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
在众人的注视下,原石四分五裂,露出内里的翡翠玉料。
这赫然是一块玻璃种翡翠玉料,而且是低档次,颗粒粗糙的玻璃种翡翠玉料。
理论上这枚玉料比先前的玻绿种要差一点。
但是其中却有一点红!
“这,这是变异玻璃种翡翠玉料!”
“怎么会这样,他,他竟然掌眼对了!”
“这也太难以置信了吧,分明他已经输了,但是又赢了。”
望着切出的变异玻璃种翡翠玉料,四周人群一阵愕然,讶然的话语此起彼伏。
正如他们的话语,根本不敢相信这一关我能翻盘,能绝境翻盘。
就连汴通都张大了嘴巴,一脸的讶然。
“哈哈,看来还是八爷眼力更高一超。”
“汴通兄弟啊,八爷过了第二关。”
唐老在一边哈哈笑道。
他并不知道汴家第二关内里的门道,只以为我眼力出众,顺利过关。
毕竟在唐老眼里,我八爷作为天下第一掌眼,眼力当然不成问题。
这话也让汴通恢复过来,苦涩的摇了摇头,对我拱了拱。
“八爷不愧是八爷,这个眼力,实在是让我佩服,惊叹啊。”
“老唐你或许不知道,实际上这七枚原石高下早就注定。”
“只是这第枚原石赫然发生了变异,应该是在这百年之间。否则内里也不会只有一点红,而应该是一片红。”
汴通感叹的说道,心里也越发紧张起来。
他万万没想到我连过两关,现在连第二关也闯过了。
他们汴家只剩下一关能够阻挡于我,而一旦第三关再没我闯关成功。
到时候汴家可就无法驱赶人了,若不将我放进去,那就是自找死路。
因为到那时候,即便我发飙,他们汴家也不占道理,华国和唐老等人也不可能帮助他们家。
“他竟然闯过了第二关!”
“难以置信,要知道五百年内,我们汴家的三关最多只被人闯过一关,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连闯两关!”
“太惊人了,难道这八爷有可能连闯三关吗?”
而四周汴家年轻子弟也一一激动起来,脸上写满了担忧。
他们的想法跟汴通一样,得知我的身份后,心里对我有些害怕。
也明白一旦我闯过三关,他们汴家就再无阻挡我的道理,否则就是自找没趣。
“去准备第三关的道具吧。”
“不管如何,八爷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汴家只能按照规矩,祭出第三关!”
汴通摆摆手对手下年轻子弟说道,话语中还颇有感叹。
还是那两个年轻子弟,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敢在偷奸耍滑玩小把戏。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两人急急跑来,拎着一个小木箱子。
两人急不可耐又小心翼翼的将木箱子放在桌上,然后退到一边大口的喘气。
这木箱子很是普通,但是上面挂着足足有七把锁,让我看的有些咋舌。
“莫非你们汴家还怕这东西被人偷了不成?”
我有些玩味的调侃说道。
毕竟一个小巷子弄七把锁,过于夸张了。
而且这木箱子一看就不结实,真要有人偷,也不会开锁,而是直接砸坏箱子,将内里的东西拿出来。
这样更加简单方便。
“那到不是,八爷想多了。”
“这木箱子不过是第三关的工具罢了,每一把锁对应的是一枚原石。”
“箱子里有七块区域,任何一处错误,闯关便失败。”
汴通在一边摇摇头,给我一番讲解。
接着在我和唐老以及诸多汴家年轻子弟的好奇目光中,汴通打开了第一把锁。
果然,内里有一块原石,是标准的薄皮水石。
说到薄皮水石,玉国比较著名的便是麻母湾矿场的原石。
这枚原石跟麻母湾原石有几分相似,但是表皮是淡红色的,像是初绽放的玫瑰花瓣一般的颜色。
“八爷,请你对应。”
汴通伸手在木箱子上一扫,对我说道。
显然,这一枚原石对应箱子上的一把锁,只有七块原石都对应正确才能打开木箱子,也才能闯关成功。
“对应的规则又是什么呢?”
“打开箱子,对应不同的锁。”
我问道,但是汴通却回答了废话。
我直接翻了个白眼,有些不满。
“八爷,这就是规矩。”
“其实这个木箱子我也不知道对应的规则是什么,但是祖上传下的记载明确有言,一枚原石必然对应一把钥匙。”
汴通显然也明白他的解释不能让人信佛,于是摸着鼻子苦笑着说道。
“汴通啊,你这是强人所难啊。”
“我希望以咋们的关系,你们汴家的关卡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故意强人所难的。”
这时,唐老也在一边有些不爽的说道。
虽然没说什么重话,但是内里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因为他也觉得这一关太过于离谱,谁知道原石怎么对应七把锁呢。
这明摆着只是碰运气嘛。
“老唐,我的为人你也是知道的。”
“真就是真,假就是假。”
“如果不想让他进入我们汴家,我直接就拒绝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汴通在一边语重心长的说道,也算是解释吧。
至于唐老能不能相信,汴通自己也没有办法,也不敢确定。
但是此刻他神情是真诚的,目光是真挚的。
因为这的确是他们汴家流传千年的第三道关卡,他既没有增加难度,也没有降低难度。
当然,即便他想也难,因为他自己都弄不懂。
唐老见他如此,只能微微点头,心里半信半疑。
“这第三关,咋们汴家前几辈祖先也研究了多年。包括没一代的长老和族长也都有研究,但是没一个人能自信打开。”
“不错,我们汴家可不是那种不讲道理,耍赖皮的家族。这第三关从古之今一直都没人闯过,也没人能打开的。”
“或许这么说有些不厚道,但是五百年来八爷你是第一个闯过第二关的。也是一千年来第二个进入第三关的。而第一个人便是宋朝石王苏一。”
四周汴家子弟在一边纷纷说道,一是支持汴通的话语,为他作证,二是他们也有些紧张担忧,怕我发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