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看哪个朋友,不会又是你那个熠晟哥吧!我可是听说他媳妇又生了,好像这胎是个男孩,她可真能生啊!都已经生三个孩子了。”
“是的,我就是看他的,之前她生的是两个女孩,都挺可爱的,估计这个男孩长大后也非常可爱。”
因为顾瑾瑜长的就可爱,所以她生的孩子个个都很可爱。
“我看的出来,你很喜欢你朋友的媳妇,你不会为了他媳妇而接近你这个朋友的吧!”
“咳咳咳……”
孙玲微的一句话让他喝这一口汽水喷出老远,最后呛进鼻子里咳嗽个没完。
“丁昊然不会被我说中了吧!你真喜欢她?”
孙玲微是最八卦的人,她对丁昊然的感情生活特别的好奇。
其实他们两个人是最合适的一对了,两家父母关系非常好,家世背景相当,这么门当户对的一对居然不在一起真是可惜了。
“你不知道能不能别瞎说,容易出人命知道吗?”
“我才没瞎说呢!你的反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你就是喜欢她。”
能让丁昊然喜欢的女孩她到底要看看啥样。
不过这也不是女孩了,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就这么一个妈妈居然让丁昊然如此着迷也真是不简单啊!
丁昊然在心底里确实喜欢顾瑾瑜,但这是他心底里的秘密,谁也不愿意说也不肯承认这个事实。
“你快别在这瞎说了,说说你吧!前天相亲怎么样啊?”
“别提了,又告吹了,我这已经是第二十个相亲对象了,在这继续下去,我相亲对象的人数都快破世界纪录了。”
这么多相亲对象没有一个是她看的上的,这么长时间了,她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喜欢男的。
也不对呀!她虽然没有喜欢的男人,但也没有喜欢的女人啊!
不过孙玲微现在一个人挺好的,因为没有婚姻的束缚,一个人特别自在。
“我看你心里也有喜欢的人了吧!我猜猜这个人不会是我吧!就你那厉害劲我可不敢娶你。”
其实不是她厉害不厉害的事,是丁昊然根本就不喜欢孙玲微,他对她一点感觉都没有,娶回来干什么,当摆设吗?
“哼!你想娶我还不嫁呢!你可真有意思,想要娶我,做梦呢吧!”
虽然他们双方家长都戳和他们两个在一起,但他们两个人不来电就是不来电,怎么戳和也冒不出火星子。
“所以我们两个只适合做朋友,不适合做夫妻,不过这样挺好,至少我们不会吵架,而且这一辈子都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彼此有伴侣就祝福一下,没有就各过各的挺好。”
这样的关系让丁昊然挺轻松的,不过他见到顾瑾瑜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整个人非常紧张,笨嘴拙舌的,在她面前不小心出丑好几次呢!
但他在孙玲微的面前就不这样,很自然,很从容,说话也很果断,从不拖泥带水。
正因为他对这个女孩毫无感觉,所以才在她的面前无所顾忌。
这就是男人喜欢与不喜欢一个女人的区别。
吃完饭他们两个各忙各的了,不过孙玲微是没有工作的,她一天没事就瞎玩,因为家里有钱,随便她玩。
一个星期后顾瑾瑜就出院了,顾鸿熙开车送她回的生产队。
现在顾鸿熙有车回来的次数增多了,因为方便了,只要一有空,想回来他就能回来了。
到家以后顾瑾瑜就躺在被窝里休息,段煜晟给她杀了一直母鸡熬汤。
孔雪兰在一旁给她熬小米粥,煮鸡蛋,顾暮凉抱着外甥就不撒手了。
他发现这个小男孩比那两个女孩长的好看多了,这些孩子都是他给从小哄到大的,从出生长什么样他都记得呢!
顾瑾瑜做个月子一家人在地上跟着忙活,她虽然身体难受,但她内心是无比的幸福。
晚上顾瑾瑜看着熟睡的男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揪着小男孩的脸蛋喜欢的不得了。
“我就说这胎是男孩果然是男孩,你就是妈妈的福星啊!”
这句话正好让端着牛奶的段煜晟听见了。
“以前我还不相信你说的话,现在我不得不佩服你的嘴了,这话说的很灵验。”
“我说话什么时候不灵过,我说话最灵了,你奶奶生前不是一直盼着重孙子嘛!我现在达成她老人家的心愿了,她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安慰了。”
这是顾瑾瑜在她生前答应她的,现在她终于做到了。
现在不管是谁提到奶奶段煜晟都没那么伤心了,但前几年不行,谁要是提奶奶他都非常难过。
其实时间能治愈一切,不管多大的伤痛都会过去的。
顾瑾瑜出月子后一九八零年的新年就要到了,顾瑾瑜今天二十八,跟段煜晟结婚已经十年了。
想想这日子过的也太不可思议了,十年的婚姻,她才二十八,这个年纪在后世都没结婚呢!而她现在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这可真是时代不一样人的生活状态就不一样,等到三个孩子长大以后,顾瑾瑜还很年轻呢!
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云和生产队变成了云和村,生产队解除了,地都包给个人种了。
养殖场的动物给村民都分出去了,生下的小猪崽子让顾暮凉要走了。
以前养殖场是大集体的,他在这养猪不但不花钱反而还挣钱。
但现在不行,他占用这个地方是国家的,必须要交土地税才能养猪。
而他跟谭诗姻刚生完第二个孩子,手上的钱有点紧,租用这个养猪场恐怕不够用的。
顾瑾瑜知道真相后拿钱给他把场地给租下来了,等到他什么时候赚钱了什么时候给她就行。
顾瑾瑜干养殖场干够够的了,生产队解除以后,她就准备带着孩子去省城做生意。
现在做生意起步好起步,因为刚刚实行个人买卖,不管怎么卖都不会被抓去劳教了。
八十年代诞生了“万元户”这个词,云和村里除了耕地,还有别的产业,家家都盖起了砖瓦房,院子里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一个不少,绝对是八十年代农村典型的“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