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李长安前世时,唐朝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意思如下: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攻占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
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而如今这个世界中。
横贯在西域诸国和大乾边界的山脉,便是阴山。
阴山山脉纵横千里,将西域隔绝开来。
阴山以西,是荒漠,一片荒凉。
阴山以东,是草原,碧绿连天。
所以,一直以来,西域诸国对阴山以东都十分觊觎,多次派兵过来劫掠。
甚至,历史上,西域诸国曾经占据阴山以东很长一段时间。
那是一段久远的历史。
久远到如今的大乾都还没有建立。
大约数百年前,当时的中原王朝为汉朝。
汉朝跟匈奴以及西域诸国纷争不断。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汉朝刚刚结束内乱,根基尚未稳固。
面对匈奴和西域诸国这样的游牧民族,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抵抗的余力。
而阴山以东的一大片地域,就是那个时候被匈奴侵占的。
但是,后来汉朝武帝时期,汉朝出现了一大批卓越将领。
其中有飞将军之称的李战和攻占匈奴龙城的大将军费天横空出世。
一举击溃匈奴,将匈奴从阴山以东驱赶出去。
一路向西。
拒敌千里之外。
那一战,偌大的匈奴王国,分崩离析。
就连如今的突厥和西凉,都是当年匈奴分支传下来的后代。
而飞将军李战和大将军费天,也成为了匈奴人心目中,永远的魔神!
不可逾越的存在!
阿利亚紧要红唇,眼神复杂。
大乾太子写出这样一首诗,点出飞将军李战和大将军费天。
言外之意,就是警告匈奴,不要得寸进尺。
不然,恐怕会再次遭遇飞将军和大将军。
至于这里的飞将军和大将军是谁。
肯定不是李战和费天。
但是阿利亚却知道,大乾国内,如今镇守西北方向的两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牧武,骁骑大将军赵凌。
都是大乾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将!
而他们对西域诸国来说,也是梦魇一般的存在!
每一次对上这两位将军,西域大军的士气,首先就会自降三分!
如果说,谁人可称大乾的飞将军和大将军的话。
那么牧武和赵凌,则是当仁不让!
可恶!
阿利亚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直接冲到李长安面前,张嘴在他身上狠狠咬一口。
这个登徒子,怎么这么张狂!
“怎么?莫非你们匈奴没人看得懂?”
看到匈奴人沉默不语,李长安有些诧异。
目光在匈奴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开什么玩笑。
刚刚要本宫展示作诗的是你们。
本宫再三拒绝,你们不依不挠。
怎么现在本宫写完了,你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阿利亚公主,你既然对大乾文化十分了解,不如由你来给乌干王子和你们匈奴的诸位大臣们讲解一下?”
“看看本宫这首诗,到底作的如何?”
李长安目光停在阿利亚公主脸上,坏笑起来。
刚才就是这个小妮子撺掇的最厉害。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这个匈奴公主,亲自解释一番这首诗。
李长安倒是期待乌干王子和匈奴大臣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之后,会是什么反应了。
“阿利亚,你来解释一下吧,我想,太子殿下的文化造诣,肯定是非凡的,这首诗也一定‘很好’吧!”
乌干王子眼前一亮,看向阿利亚。
在他看来,这首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气势。
也没有多强烈的感情。
一定是大乾太子胡乱写的。
还阴山?
谁不知道,阻隔西域诸国和大乾的,就是阴山?
难道你以为写阴山两个字,就能够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了?
“阿利亚公主,还请您解释一番吧。”
“是啊,阿利亚公主,你对大乾文化研究颇深,一定要揭穿这首诗!”
“......”
几个大臣也是纷纷开口。
他们脸上依旧带着对大乾太子的不屑。
阿利亚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
她都快要哭了!
这都是什么事啊!
这要让她如何解释?
难道要说,大乾太子这是借几百年前汉朝时期的飞将军李战和大将军费天,对匈奴的镇压驱逐。
来表达如今大乾也有这样的手段?
这分明是对匈奴的警告!
这要是解释出来了,那匈奴的脸面要放在哪里?
“我才疏学浅,理解不了这首诗的深意。”
“让太子殿下见笑了。”
阿利亚苦笑道,脸上的笑容,比哭都还要难看。
但是,在篝火的映衬下,却显得更加楚楚可怜了。
真是一个妖精!
李长安心里暗骂一句。
阿利亚公主的话,让乌干王子和一众匈奴大臣愣住了。
怎么可能!
阿利亚可是对大乾文化十分了解的啊!
甚至,阿利亚因为仰慕大乾文化,还曾经拜过一个大乾读书人为师,专门学了大乾文化,各种经典。
眼前这个大乾太子,怎么看,都只像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废物。
他写出来的诗,阿利亚竟然看不懂?
乌干心中直抽冷气。
匈奴一众大臣也是十分失望。
众人刚刚还底气十足,觉得可以好好羞辱奚落一番大乾太子。
但是此刻,底气却是一落千丈。
甚至,都不敢直视大乾太子了。
“呵呵,老臣倒是能够为诸位解释一番。”
此时,礼部尚书钟永年却是笑呵呵的站了出来。
他的目光在诗上停留了很久。
心中更是震惊无比!
这首诗,看起来好像平平无奇,没有什么技巧。
但是,立意却是十足!
借汉朝的典故,来比喻如今的情况,以此来警告匈奴。
可谓是十分贴切!
作为礼部尚书,钟永年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十分熟悉的。
甚至,大乾军队中,一直都还流传着飞将军李战的奇闻异事。
而他对李长安的看法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太子殿下,好像跟以前确实不一样了。
难道太子殿下是在藏拙?
不过,此刻能够狠狠落匈奴的面子,钟永年还是十分满足的。
“呵呵,钟大人,匈奴既然对我大乾文化仰慕许久,自然应该主动求学!”
“何必劳烦你主动开口呢?”
李长安摇摇头,没有给钟永年发挥的空间。
他看出来了。
乌干王子和匈奴的大臣们,的确是没有看出来这首诗的意思。
但是阿利亚公主一定看出来这首诗的意思了。
但是,她却并没有选择解释给匈奴众人听。
这代表什么?
不言而喻!
“原本本宫还以为阿利亚公主是真的对我大乾文化颇有研究。”
“但是现在看来,却也只是徒有虚名!”
“阿利亚公主还是要多多学习啊!”
“我大乾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学会的。”
“阿利亚公主如果实在感兴趣,倒是可以前往大乾,当个学童,重头开始学习。”
李长安的话,深深刺激了阿利亚公主。
他感觉十分憋屈!
如果不是因为这首诗中出现的人,对匈奴是一个禁忌。
她一定要好好解释一番,证明自己不是徒有虚名,也不必到大乾从学童开始学起!
而匈奴大臣们,则是对李长安更加佩服了。
在他们眼里,已经对大乾文化十分了解的阿利亚公主,都看不懂大乾太子作的诗。
岂不是说明,大乾太子的文化修养,更加高明?!
匈奴人向来敬佩强者。
此刻,李长安在他们眼里,就是强者!
“多谢太子殿下好意!”
“只是小妹自小在匈奴长大,对大乾还是十分陌生,就算过去也会不习惯。”
“何况,小妹自小习惯了骑马射箭,我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咬文嚼字,遣词作诗不擅长,但是舞刀弄剑,骑马射箭却是习以为常。”
“太子哥哥不如跟小妹比试比试?”