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亚圣许行担任户部尚书的消息传开,秦国百姓上下欢喜,特别是那些农民,许行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极高。
嬴政闭关了两日,以增长的气运练气,修为突破到了化神中期之境。
“修为提升太慢,看来得想办法增强气运才行。”
若是别人听到他这番话,怕会有想打他的冲动,他才修炼多久,从不是炼气士修炼到化神中期之境,武道修为也从炼骨境修炼到了炼窍境,仙武双修,已经可以用逆天,开挂来形容了,可他却还嫌慢,让那些修炼十几年,几十年才到他这个境界的人怎么活。
咸阳,一家客栈,韩非,李斯两人已然写好了各自的治国之策,离开了客栈。
“农家亚圣担任户部尚书,工部,刑部暂缺,刑部尚书之位非我李斯莫属。”李斯已然将刑部尚书之位当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韩非道:“你我二人皆以法治国,刑部尚书执掌刑法,我却是不会相让。”
李斯道:“我无需你相让,我们个凭本事吧!”
两人朝秦王宫而去。
承天宫。
嬴政招来了独孤不败,道:“这次成蛟反叛,却是无人察觉,若是提前知晓,就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这是监察体系的欠缺,你修炼剑道,主杀伐,寡人欲组建一个监察百官,监察百姓的机构,为天狱,天道无眼,那天狱就代天行罚,管一切不平事,直接听命于寡人,有先斩后奏之权,王权特许,而你就是天狱狱主,寡人会下诏令召集能人异士入天狱,供你驱使。”
“谢大王恩典。”独孤不败叩谢。
“退下吧!”
“微臣告退。”
独孤不败退了出去。
“楚国土地肥沃,是该准备讨伐楚国了。”嬴政准备攻打楚国,楚国插手成蛟造反一事,却是给了他攻打楚国的借口,即便不能灭了楚国,能攻下一些城池,扩张疆土也是好的,他准备大力发展农业,楚国的土地可谓是令人垂涎三尺。
准备命人去将吕不韦召来,赵高进入殿内,道:“启禀大王,宫外有两位法家弟子求见,说有治国之策献上,这是他们亲笔刻录的治国之策。”
将两份竹简奉上。
“鱼儿终于上钩了。”嬴政笑了笑,不用猜也知道是李斯和韩非两人,这两人以后都会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气运不小,当初微服出巡时就洒下了鱼饵,就等两人上钩了,如今两人终于上钩了,那就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收两人入麾下,那他又多了两位强将。
打开竹简扫了一眼,李斯的治国之策中提及了君王犯法与庶民同罪,将秦国律法的漏洞补上了,甚至将许多细节都写了出来,如何以法治国,可以说,这份治国之策就是一份完整的刑法。
随之打开另外一份竹简,是韩非写的治国之策,两人都是以法治国,各有千秋,李斯的法更加犀利,诠释了律法无情,只要犯了法,就得按照律法严惩,偷盗就斩手,杀人就偿命,奸淫就阉割,可谓是极为犀利的,可用法不容情来形容。
而韩非的法则是稍微有点人情味,可以用法不外乎人情来形容,两人在法和人情之间有点冲突,意见相左,要说谁更好,嬴政无法判断,可若谁的法更适合眼下的秦国国情,那非李斯莫属,而随着秦国国情的变化,韩非的法更适合未来。
刑部的位置只有一个,他们也只有一人能担任,可要是让他做选择,那,他两个都要,小孩子才做选择,他是秦王,他要的人,一个都走不了。
“宣他们二人进宫觐见。”
不久后,赵高引领着李斯,韩非二人来到了承天宫,两人见到赵高后,就知道了当初在招贤馆碰到的少年就是当今秦王陛下。
两人朝嬴政行礼拜见,“李斯,韩非,拜见秦王。”
嬴政道:“无需多礼,两位跟寡人也算是故人了,当初离别时,寡人就说过我们很快还会再见面的,时隔数月,我们却是再次相见,你们的治国之策寡人已经阅览,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你们都是难得的治国之才,而你们来我秦国,也是为了一展抱负,寡人就给你们机会,刑部尚书的位置一直悬空,寡人就册封李斯为刑部尚书。”
“谢大王。”李斯大喜,刑部尚书之位已成他囊中之物。
韩非心中略有失落,可却有大胸襟,并未嫉妒,反而开口祝贺道:“恭喜你如愿以偿,成为秦国刑部尚书。”
嬴政道:“韩非,你也无需失望,寡人说过,会给你们二人一展抱负的机会,李斯成为了刑部尚书,寡人就册封你为大司法,负责审理案情,因为你的律法不外乎于情,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寡人就要你能够秉公执法,明断是非,杜绝冤案,相信这个位置比刑部尚书的位置更适合你。”
韩非没想到秦王竟然能从他的治国之策中领略他法不外乎于情的真谛,真乃明君,他的伯乐也,连忙叩拜,“谢大王。”
李斯也为韩非能留下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他们是好友,他不希望他离开秦国,投入他国,最后他们二人兵戎相见。
嬴政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李斯,韩非二人入秦为官,秦国的气运再次增长了几分,虽然没有许行入秦增长得多,可也是极为可观的。
“你们二人即刻入职吧!”
“微臣告退。”
李斯,韩非二人退下。
嬴政道:“六部就差工部了,工部尚书的位置非墨家弟子不难担任。”
他设立六部,岂是都是根据诸子百家设立的,兵部适合兵家,礼部适合儒家,吏部适合纵横家,工部适合墨家,刑部适合法家,户部适合农家,他要让诸子百家都为他所用。
随之命人将吕不韦召来。
不久后,吕不韦来到了承天宫。
“微臣拜见大王。”
“平身。”
嬴政道:“如今六部尚书的位置尚缺工部,唯有墨家弟子能担任工部尚书的位置,墨家机关术最适合用于防御工事,你可知道墨家有什么人能担任工部尚书这个位置。”
吕不韦道:“回禀大王,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一向主张非攻,跟我秦国一统九州的伟业相左,墨家子弟也时常相助诸国对抗我秦国,想要让墨家子弟入我秦国为官,怕是比登天还难。”
“是吗?寡人却是不这么认为,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弱点,墨家的人并非都是圣人,你传一个消息出去,就说寡人准备攻打楚国,墨家不是主张非攻吗?知道这个消息,相信墨子会派人来说服寡人不要攻打楚国,挑起战端,只要来了,寡人就有把握说服墨家子弟为寡人所用。”
嬴政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以他的口才,不信说服不了墨家人。
吕不韦从这番话中听出一个重大信息,那就是大王要对楚国动兵了,楚国派人插手成蛟造反一事,触怒了大王,大王岂会轻饶了楚国,开口劝谏道:“大王,楚国国力虽然不如秦国,可楚国背后有儒家,阴阳家支持,实力不容小觑,若是要攻打楚国,却是需要从长计议。”
嬴政道:“你这一提及儒家,却是让寡人想到了一个典故。”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那就是焚书坑儒,不过在这里,焚书坑儒这等事却是不会发生在他身上,继续道:“儒家学子遍及天下,的确是不容小觑,不过儒家也早晚会为寡人所用,寡人欲大兴儒学,在各个城池创办学院,大力发展儒学,让我秦国子民人人都有书读,明悟忠君之道,而不再只是粗鄙武夫,只懂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寡人要让大秦成为读书人的圣地,让那些瞧不起我大秦的读书人刮目相看,久而久之,儒家气运就会并入我大秦。”
闻言,吕不韦一惊,没想到大王竟然要大兴儒学,连忙劝谏道:“大王万万不可,儒家修浩然正气,可聚民意,对王权是极大的威胁,一但大兴儒学,那我秦国习武之人必将大大减少,对我大秦极为不利,还望大王收回成命。”
嬴政道:“你那点心思寡人岂会不知,不就是怕大兴儒学,你创办的春秋书院会被比下去吗?”
吕不韦道:“大王,微臣是有私心,可微臣更多的却是为大王,为大秦着想,还望大王明鉴。”
嬴政摆手道:“好了,你的忠心寡人知道,你要记住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入了我大秦,那就是寡人的臣子,儒家再势大,也翻不起大浪,对付儒家,寡人有的是手段,你也不用担心你的吕氏春秋会被比下去,寡人行事一向滴水不漏,你开创杂家,虽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可位列诸子百家了,可你的修为却远远比不上其他诸子,你缺的只是一个契机,寡人就给你这个契机。”
“寡人欲开科举,以科举选举官员,想要入仕,就需通过科举,而你的吕氏春秋当列入考核的科目,天下学子都将学习你的吕氏春秋,你看如何?”
闻言,吕不韦身躯一颤,他的机缘终于到了,连忙拜谢,“谢大王恩典,吕不韦愿为大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起来吧!忠心不是挂在嘴边的,寡人要看你的行动,寡人会拟旨,就由你去办。”
“微臣遵旨。”
随即,嬴政拟了一份旨意,就是创办学院,开科举之政令,一但这两个政令一出,必然会引起天下哗然,他的声望将提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