
想来这次,也不会例外!
…………………………………………………
…………………………………………………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元直此计甚是巧妙,不仅解决了今日之事,还为日后埋下一颗种子,不错,当真不错!”
桃花树下,诸葛璟怀中搂着小猫一样的甄宓,看着绫依带来的诸葛亮的书信,不住地点头道。
“璟璟,什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啊?你又要算计谁了?”
甄宓伸出玉臂搂住诸葛璟的脖颈,在他怀中不断磨蹭着,见诸葛璟正夸赞徐庶的计策,软绵绵地撒娇道。
“哈哈,还是宓儿了解我,不过这次可不是我,是元直的计策,虽然还有一点美中不足,但却无伤大雅!”诸葛璟在甄宓光滑的脸蛋上来回摩挲,笑着说道。
绫依在一旁请示道:“主人,孔明哥哥还在等你答复呢?还有是从并州派遣谋士还是在江东就地取材,都要请主人你来做决定!”
诸葛璟点了点头,并州的谋士自然是不能派的,每一个人自己都有用处,那就只能从江东寻求贤才。诸葛亮想必也是这个意思,派绫依来问也是想让自己给孙策指点下该去请何人。
江东的贤才嘛……
诸葛璟笑了笑,除了那位谈笑之间便在赤壁火烧曹操八十三万兵马的周瑜周公瑾,谁还更适合同孙策搭档的呢?至于其他人才,鲁肃和诸葛瑾虽然被自己占据了,但那张昭张纮两人尚未现世,更不要说那后来的吕蒙陆逊了。
只是就这么将这么多的贤才都推出去,诸葛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不甘心,别人也就算了,周瑜是万万不能放的啊,自己当年可是也让鲁肃寻找过周瑜的,这位美周郎,自己还是想要见一见的!
诸葛璟凝眉思索,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生成,再细细一想,觉得起码有七成的把握成功,不如尝试一下?
绫依见诸葛璟脸上浮现一抹邪魅的笑容,不禁美眸一闪,知道自己这个主人多半又是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了,但愿这次不要再过火啊!
“绫依,你回去告诉二哥,只需要将伯符返回江东所需的军备以及精锐准备齐全便可,剩下的我自有定夺!”诸葛璟吩咐道。
“是,主人!”绫依急忙应是,随即好奇地问道:“那主人,能不能跟我说一下你打算怎么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